漫游万安江边古城墙
曾祥裕率弟子考证芙蓉门风水
曾祥裕 曾海亮
一座城市,它的城市建设布局体现了历代主政者的风水智慧,也反映了违背风水法则行事,对会招来民怨。
曾祥裕率弟子考证万安芙蓉门风水。
据考,康熙三年(1664),知县胡枢将原来赣江边上古城墙的950个城垛削减为477 个,并将原来货运繁忙的芙蓉门堵塞,仅保留了五座城门。
然而,封堵芙蓉门很快在地方引起强烈反响。
万安人普遍认为,芙蓉门不能封,理由是封堵芙蓉门,不仅让人进出不便,而且还挡了文风。与芙蓉门隔岸相对的是芙蓉山,芙蓉山是笔架山。
我们站在芙蓉门旧址眺望隔江。的笔架山,果真端庄秀丽。
明代万安训导刘池蕴这样描述芙蓉山:
屹立琴堂右,苍苍春复秋,
云开文笔见,雪积玉口抽。
秀色为人爱,岚光每自收,
钟灵生俊杰,盛世有公候。
当初修建芙蓉门时,就有渲染文风之意。
山水景观的感应力量不容忽视。
万安明代出了许多进士举人,有名姓的尚书就有6个。
刘训导对笔架山的描绘深入人心,人们认为胡知县的做法有碍地方发展,强烈要求知县重开芙蓉门。
胡枢终于敌不住公论,于康熙九年(1670)扒开砖土,重开芙蓉门。《万安县志》述此为“知县胡枢谓芙蓉门为文学所系,复辟之,并构门楼”。
康熙十七年(1678),知县马之骅听说了此事,可能是出于迎合万安人的心理,对芙蓉门又作了一番整修。
由此可见,顺应风水法则行事则得民心,违背风水法则办事则招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