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故事(01):摩旅浦江——我谢绝了出版建议


 

引言

出版社陈老师找我,说:张老师,是否能写一本《摩旅中国》?40万字左右,定位畅销。我思考了几天,谢绝了陈老师建议。我给陈老师解释说,到2020年中国公路已经超过520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16万公里,这是国家发展巨大成就,应当由历史书来书写,这种成就不是一个旅行书籍所能担当的——我说的还是高质量旅行书籍。

如同电影工业流水线操作一样,书籍出版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根据题材需求组织诸多写手工业化操作的,比如计算机操作手册,比如软件怎么用,画图修图软件怎么操作,等等,都有其作用,特别是在技能应用领域,功不可没。

但对人文领域来说,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涉及思想精神交流方面书籍,要进行高质量写作或创作,不能采用工业化拼凑方式,毕竟不是应用类技术操作方法,是思想精神领域作品。如果要书写合格的《摩旅中国》,起码要有徐霞客精神,先亲自游历一番,然后写作。这个起码的要求,对我来说,几乎是一种奢侈。

为什么这么说?

合格的《摩旅中国》至少先把中国520万公里公路和16万公里高速公路走完,然后根据见闻写作,这样才能货真价实。假设我驾驶250CC排量质量稳定拉力车,比如豪爵铃木DL250-C,按每天驾驶520公里计算,跑完中国公路我就需要30年左右,三十年后我已经75岁了,那时公路又有新的建设,社会经济又有新的发展,出版已经失去时代意义。

虽然谢绝出版,但我可以把旅行故事以文字图片形式写下来传播,这其中包含的信息,一方面折射出我本身知识结构层次和质量,另一方面或能对相关读者有所帮助——这种帮助至少包括思想精神层面和现实心态调整层面。这也就是写作价值所在。

 

一、摩旅浦江

 

为了克服汽车旅行“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点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的缺乏文化底蕴和人文背景的走马观花式旅行,我从自身认知层次出发,重点书写我的旅行见识。我希望这种书写,能在走马观花式旅行放松身体压力、减轻焦虑基础上,能增加一些人文力量。

在上海市内驾驶摩托,必须沪牌——现在上海对外地牌照摩托是全面禁止的,外牌摩托只能在上海郊区的郊区、外围的外围——外青松公路之外骑行。我要去的是浦江郊野公园附近黄浦江岸边,属于浦星公路和放鹤路交叉点周围,属于闵行区,所以我只能骑行沪牌踏板。

 

首先出现在眼前的就是闵浦大桥,这是中国桥梁设计杰出作品之一,下层是跨江大桥公路,上层是高速公路。修建跨江大桥是朱总理主政上海期间拍板决策的重大交通工程之一。当年包括德国专家在内的国外专家讨论黄浦江两岸交通突破轮渡方式的方案,是搞隧道工程过江还是搞跨江大桥过江,诸多专家建议修建过江隧道(比如延安路隧道,浦西到陆家嘴),朱总理拍板说,重点搞跨江大桥。国外专家说,中国汽车工业弱,汽车发动机弱,上桥吃力;刹车制动技术弱,下桥费劲。朱总理说,中国企业工业一定能快速发展起来。现在看,几十年过去了,朱总理是具有前瞻力的。

 

跨江大桥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没有交通,就没有致富更大可能性。

 

其次可到江边寺庙看看。寺庙里可以安静地看书。

 

阅读佛学典籍,关于身体健康管理方面,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免疫系统决定健康。人体免疫系统主要是气血维持,任督二脉,任脉在前胸,主要管理血的运行;督脉在背,主要管理气的运行。贫血或气虚,都会使得免疫力降低。免疫力降低,邪气入侵,就可能生病。

 

最后看看上海郊区农村实际情况。这是杜行村四组,就在闵浦大桥桥下。用历史眼光洞察这一情况,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说的,用能动的、实践的观点去观察事物,把观察对象当作主体而不是客体、当作人类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去看,见识自然不同。

 

这个事实告诉人们:全中国农民,其实本事都差不多。上海农民之所以各方面比全国农民好(上海农民养老金现在一个月也两三千块,比退休工人三四千块只少千把块左右),主要是国家政策和上海政策红利以及发展红利。换句话说,运气有时也是制度安排。制度安排其实就是人为决策。管理者决策主动性可以安排制度,制度可以成为群众改善生活的条件。如果排除制度红利和发展红利,上海农民和全国农民没有什么两样。

 

二、城市无产阶级

  

《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也就是说,农民是有土地的。土地是最宝贵的生产资料。但对城市人群来说,土地国有,意味着城市户籍人口没有土地,就连城市人购买的商品房,也是半产权——房产产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房产建在不是自己私有的土地上。

如果一个人通过奋斗,成为了医院院长、大学教授、政府官员,但子女不能继承,子女还要从零重新开始,那么这个人本质是城市无产阶级。

如果一个人拥有大量资产,比如有几十套商铺和房产出租,每月有租金收入,这个人死了,子女自然继承资产并自然继承租金收入,那么这个人不是无产阶级,是有资产者。

在法律许可途径范围内,城市无产阶级若能为下一代创造条件,创造可合法继承的资产,那么,社会阶层分化将更快,国家直接税出台节奏也会更快,以税收调节收入差距。

如果一个人通过旅行能更明白社会逻辑和财富逻辑,那么是值得的。

 

三、看到差距

 

中国和美国差距还很大。这两天特斯拉总裁马斯克在北京访问,说希望在中国市场发展,外交部说欢迎。特斯拉美国工厂工人底薪4千美金,相当于人民币28000元。特斯拉上海工厂工人底薪5400块钱人民币左右,底薪差距5-6倍。这是国家发展差距。

要看到人与人发展差距。

人与人发展差距,一是健康,二是合法财富积累规模。没有健康就没一切,所以健康是一切发展的根本起点。有了健康后,合法财富积累规模才是比较关键点——比如和亲戚比,和同学比,和老乡比。旅行可以发现更多商业机会,是合法财富积累重要拓展手段。

看到差距,才会反省。

反省后你得问自己:服不服?认怂不认怂?要是服了,认怂了,就这么过,还有一个良好心态,有助健康长寿。如果不服,特别是不服那些你看不上的人,人家成就比你大的多,那么你就通过反省后努力奋斗,提升合法财富规模,也是利国利民服务家庭发展的好事。

 

四、结束语

 

长途旅行可能是飞机、高铁、铁路卧铺等出行方式。如果是长途摩旅,考虑到踏板摩托通过性和动力弱情况,同时考虑自身年龄和身体基础,估计要换250CC排量以上拉力摩托。长途旅行也是行万里路,能把读的万卷书激活,把文字转化为信息和活的思想方法。

过去十年,走马观花地把《四库全书》以极快速度浏览完毕,好像是全看了一遍,其实未能深入。《四库全书》包括序言引注等加起来9亿多字,认真细度一遍按每天1万字,就需要9万天,需要二百四十六年,难度是摩旅520万公里公路的十倍以上。接下来二十五年,在继续工作基础上,一方面再细读一遍《四库全书》,另一方面尽量多旅行一些地方,如有可能,会以文字和图片方式记载传播,以希望对读者和社会有所帮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