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3年4月15日至18日,中国大成拳研究会上海分会在“康养胜地,人文兴义”(贵州省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举行三天大成拳站桩训练交流迎春活动。活动地点在环境优美、条件优越的兴义纳具和园康养小镇内,纳具和园康养小镇慷慨支持,免费提供食宿。此次活动为提升功力、联谊交流、传承大成拳道注入了生机活力。参加活动的大成拳负责人有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大成拳研究会执行主席邓匡林,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大成拳研究会执行主席陈嘉珉,中国大成拳研究会副主席兼兴义坡岗研修训练基地负责人吴文辉,中国大成拳研究会副主席孙永清。参加活动的大成拳第三代、第四代传承人(入室弟子)有近20人,另有大成拳爱好者10余人,合计共30余人,分别来自上海、郑州、贵阳、都匀、安顺、兴义等地。本次活动还邀请从河南省远道而来的陈式太极拳传人张安宁先生参与交流。
4月16日上午,邓匡林主席通过具体讲解、实际演示、现场点评、教正点拨,主持、指导大家习练站桩、试力、摩擦步等大成拳七步功法,并与大家进行实践互动和反馈交流。对纳具和园的站桩活动,邓匡林主席赋《纳具和园晨桩》一首:
假借鸟鸣游碧空,青山闪翠意从容。
清香浅草滋津腑,甘露熏阳润脊龙。
颤悦徐徐流脉息,舒安阵阵绽芙蓉。
清凉胜境一桩定,纳具和园寄隐踪。
4月17日凌晨5点半钟,全体与会者整装乘车出发,到兴义著名景点玉皇顶站桩。玉皇顶距离纳具和园康养小镇约30公里,距离何应钦故居15公里。在万峰林中曲折环绕、攀行约一小时到达玉皇顶,大家兴致很高,置身悬崖顶端,观赏宛如飞龙、横贯苍穹的叠翠峰峦,合影留恋。步行到玉皇顶终点,邓匡林主席信步走到一处悬崖顶端的开阔平地开始站桩,大家纷纷紧随而至。无人号召邀约列队,放眼壮阔辽远、群峰绵延、巍峨浩瀚、风光旖旎、充满生机的水墨仙境和珠江上游南盘江蜿蜒东流的荡漾碧波,以及南盘江对岸、东方广西天空的云海日出,大家以邓匡林主席立足之地为前排中心,自动列队站桩。
持桩一小时,大家都感觉这次站桩活动异常殊胜,身心无比愉悦。邓匡林主席即兴赋偈《万峰林持桩》一首:
抱一清峰上,独居云水间。
山风吹日暖,野径挂春闲。
仰吸雾岚气,俯临湖素颜。
空灵仙羽展,和露化青山。
二
此次大成拳站桩训练交流迎春活动的重点,是16日下午举行的近3小时座谈交流。邓匡林主席在座谈会上首先发表讲话,强调此次站桩交流活动的重要意义,并总结过去一年大成拳上海分会学习训练、宣传推广、考察收徒情况,对2023年分会的总体工作、学习训练提出原则性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此外,邓匡林主席重点介绍了大成拳最重要的基本理论、技术要点,特别强调大成拳是一种特殊拳学。
邓匡林主席说,所谓特殊拳学,要先看芗老原话。芗老在《大成拳论》中说:“余本四十余年习拳经验,探其真义之所在,参以学理,证以体认,祛其弊,发其秘,舍短取长,去伪存真,融会贯通,以发扬光大之,另成一种特殊拳学;而友人多试之甜蜜,习之愉快,因以‘大成’二字名吾拳,欲却之而无从也,随听之而言。”这是“大成拳”名称的由来,从这段话中,可以明白看出大成拳的实质,就是王芗斋先生新创的一种特殊拳学。要弄明白何为特殊拳学,就要体察其特殊性在何方?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追本溯源、穷精发微——
第一,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集40余年习拳的真义而创造的,其中主要汇集了形意、八卦、太极、少林、鹤拳等拳种的精华。芗老在《拳学新编》中说:“该桩的整体间架形骸,外形和内意,首自少林拳的‘立禅功’,其中融进形意拳早期‘静立功’的要领,还包有太极拳‘立养’原则而成。”所以大成拳有太极之柔、少林之刚、形意之勇、八卦之利以及鹤拳之潇洒飘逸。
第二,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依拳学之原则原理,建立在儒、释、道、医、兵的理论基础上,集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他在《拳经述径》中写道:“拳理有借于佛、道、儒、医,但莫迷信于牵强受制。”此话表明,芗老自认是借儒、释、道、医之法理来提高练拳的功法和境界;但又辩证认识到,须要不迷、不牵、不受。经过对大成拳的体认和研析,我们会发现芗老是集文化的大成者。他借儒家“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之意,立拳家“守中用中,得其环中”之理;借佛家“四大皆空”、“虚空生妙有”之意,立拳家“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之理;借道家“无为而无所不为”之意,立拳家“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之理;借医家“上医治未病”之意,立拳家养生健体之道;借兵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而成“拳拳服膺”之拳;借兵家谋“全胜”之境,而成“全拳”之道。
芗老亦明示大成拳与哲理的关系。他说:一、庄子讲“物物非物”,意即使物质成为物质者并非物质,本拳主张一切力量部是精神之集合,亦可谓力者非力也;二、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本拳亦主张“有为之为出于无为”,“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三、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本拳主张“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立统一,即谓“矛盾错综须统一也”;四、佛门禅宗讲“万法皆空,即为实象”,本拳主张“各项力量都由浑元阔大、空洞无我产生而来”,因此教人“虚无求切实,运用在虚空”;五、禅宗讲“无法无执”,本拳则又主张“一法不立,无执破执”;六、明代学者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之说,本拳则主张“发挥良能之论”(《论桩功与四形》)。这就将大成拳拳理与儒、释、道哲理的关系说得明明白白了。
第三,大成拳的训练功法体系完全创新。体现为:一、摒弃套路,创新练拳的七步功法,即站桩、试力、摩擦步、试声、发力、推手、实做;二、反对招式和方法,芗老认为“大成拳即大乘拳也,不立招数,乃透彻之悟也”,认为“用法则术罄”,明确反对方法、招式;三、反对用蛮力、拙力,彰显意中力,他说“用力则滞,用意则灵”、“用神用意不用力”,讲清了对蛮力、拙力的否定,从而推崇意中力、自然力;四、提倡养练合一,认为养与练是一回事,养中有练,练中存养,养练合一。
芗老的《大成拳浅谈》认为:“休息与锻炼相结合是大成拳的特点。……大成拳主张养神,把过于疲劳的局部神经放松下来。同时,又使平日活动过少的神经和器官活动起来,遂步使这两部分的运动量趋于一致,求得全身活动的均匀性。这就是在休息时有锻炼,使气血不养自养,肌肉不练自练,同时又是一种锻炼方法,在练习中得到休息、恢复和调整。”从技击一面看,芗老认为:“撑抱之养生桩中,意感形力中包含技击之要。……和协而互辅,统达而圆融,更含精神之假借,意念之诱导,呼吸之匀静,气势之豪雄,形力之适法等要素。”(《王芗斋先生谈话录》)在《大成拳谱》中,芗老进一步指出:“站桩是大成拳的基础,站桩能恢复人的本能活力。……人的这种活力,就是整劲。用大成拳术语说,叫做六争力,也叫爆炸力。站混元桩,就是要站出这钟六争力。……站桩时,在意念里要上下相争、左右相争、前后相争。不论从哪一方面,有人一触即刻六面爆炸。久之,内劲真力即本能活力,自然而生。”这就是大成拳养生与技击、养练合一的深刻内涵。所以大成拳大道至简,养生、锻炼、技击和修身、修心、合道可以一桩成就。
第四,大成拳的功法独特而完备。概括而言,大成拳以站桩为核心,以精神意念为引导,以筋骨锻炼为基础,以下上相引为主轴,以螺旋、缠绕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松、静、自然为起修平台,以直接培养和运用“浑元力”为训练原则。以放弃套路、培养功力为创新。反对拙力、招式和方法,强调培养意中力和自然力,以期达到从精神到肢体、由肢体到外界的高度协调统一,并在运动中发挥精神与肢体本身内在的能量和潜力,形成本能活力,达到有感皆应、一触即发之功态。最终达成养练一体,神、意、气、力合一的完美状态。并由此援拳入道,修成空洞无我、浑元阔大的自然全拳。
第五,大成拳立意高远,气象宏大,拳无止境。芗老《大成拳谱》说:“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须以大成为志焉。”明确道出大成拳的立意和志向是以大成为志的。芗老《大成拳谱》认为:“禅家乘有大小、宗有南北,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藏,悟第一要义。论拳如论禅,内家拳则第一义也,外家拳则小乘禅,已落第二义矣。大成拳,即大乘拳也。”芗老这段话,体现了大成拳的气象宏大,是内含第一义的大乘拳法。习拳取法乎上,唯大成拳为上善。芗老是真正得道高人,在这种把握高度和真义的状态中,他又很清醒地认识到拳法是无止境的。芗老《大成拳谱》引用庄子的话说:“夫物,量无穷,时无止。”认为“只要时间不停止,任何事情都会出现,只要随着时间的向前推动,从大成拳上现有的内容还可以推出很多的东西来。从这个意义讲,大成拳至此还没有完。大成拳还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第六,依据以上五个方面,可以基本得到大成拳的完整定义。即:大成拳是一种以中国文化精神为指导,以儒、释、道、医、兵诸家为理论内核,集王芗斋先生四十余年习拳的真义,在研究形意、太极、八卦、少林、鹤拳等拳种的基础上,去其弊、发其秘,去伪存真、舍短取长、融汇贯通并发扬光大的一种中国特殊拳学,是立意高远、气象宏大、拳无止境的大成大乘之拳。大成拳以七步功法为训练体系,以站桩为核心,以精神意念为引导,以筋骨锻炼为基础,以上下相引为主轴,以螺旋、缠绕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松、静、自然为起修平台,以直接培养和运用“浑元力”为训练原则,以期达到从精神到肢体、由肢体到外界的高度协调统一,并在运动中发挥精神与肢体本身内在的能量和潜力,形成本能活力,达到有感皆应、一触即发,最终达成养练一体,神、意、气、力合一的完美状态。并由此援拳入道,修成空洞无我、浑元阔大的自然全拳。所以大成拳是一种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内核的,源于武术又高于武术的特殊拳学,其立意高远、气象宏大并将在传承发展中与时俱进。大成拳提倡拳种务实创新,拳法要有源头活水,又要开放包容,鲜活精进。并期待大成拳达成融技击、养身、修心、合道为一体的,传灯无尽的文化哲学拳、大道自然拳。
三
陈嘉珉副主席在座谈发言中,重点论述持桩的独特魅力和最高境界是“人天合一”,而“人天合一”的前提是弟子与师父必须合一,即“人师合一”。弟子与师父合一还有个前提,亦是大问题,亦是阴阳问题。就是首先师父是“一”,还是自己是“一”?正确答案——师父是“一”,自己也是“一”,师父是阴一,自己是阳一,一阴一阳之谓“道”;站桩“负阴抱阳”,就是倚靠阴一靠山之师父,“抱一”向阳而站出阳劲阳力、生息生气来。
如何做到“人师合一”?陈嘉珉副主席举例说,邓名(匡林)大师兄的《觉偈》第23页写有一首《一半谣》,这首偈深含睿智哲理和中道见性,概括彰显了“邓名其人”最真实的身份特征:“半商半士,半文半武。半梦半醒,半忙半闲。半酒半肉,半舍半得。半山半水,半雅半俗。半富半贫,半出半入。半迷半悟,半生半熟。半虚半实,半满半足。半动半静,半有半无。失之一半,得乐离苦。得之一半,可契如如。”在《楞严经》第2卷中,释迦牟尼佛给文殊师利法王子讲解能见心性第一义,问道:“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佛说除你之外,你这个文殊之名还代表别的文殊吗?文殊回答“我真文殊,无是文殊”,我就是文殊,没有别的文殊。为什么呢?文殊说:“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若文殊之名还代表另外一人,那就有两个文殊了;文殊现在只代表我一个人,我是这个真实文殊的真实存在,文殊和我没有孰真孰假、孰是孰非之分。这个经文故事说明,要“人师合一”,必须先做到师父的“一”和自己的“一”。如果我们听流言蜚语,把师父撕碎为两个人,而不是“一”,或者自己是个阳奉阴违的两面人,而不是“一”,那如何能够与师父“合一”呢!
邓名大师兄,就是由这个“一半谣”来自画、定义的,可谓“我真一半,无是一半”,其间不能划分孰真孰假、孰是孰非。如此,就没有必要探明“邓名其人”是诗人企业家,还是企业家诗人,抑或其他如武林作家之类。“邓名先生”这个报身,永远是其法身之化身,这就是“一”。如是就完成把邓名大师兄“一定”了。“一定”之后,“我”就要“合”这个“一”。“合一”大师兄,就同时“合一”了师父、师爷、祖师,除非大师兄没有得其真传;“合一”师父、师爷、祖师,也同时“合一”了大师兄,除非师父、师爷、祖师没有留下真传。
我们讲站桩“人天合一”的前提是“人师合一”,而“人师合一”的前提是要“一定”师父和“一定”自己。那么“一定”师父的法门,就是体认师父的“一真”法身。以邓名大师兄为例,比如他投资建设文化廊桥,无疑是商家,但他又是援武入道的武术家,还是创作武道诗文和书法作品的艺术家,而这些都是化身。我们要“一定”、“一真”的,是那个化身无数背后的自在法身。
我曾说邓名大师兄很“鬼”,“鬼”的含义与《周易》的“易”字、“化”字相同。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个“易”、“化”之“鬼”人,就没有办法“一定”、“一真”、“合一”,因为被化身遮盖,眼花缭乱了。我们眼观大师兄一米八几的个头,何样眼耳鼻,何样头手脚,何等帅气,能吃能喝,体质强健,这是父母所生的报身。我们看他报身如此,这是俗眼凡眼所见。一般人也能看到他的应身、化身,即应化之身,如武术家、企业家、学者、诗人、书法家等,但不知道这些身份是和光同尘、随缘外化、随机变化、随境应化而来。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大师兄是修得法身之人,将来百年归天只会归去三分之一的报身,而留下的化身、法身,比那个实实在在的有形报身还要活得滋润、光鲜、亮丽。
《楞严经》第6卷有31句排比经文,专讲应化之身。如其中一句:“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可以套用这些排比经文,来说明邓名师兄的应化之身。如说他是诗人,其作品写了不少情诗,这个“套话”就是——“若诸众生,喜谈恋爱,爱读情诗,我于彼前,现恋爱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如大师兄是企业家,这个“套话”就是——“若诸众生,喜欢赚钱,热爱经商,我于彼前,现商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大师兄还是武术家,这个“套话”即——“若诸众生,喜欢打拳,热爱武术,我于彼前,现武术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所谓“诸众生”,必是有缘人。如我爱读大师兄作品,亲近其思想智慧、艺术气质,便会大受教益,大享欢喜,令得成就。所以修行人,必须先把自己修成法器,即“一定”自己,能和法身导师产生道交感应而“合一”,方能成为获得法益、法喜和成就之人。
大师兄化身很多,如会长、主席、总裁、经理、顾问等,用易经来讲叫“居贤善俗”。“贤”者法身,“俗”者化身,即善于运用俗世间的各种法门,善于演绎各种角色,因为后台有第一义谛、真身法身,且义谛高广,法身自在。用《楞严经》的话讲,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即你需要什么我就回应什么,你能理解到什么程度,我就回应到什么程度。所以大师兄是智慧教育家,能因材、应机施教,能适度、适量演绎,快乐和成就有缘之人。那么我们与他“合一”,就要证到其“一真”法身,而不能迷惑在他的各种五彩缤纷的应化身中。
《楞严经》说“我今思惟,即思惟体”,这个“体”便是自在法身。随时随地“我今思惟”,便能“即思惟体”,即回归自在法身,便能双向“一定”,与其“合一”。就像敲键盘敲得最有效率的人,指头始终放在基本键上,基本键是“体”和“自在法身”;每敲一次键,指头都会本能回到基本键上,然后再出发去敲别的键,八个指头的事功做得非常好。这就是回归本体,回归自在法身;又从法身之体出发,以应化身做事功之用。邓名先生因为修得自在法身,他的诗偈便是“随心应量”的施教法门。他的企业家、武术家、书法家、诗人身份,都是“随心应量”、“令其成就”的说法化身。习武、经商、写字、作诗的最高境界,是寻道、求道、问道、见道,即援武入道、援商入道、援书入道、援诗入道,全是化身说法,并且随心应量,寓教于乐,令人成就,令人欢喜。我们明白这个应化与回归的轨迹,就能感应其“道”之法身,并自觉与其“合一”。
证悟师父的“一真”法身,并与其“合一”并不难,因为既然有缘成为师徒,那本来就处在“合一”状态。《楞严经》第2卷有一段经文说:“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弟子与师父“合一”,本是如一片虚空般完整一体、完美无缺。但我们经常耍小聪明,经常“识阴虚妄”,只看到师父的各种化身,并执着师父的各种化身,然后“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彼方来”、“此方入”地搬弄虚空,一下师父这样、一下师父那样地折腾。有没有用呢?实际上毫无作用。因为我们的虚妄识阴、错误思想,把完整一体、完美无缺的师父撕成化身碎片了,如此怎么能与师父“合一”呢!所以有的人,跟师父学法学艺很多年,始终自己是自己,师父是师父,完全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自己始终没有通过修行转身成为法器,这就完全白学了,荒废了!
最后说一点意见,供养师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是“人师合一”的重要内容和法门。供养有精神供养和物质供养。继承、发扬师父援武入道的文化精神,读师父所写的书籍和文章,学好师父所教武艺,尤其做到像师父一样站桩训练,这是精神供养。在今天通讯条件下,要随时转发和随喜赞叹师父在网络和微信上公开发表的信息。要在精神上与师父合一,否则难以达到师父拥有的武道和思想水准。对师父的物质供养佛家讲得很具体,如古代有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供养。今天情况变了,有钱可以买到所有所需物品,因此对师父最好的物质供养的是孝敬红包。物质供养很重要,如果师父不具备体面生活条件,缺乏物质基础而有辱斯文,那么师父的能量就会大打折扣,师父的教学质量就会下降,最后受损者必是自己。
供养师父的物质意义,是解决师父生养所需,让师父延续身心慧命,正常发挥施教功能。那么即使师父很有钱,还布施救助众生,无需弟子供养为生,弟子还是要供养师父。物质供养师父,不论多少,不在多少,也不在自己富穷和能否供养,重在正见正思,正念心诚,感应道交,每节想到,为己植福,传承大道,延续道统。
供养师父不能存有傲慢心,不能显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财富地位。五一节、中秋节、春节和师父生日,向师父孝敬一个微信红包,66元、88元、99元,均能表达弟子的心诚正念。五一节不是传统文化节日,为何也要列入供养机缘?因为师父是为弟子服务最辛苦、最光荣、最伟大的劳动者!如要向师父孝敬供养千元红包,绝不能用微信转账,红包上限200元是有讲究的,可分为5个红包。师父是武艺高人,点开接收百十个红包不费功夫,而且快乐,而且磁场的良性互动和正能感召,就在这个“点开”的游戏中展开。就像我们在微信群里点红包,点到几分钱、几毛钱,也很高兴,也很快乐,因为这是一种能量和善意的感召互动。
众人拾柴火焰高,集腋成裘,积德积福,每逢节日,我们都应该让师父感受这种点开红包的快乐,就像燃放鞭炮一样,师父举手一点,声声巨响,喜乐非常。喜乐是互相感染的,当师父点开我们孝敬供养的红包那一刻,我们又未尝不是同样喜乐呢!一切不愉快、阴邪之气、病魔和障碍,都在这一刻被清除干净。所以供养师父,本身是重要修行,是为自己祈福,尤其是加持合一师父、合一人天,让师父的力量和磁场加持助力自己,学到师父的本真,延续大成慧命。
四
座谈会上年龄最大、年近七十的大成拳第三代传人,《大成拳研究》杂志副主任张长江谈了他习练大成拳5年的情况和心得。他说自己学站大成拳浑元桩始于2018年9月,当时第一次到湖南武冈大成堂,见证邓匡林主席收徒的庄严仪式,感受到大成拳的独特魅力,便正式开始习站大成拳浑元桩。自己习修大成拳浑元桩还有个非正式阶段,那是2009年邓匡林师兄接触大成拳不久,便把浑元桩的养身作用、站桩要领和桩姿要求等传到了兴义朋友群中,希望乡友们为强身健体、修正心性而一桩成就。大家都试着站,但不认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有很好坚持。所以我是从2018年9月第一次武冈大成堂之行后,才真正坚持下来,每天至少早晚各站桩一次,每次时间一小时。
2019年9月,经邓匡林师兄倾力举荐,与陈嘉珉、吴文辉一起拜中国大成拳研究会张礼义主席为师,正式入门大成拳,成为大成拳第三代传承人。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师父张礼义主席希望大成拳弟子及爱好者,利用居家隔离机会强化训练、提升自己,在家独自闭关站桩,时间为22天,要求每天站桩三次,共站6小时。这22天,我合计站桩近140小时,最长一次站了198分钟,增强了体质,有效抵御新冠的侵袭,尤其磨练了身心。
张长江主任说,自己习练大成拳浑元桩不久,便能很快进入安静状态,一小时的站桩时间,有30分钟以上处于入静状态。在入静状态中,身躯如雕塑般一动不动,心如止水,整个人犹如融于空气中,身心无比舒畅。
以前一年要感冒好几次,每次都要吃药一两周。自习练大成拳浑元桩后,几乎不再患感冒。有时偶有上呼吸道不畅,吃一两次药便会痊愈。习练大成拳浑元桩,自身心性也产生极大变化,原本比较脆弱的心性变得坚强自信,仿佛成为一个大写的“我”。自觉修练大成拳无比奇妙,魅力天穷。
张长江主任强调说,用身体做功夫这件事是孤独寂寞的,因为别人不能代替自己,而且通过浑元桩挖掘和培育自己的良知良能,远非一朝一夕能得,有漫长的路要走,而且是孤独地走。但越往前走,愈觉大成拳的深奥奇妙和无穷趣味,有一种无形的能量在促使自己,必须努力精进!
在16日下午的座谈会上,所有与会者都畅所欲言,结合自身修练实际、研习历程,畅谈心得,提出问题,自报要求,十分活跃,并感言不仅学到新知识,还交到新朋友,体会到大成拳团队协作的快乐和力量。陈式太极拳传人张安宁先生现场邀人对练,演示讲解如何打人而不伤人、特殊情况下如何防守自卫等独门实战武艺,活跃了现场气氛。
撰稿:陈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