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此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第二部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精神内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

国旗、国徽、国歌,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随着新中国开国日期的确立,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设计和选定,成为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议题事项。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第六小组,其工作任务是拟定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

7月4日,新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同时还设立了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及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起草了《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草案)》,该启事(草案)于1949年7月9日、10日,先后经周恩来、毛泽东同志亲笔修改审定。

7月14日,新政协筹备会将改定后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分别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相继刊发,国内各报和香港及海外华侨报纸也纷纷转载,在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中引起热烈反响,应征稿件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截至8月20日,共收到国旗设计稿1920件、设计图案2992幅;国徽设计稿112件、图案900幅;国歌稿件632件、歌词694首。

8月5日,第六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聘请徐悲鸿、梁思成等为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顾问,聘请马思聪、吕骥等为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顾问。评选委员会经过认真遴选,选出38幅国旗图案编印成册,送给政协全体代表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主持召集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协商座谈会。首先围绕国旗图案展开讨论,最后由当时的上海市民曾联松设计的,在此前并不被普遍看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经过毛泽东的慧眼推荐,终于脱颖而出,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五星红旗的底色全部为红色,只有五颗五角星用的是黄色,显得明亮夺目,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在这次会上,大家对国徽图案意见不一致。毛泽东提议说:“国旗决定了,国徽是否可以慢一些决定,等将来交给政府去决定。原小组继续存在,再去设计。”于是,国徽设计工作向后延伸。在开国大典之后,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带领的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设计的,由国旗、天安门、五星、齿轮、麦稻穗组成的国徽图案,在1950年6月举行的全国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最终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新中国成立将近一年后,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发布命令,正式公布了国徽图案。

在这次协商座谈会上,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国旗方案很快就确定下来,国徽图案因大家意见不一致,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提议暂缓讨论。而后在讨论国歌问题时,由于征集上来的600余首国歌词谱中,没有适合作为国歌的作品,会议一时冷场一个新生的共和国在宣告成立之日,若确定一个体现国尊严的国歌,这显然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世界通行的惯例。就在各位代表冥思苦想、苦无良策之时,美术大师徐悲鸿站起来提议,可否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的国歌?他还以法国为例说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法国人用著名的《马赛曲》当国歌传唱至今,具有相似背景的《义勇军进行曲》也完全可以。

徐悲鸿推荐的《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当时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诞生于1935年。其背景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序幕,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义勇军进行曲》以震撼人心的旋律演绎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信念,《风云儿女》公映后,《义勇军进行曲》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大地上传唱开来,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抗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更是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有力武器。这首革命歌曲甚至享誉海外,为世界人民所熟悉。

徐悲鸿这一提议,得到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绝大多数代表的同意。周恩来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不仅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而且节奏鲜明,适于演奏,选择它作为代国歌是很合适的。

座谈中,也有不少代表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新中国即将成立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世界东方,而这首歌当中还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样的句子,是不是有点过时呢?

周恩来对此给予反驳,在他看来,还是保留原歌词好,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斗志,一旦修改,就不会有那种感情了。留下原词,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时刻提醒我们,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居安思危!

最后,毛泽东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最好,可以确定下来,也不必修改歌词,毛泽东指出“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

1949年9月27日的政协大会上,通过关于国旗的议案,也通过了关于国歌的议案。全体代表一致同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直到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才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精神内涵

世界各国的国歌有很多而且各不相同,有的是民族斗争的产物,有的是和平时代的赞歌,有的描写自己国家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环境,有的则叙述国家古老的历史,不胜枚举。刚刚我们共同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我们的国歌则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最危险的时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被确定为代国歌,直到2004年写入宪法成为正式国歌。

今天的中国,已经迈入崭新的新时代。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高唱原来的国歌?这是因为,我们的国歌里面,缊藏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深远的思想内涵。

其一,危机意识

国歌里有一句歌词,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她所透露出来的是强烈的危机意识,是我们国歌的思想内核。古今中外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少危机意识,不懂得居安思危,就会迟早有出现危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古人总结的规律性现象。尤其是在全球激烈竞争的今天,忧患意识更加不可缺少。

今天的中国人民,虽然已看到了“中国梦”的曙光,但是决不能盲目乐观,自我陶醉。要看到,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和雷区,风险很大;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也总在千方百计地包抄围剿我们。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继续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其二,团结精神

回想中国近代史,外国列强之所以敢对我们一个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动武,杀人越货、无恶不作,除了他们依仗武器先进以外,也是欺负我们不团结、窝里斗,一盘散沙。所以,要改变中华民族被欺凌、被压迫的命运,唯有团结起来这条路可走。因此,国歌发出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号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证明,民族团结、一直对外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在中国实力不断发展、中国影响日益增长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处心积虑分裂我们国家的图谋一直没有改变。他们穷其手段,手法卑劣,从他们支持台独、港独、藏独、疆独等分裂暴恐势力,策划制造事端,激化民族矛盾的背后就可见一斑。我们要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继续高举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大旗,千万不能丢掉了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制胜法宝。

其三,行动精神

历史告诉我们,清谈误国,实干兴邦。国歌歌词总结汲取了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接连发出 “起来”的呼唤,旨在反对麻木冷漠,无动于衷,号召动员起来,行动起来,奋斗起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困难,比改革开放以来任何时候都多,都严峻复杂,更需要发扬行动精神。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习总书记这些平实的话语,告诉我们14亿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样一个简单朴实的道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四,献身精神

国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的时候,不仅需要团结,需要行动,而且需要献身精神。因此,国歌发出了“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呐喊。个人与家庭的命运,从来都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与前赴后继,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新生活。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虽然现在远离了敌人的炮火硝烟,但是我们为囯家和民族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永远不能丧失,无所畏惧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永远不能缺失!

“一种意识”——危机意识、“三种精神”——团结精神、行动精神、献身精神,当是我们国歌的精神内涵。她决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或失去价值,相反,在今天、在当下、在将来,更加需要发扬这些宝贵而伟大的精神内涵。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仅84个字,演奏一遍的标准时长仅仅46秒,它是一首歌曲,已不只是一首歌曲!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奋进,她的旋律是那么的激昂振奋,是那铿锵有力是那么的鼓舞人心,它也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每次听见和唱响国歌时都会让我们热血沸腾,一股浓浓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我们国家的气质和象征。她从1935年诞生至今,已经传唱了整整85年,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浇筑而成的红色基因,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初心不改、薪火相传;勇往直前、接续奋斗!(成文于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