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发展必然出现人力银行


随着5G的普及,在《西游记》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已基本在现实中实现了,这也表明信息时代到了新的阶段,将向智能时代进化,人力银行这个新行业亦将在这个进化过程中出现。人力银行是服务于当前360行的第361行,本质上是一个人力服务平台,综合地看,最终表现为社会整体用工大约20%由人力银行这个服务平台进行管理和调度,提高社会效益,保障了平台、所服务员工和企业三方均受益(而不是如劳务派遣,其受益主要是源于所服务员工仅仅享受“编制外”待遇),本质上真正是提升所服务员工的人力资本为导向,从而类比银行经营货币升值,暂取名为人力银行。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基础设施。当前,人类逐渐开始从物理世界向数字空间延伸,以芯片、网络、数据、算法、传感器等为主要构成的新型基础设施,正将原有基于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向赛博空间、数字空间切换,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群落,在不断融合叠加和迭代升级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的技术支撑。在消费领域,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大商场+POS机+大商铺+停车场”等传统基础设施,正在切换到“云平台+交易APP+支付APP+快递系统”的数字基础设施;在用工领域,企业外用工,亦将从劳务派遣进化为人力银行,这既有社会需求,亦具备人力银行运转中建立所需的核心能力。下面从科技发展、保障自主自立自由、语言技能形成类比、社会生态、岗位进化、员工维护、人力素质提升等七个角度来进行阐述,为必然出现的人力银行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从科技发展角度

科技树(Technology tree),意思是通过选择发展不同的技术方向导致不同的研发结果,用图形表示则成树状图像。

一项科学发现,做1000次实验,其中有一个数据能用就敢去发文章了,正确的科技树是事后总结出来的,事实上:点错科技树才是正常情况,点对科技树的是广种薄收甚至是偶然。在知识经济为主的智能化时代,如何提升点对科技树的成功率?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物理化学等工科观点来看,能源和动力技术是科技树的主干。

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能源的重大发明或者进展都是划时代的!包括开发应用新的能源,对能源应用和控制技术的重大进步……

火的发明。人类第一次使用和控制了非生物的外部能源——作为热源。人科动物,才成其为智人……

牲畜的驯化和使用。人类开始规模化使用外部生物动力源。历史上所谓第次农业革命等等以及人类陆地交通方式都涉及畜力的应用。

车轮,水力机械和风动机械的出现。人类发明了可以在交通上广泛应用的动力机械,刺激了机械的研究和发展。人类开始零散使用控制非生物能源——作为动力输出,为未来掌握更加可控可靠的能源打下基础。

蒸汽机。人类出现稳定供能并能稳定控制和广泛适应的机械动力源。

电力。人类在能源传送、使用、控制上有了划时代的进步。电不仅是动力源,更是光源、热源,而且其受控度极高,远超其他任何能源,从而对能源的布置和控制更加精准

内燃机。人类掌握效率更高、方便移动的动力源。

单就现代来说,电池的一个微小进步都能带来变革性的重大商业发展。

能源/动力源的开发和应用这个科技树是清晰的、连续的,大部分能叠加、对社会的效果也是极其明显的……2013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式推出对工业阶段的划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工业4.0的提法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智能化的工厂,包括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以上总结出来的科技树一目了然,然而具体到操作层面,点科技树就是对未来的投入,点错科技树则是非常残酷的

1980年-1990年是日本的黄金时期,日本的钢铁、造船、机电、消费电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回顾日本近三十年的历史,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自从进入90年代之后,日本这个国家似乎用光了上百年来累积的所有运气,它们在互联网、通信技术、云计算、智能手机、光刻机、新能源汽车这些领域,连续6次点错了科技树,经济上则残酷地表现出失去了三十年。为什么日本总是点错科技树?不是日本点错了科技树,是全球化之后日本点了的科技树不生长,怎么点都是错。不点还好,还有机会,一旦点了,无论点哪棵树,点了就死。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要知道,民用科技,必须在市场广泛应用,发展起成熟的产业链,把成本降低,普惠大众,才有生命力。得不到市场发展起成熟的产业链,技术再先进,也是死路,最多在一些小众市场曲高和寡的存在。所以科技树对与不对,不是取决于技术路线本身好不好,而是是否发展起了成熟的产业链。有了成熟的产业链,不对也对;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对的也是错。而要发展产业链,必须有足够大的市场。

在全球化之前,每个国家自己玩自己的。在自己国家玩得成熟了,再拿去落后国家推。这个时候国内市场大与不大,其实都无所谓。因为只有自己国家的企业竞争,首先政府不会轻易偏袒某一家企业,而且每家企业面临的准入条件也基本相同。所以大家公平竞争,就看哪家企业能先占领市场。但是现在是全球化了,情况就变了。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两种情况来分析:

第一种情况是需要大家坐下来谈一个国际通用的标准。这种情况就是谁的技术好、市场规模大,谁就有发言权。技术领先不用说,大家都希望技术先进。为啥市场规模大也有发言权呢?因为我的市场我说了算啊。我的市场容量一年几千亿,你的市场容量一年几十亿,你说听谁的。比如4G,中国就自己玩了一套TD-SCDMA标准,本国市场够大自己就可以玩起来一套。国际联盟还必须把TD-SCDMA放进国际标准里面,否则我不让你们任何技术进入中国。不想失去这么大一个市场,那就交换。虽然TD-SCDMA只是中国自己用,但是你把它放进国际标准,我就开放市场给另外2个4G标准进来。而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就不可能这么玩了。为什么?因为当今世界能提供通讯设备的就4家企业,中国2家,欧洲2家。中国给通讯设备厂说我今年投入X千亿购买设备,日本说我今年投入X十亿(例比一下数量级的差异,不一定是实际数据)购买设备。你猜有没有企业帮日本单独开发、生产通讯设备?有钱就任性,没钱就任命。那你说中东国家有钱,可以任性吗?中国投资几千亿是可以赚钱的,他们真拿几千亿出来是注定亏得毛都不剩,谁那么傻?所以凡是这种涉及全球统一标准的领域,肯定是技术实力够、国内市场也够大的国家的游戏。现在全球符合标准的有哪些?美国、欧盟和中国,其他?没啦。日本要是在这些领域去点科技树,就是帮别人种树。为啥?你有专利,我不想一直缴专利费,所以不用。除非你把专利免费,但是你又肯定不干。

第二种情况是没有政府或者行业协会主导制定规则的领域,那就自由竞争。其实情况跟上面那个类似,一样是谁的技术先进而且本国市场够大,谁就能赢得竞争。技术先进,要么是用户体验更好,要么是成本更低,两个都有利。但更重要的还是谁能优先占领足够大的市场,发展起成熟的产业链并不断的升级迭代。就算技术落后一点,如果市场够大,能够通过销售获取足够的利润,就可以不断的投入进去快速迭代,然后逐渐的就领先了。而市场不够大,就没法收回投资,也就没钱持续投入,那不就慢慢熬死了。

对于全新的科技,为了获得足够大的市场规模,有两种办法:一是本国市场够大,二是开放专利免费用。第二种办法好理解,既然专利都免费了,肯定有人愿意一起干。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就是这么干的。所以不是马斯克大方,而是他害怕没人跟他一起玩,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有人可能说他都把专利免费了,就没法获得足够的利润啊。错了,他把专利免费,虽然在专利上收入少了,但是产业链发展起来,他的成本就可以降下去。同时也避免了被孤立的风险。相反他不公开专利,就可能出现被孤立的局面,产业链发展缓慢、成本高不说,还可能被彻底吊死。如果不想免费公开专利,就必须是本国市场够大。为什么一定是本国市场大呢?因为全球化之后的竞争对手来自全球。之前的竞争对手是本国的,大家面临的潜在市场一样大,拼谁先占领更多市场。现在的竞争对手来自全球,你在一个5千万人的市场里练兵,人家是在一个10亿人的市场练过才过来的。怎么可能有人家的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优势?有人说我也可以去10亿人的市场练兵啊。理论上是可以,实际上操作起来可能性很小,通常只能先在本国练。因为在本国发展是没有太多限制的,可以快速发展产业链。一旦出国去其它国家,就面临很多障碍。因为其它国家如果有条件的话,肯定不希望技术被一个外来企业垄断,然后长期缴专利费,或者说把产业链的控制权交给外国——除非迫不得已。所以会有很多阻碍,为本国企业争取时间(美国压制中国,尤其是华为的5G技术,就是为美国企业争取时间)。作为外来者,首先要能绕开障碍(华为现在就绕不开美国的限制),还必须确保他的技术在成熟度、领先性和成本的综合体验上有足够大的优势,大到可以抵消障碍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跟本国的企业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那如何去把综合体验优势做到那么大呢?只能先在本国发展迭代。所以必须是本国市场足够大,大到自己就可以发展起成熟的产业链。凡是要依靠国外去发展产业链的国家,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局面下不太可能点燃一颗熊熊燃烧的科技树。因为点燃之后在本国烧不起来,其它国家又不让你过去烧。

举个例子。日本在混合动力和氢能源汽车技术上都很先进,而且实际上也是不错的技术,尤其氢能源。但是日本垄断了专利技术,中国肯定不想一直缴专利费,所以不出力帮它发展。中国可以允许你过来卖汽车甚至采购原材料。但是你没有足够的资金在全中国建立起氢能源加氢站,使用不方便,谁买?所以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支持,它根本不可能在中国把氢能源车跑顺畅。自己的市场又很小,没有规模就没法把成本降低。价格太高就卖不动,价格低了亏本。亏了就没钱继续投入,所以靠国内市场怎么都不可能整出一套完整的、良性循环的产业链。而中国推纯电动车,使用上没有混合动力和氢能源方便,但是技术不受人限制。为了让纯电动方便使用,迅速在全国建立了基本数量的充电桩并通过补贴迅速催生了完整的产业链不断的迭代发展技术,并且开始进行内部竞争优胜劣汰了。日本怎么竞争?难道日本政府拿钱来中国建氢能源加氢站?

再比如高通曾经垄断3G通讯的专利,怎么都绕不开,高通很开心,其它国家和企业很伤心。本来高通也很积极的搞了一套先进的4G技术,信心满满的想再一次像3G那样躺着赚钱。可是欧洲和中国为了减少专利费不跟他玩,硬是自己另起炉灶,差点把高通玩死,幸好美国够强大硬撑住了。

遇到这种情况是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会点错科技树。不点还好,一点准错,除非像特斯拉免费公开专利。因为你不公开专利,人家就换赛道。无论你点哪边都等于告诉大家这条路你要收过路费了,然后其他人就换赛道了,就剩下你自己在风中凌乱。即使你的技术本来先进的,人家宁愿绕路也不愿意被你一辈子卡脖子。除非高通做3G那样,把所有的必要技术全部申请了专利。但是这样做的成本非常高,代价很大,因为一次之后其它国家就有经验了,就会提前准备。所以4G时代高通就被绕开了,5G差点没高通啥事。川建国为啥着急要让美国企业赶紧发展6G?因为5G上美国占不到便宜了。

日本点错科技树问题的关键就是本国市场在全球市场的比重太小,形不成规模效应,在国内不能发展起成熟的产业链。但是又把技术垄断了,人家就不跟他们一起玩,不配合他们发展产业链。所以不是日本老点错科技树,而是全球化之后,凡是日本点了的科技树都不怎么生长。就好像你手里有种子,很优良,但是自己没地种,没法持续培养下一代。人家的种子虽然差点,但是在自己的地里能种,能不断的迭代发展和进化,很快你的种子的优势就丧失了。

历史上,前期的科技优势到后期就会变成科技劣势。观察自然界,自然界高度特化的生物,往往难以经受强烈的环境变化。比如大型食肉类动物会进化出类似于剑齿虎的剑齿,用于一剑穿喉,直接杀死大型猎物。能进化出剑齿的生物,往往都是当地生态位中最顶级的大型捕食者。大型食肉动物需要生存,为了更方便地摄取食物,它就更加趋向于对方便捕猎大型动物进行特化。体格更大,肌肉更强壮,牙齿更锋利。他们就逐渐的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猎手。在环境稳定的时候,高度特化意味着适应环境,但是一旦环境变了,高度特化的身体就很难再做出灵活的调整。当气候发生变化的时候,原有的生态环境无法容纳大型的植食性动物,食物变得匮乏的时候。那你特化出来的能力就变成了劣势。体型大意味着消耗的食物多,高度特化的牙齿和消化系统意味着食物可选择种类很少。

与此对比到科技上面。发展具体的某一项技术,确实是有益于整体科技实力的进步与发展的。但是存在一个路径依赖和迭代成本的问题。你蒸汽机发明的再强,在热效率上就是和内燃机有着很大的区别。你在前期前置的技术上投入的越多,那就意味着你在后期更新你这个系统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就越高。你要是把蒸汽机做的跟内燃机一样,确实是有可能,但是你付出的成本太高了,这些投入就像高度特化的牙齿和爪子一样。在世界环境发生一波更新之后,你投入的成本太大了,导致你没有办法从头再来。这就是为什么看起来科技树点歪了的原因。迭代的成本太高,导致你整体的创新速度跟不上。

那为什么中国和美国就没有这种情况?我觉得也可以用生物来进行类比。就是生物的多样化演变。你大型食肉动物因为环境巨变而灭绝了。但我小型的就不会啊,你可能食物不足了,但是我小型捕食者的生态位就只是挨挨饿而已。可我们可以吃小型啮齿的动物,鸟类,等等等等,实在不行了还可以嘬嘬虫子。等到下一轮生态环境稳定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特化出强大的体格,锋利的牙齿。

大的市场就意味着,你整体生态圈的环境容量就大你各种生态位都存在。高端的企业可以搞高科技竞争,可以搞研发,中低端的企业也可以在小镇上活着,也可以搞加工,代加工。这就意味着你在高端的生态位上,如果有企业倒下,那在低端的生态位上,就还有企业能够重新站起来。

所以你在某一个时期投入的技术成本变成了冗余,变成了沉没成本。但是多样化就决定了,你在技术迭代的时候,旧的那一批企业并不代表你生态的全部。所以整个生态还是会朝着一个适应环境适应世界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问题里多样性比较重要,多样性高的环境抗逆性强,这可以等同战略纵深。多样性越丰富,纵深就越深。

另外,底层生态位比较重要。但是它重要的原因是。底层生态位有向上演化的趋势,但是特化之后的生物却没有办法重新回归底层。就像哺乳动物经历过一系列的底栖生活之后,视力从四色视力退化到了两色视力。重回地面之后,对视力的需要大大的增加,但是我们只有三色视力,却没有办法恢复到四色的视力。重新演化出一个眼睛太难了。所以底部的生态位就特别的重要。

点错科技树,有时也因为统治阶层的压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发明了排队枪毙战术,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所以他们彻底放弃了长矛弓箭等等冷兵器,全部改成了火器,然后大家就一门心思去研究,如何让这些武器的威力变得更大,自然就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反观大清,靠着八旗劲旅所向披靡的骑射战术,打的以火器为主的明军蒙古准格尔人还有后来南疆的穆斯林叛军屁滚尿流。所以对火药革命引发的科技突破,一点儿也不上心,而且最根本的是大清是少数人的满族统治中国,本来作为贵族的骑士老爷们就是要抬高作战门槛以保持阶级地位(骑士要训练多少年?弓手训练时间大大缩短。而驽,一两个月就能把农夫变成有杀伤力的兵,火器则几乎上手就发挥作用),所以大清极力反对火器不是不知道这东西厉害,而是因为这东西一下抹杀了骑射,动摇了阶级统治根本,必须被抛弃和打压(事实上,清初戴梓发明了二十八连珠火铳,其遭遇就是典型)。点错科技树带来的后果,可不仅仅是武器落后这么简单,它也让中国社会,彻底失去了任何变革的可能。

任何一项技术,想要在世界范围普及,必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 零售市场规模,第二:科研人员规模,第三,研发经费规模。第一项是根本条件,因为只有市场足够大,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才能产生巨额的利润,进而才能增加科研人员数量,提高研发经费,支撑行业的良性发展。

如何提升点对科技树的成功率?也就有三点:本国市场足够大,生态多样性,统治阶层不压制。

抽象起来,科技创新就是围绕五个环节进行,此五个环节是:信息获取、控制、决策、传送(抵达作用点)、命中(取得效果)、反馈(特定的信息获取)。社会整体用工大约20%由人力银行这个服务平台进行管理和调度,这些人承担的工作主要在传送、命中、反馈这三个环节,对“信息”的私密传送、保留“现场”以及恢复“现场”、训练上对模拟现实的虚拟空间的需求,将有新的大规模的消费需求,将在这些方面从需求侧推动科技树的发展。而用工是围绕一个又一个不长于一年的项目进行,天然带有生态的多样性,工作能力不断迭代、进化,将在“传送、命中、反馈”这三个环节做到极致。社会用工的20%拥有了足够的应用规模,传送、命中、反馈的专业化既保障了生态多样性,又能尽可能保证点对的科技树不被压制。

这样描述,不是很具象,类比一下:蒸汽机的发明占据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位置,蒸汽动力的产生是技术发展、机器广泛使用的结果,而蒸汽动力的运用进一步促使了不同领域成千上万发明的涌现,从纺织厂到轮船再到铁路,数量庞大的发明无不是依赖于蒸汽动力而产生的。而工厂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组织变迁的产物。作为一种适应经济发展而逐步建立的生产组织形式,近代工厂制是对原有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突破。工厂制的建立,使资本和劳动力的集中程度得到提高,劳动分工的加强也促使生产的规范化与管理的制度化得到发展,而这一切都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人力银行就是一个把人才当作资本经营的新企业组织机构,为保障运行和竞争优势,基本上要有五大系统组成:管理和调度系统、权益保障系统、健康服务系统、手边工具促进系统、社会零散时间增益系统。人力银行作为一种崭新的人才服务模式,其地位和作用在智能时代可类比于工厂制在工业时代一样,而且随着应用和数字技术的进步,形成非常重要的数字生产资料。

 

2、从保障自立、自主、自由角度

我们周围,处处都存在着生命。花草树木有生命,所以它们欣欣向荣;飞禽走兽有生命,所以它们活灵活现;因为我们有生命,所以我们龙腾虎跃。世界处处演绎着生命,但每个人所参与的生命过程却不同。有人坚强,有人脆弱。有人遭遇困难仍坚持不懈,有人遇到挫折却寻死觅活。对于不同的人,生命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莘莘学子,科研人员来说,生命太过短暂;对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来说,生命太过无聊;对于正饱受艰难,痛苦不堪的人来说,生命又太过漫长。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不应放弃生命。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机会,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们负责。让自己的生命阳光起来,给我们所爱的人带来阳光和温暖

而要承担起生命的责任,自立、自主、自由是人们循序渐进追求的基本途径。只有自立才能实现自主,只有自主才是真正的自由。如果没有前两者为保障,整天心心念念着自由、喊叫着自由的口号,是极有可能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的炮灰、耗材。要做到自立、自主、自由,个体角度就需要相应的心态、见识和智慧,努力才能积沙成塔,社会角度就需要劳动就能自立的公序良俗环境【因为:大势所趋,不是个体可以抵挡,只不过,个人可以运用自己的实力,能够将大势,推动得更快一些,并且让大势做出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改变。如果,个体太过弱小,在大势的面前,犹如是大河中的一滴水珠,只能被大势冲击得顺流而下,根本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在社会层面如何来建立劳动就能自立的公序良俗环境?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样的治国理念,从最顶层保障公序良俗环境,还需要有基础的组织机构来保障劳动就能自立,否则就会如中国古代的治不下县,人力银行就是这样的企业组织机构。

关于公平,孟德斯鸠这样说:“所谓的平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结果平等(不可能的);第二,起点平等(也不可能);第三,机会平等(不完全可能);第四,规则平等(比较可取)。”

 在法律上,公平是法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社会需要公平,因为三点:(1)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2)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3)调动个人积极性,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如果没有公平,会带来人际问题、经济问题、影响社会长久治安。

什么是公道?实力平等的情况下,才有公道。就像:一个小孩子,要去高处拿东西,第一想到的事,是先去搬凳子;一个大人,却不会这样思考,直接走过去,伸手取下来就行。高度的不同,修为的不同,决定了做一件事的思维模式不同。就像一只蚂蚁,会将一只大象,误认为是一座大山。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不同。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只要洞察了其中一点,便能猜出一个大概。要自立、自主、自由,感受上更受身边的队友所影响,猪队友、扫帚星、灭绝师太这三种级别的队友只要在团队中有一人就足以让结果迥然不同。猪队友总是关键时挡你一下、没有抢先的实力却抢你的先手、该忍时却勇往直前给对手大量增益、或者顺手压对手一下能取胜却不为;扫帚星是好歹颠倒,心狠、春蠢,造成反节奏的结果;灭绝师太则是处处针对,怎么灭绝怎么来。综其根源,猪队友是因为见识不足,扫帚星是缘于受情绪左右,灭绝师太则是受或明或暗的理念左右。人力银行中的工作模式是由短期项目组成,每个项目由项目经理自由集合人员,经历项目多了,见识自然就够了,经历人数有了,情绪必然正常,受人力银行氛围的潜移默化,不正确的理念自然就会消除。而且,决策的要义在于判断出五类情形【一定是、大概率是、投机是、对手失误是、一定不是】,在信息不充分还有人为误导和欺骗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限内判断出是那一个是很困难的,经历了足够多的项目,正确判断的概率足以提升到保证整体成功的水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习得这样的技能,可以让自己不断成长,但不得不承认,这世上,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不管什么时候,总是不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永远都觉得,是别人负了他。而这样的人,终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如若不能及时切割,也会被拖累。另外,人有时候就是如此主观,若是看你顺眼,你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若是看你不顺眼,你做的再对那也是错的。这些情形,在传统的组织形式中,特别是象日本那样终身雇佣的公司,有时就会象狗皮膏药一样,甩也甩不掉【一个人不将心中的愤怒、感伤、怨恨宣泄出来,这些情感,必然会纠缠在一起,发酵一般,变成凶烈的心魔,使人走向偏执和极端】,而在人力银行的组织下,工作是以一个一个的项目聚在一起的,其中的项目鲜有超过一年的,项目结束,人们就会自由聚拢在新的项目中,忍受的时长至多也就一个项目的时长,惹不起还是躲得起的。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有时候先发制人恐怕才是最佳的手段。说到底,自立、自主、自由还是需要由力量来保障。力量,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有拥有绝对强大的力量,才能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不然,你说出的任何大道理,也只能讲给自己听。你没有力量去维持的权利,就不是你真正的权利!人力银行是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足以有实力与用工单位对等商谈,特别是人力银行用先进的组织机制保障了具体的每个人力量的形成和成长【项目新人、项目达人、项目骨干、项目经理、支撑主力、项目群主、独立经营,只要努力,无论是单一技能成长路径还是综合能力成长路线,均可以拥有足够的力量】,足以让每个人去达成心中的自立、自主、自由。

 

3、从语言技能形成类比角度

许多人从小学习外语,甚至到大学毕业,也不能流利地利用外语与外国人进行日常交流,其掌握的称其量是书面外语;而除了语言方面有残疾的情况,还没有一个3岁的小孩不能正常用母语与家人交流的。其中的根本差距,就是是否沉浸在语言环境之中,环境不仅仅能改变人,而且还能塑造人,这两种情况就是正反的典型案例。工业化刚兴起时,就业人员中,高中毕业就是高学历,现在大学毕业已极为普遍,专业不对口却成为常态,即使专业对口的,其中也只是字面上对口,与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甚至进一步,教育仅保留所谓的快乐和个性部分,则社会过量的教育沉没成本不可避免】,造成大相径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系统与企业运转各自追求的绩效,随着长期的独立运转,接口越来越不匹配;二是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具体的操作要求越来越简单,甚至直接被机器替代,比如,当今的汽车本身结合了先进的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但驾驶汽车,掌握却比较简单,并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而现在的教育,实际上成了学习十几年,只是为了拿到“驾照”,然后一辈子从事类似于开车的简单工作,单个人受限于环境,即使看到岗位被自动化淘汰,几乎是无能为力。人力银行集合了社会用工的约20%,以短期项目的方式组织生产,长期存在的沉浸式工作环境,让人提高能力犹如学习母语,也成为教育系统与企业运转之间的中转站,双方接口不匹配问题能得以解决;另外,对个人而言,就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从事的项目,使自己就象掌握母语一样,自然融入智能时代的工作之中,而不必承担产品被市场淘汰、然后公司解体、员工失业的风险,这个风险应当只是由经营者去承担的。

一个人掌握母语是非常自然的,甚至出生在中国方言区的人,上大学出来工作后,对比欧洲各国的语言差距,就相当于至少掌握了方言与普通话两门语言。但是,当语言作为技能来专门掌握时,却是有严格的标准要求。

例如: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拟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确定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也即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所指内容。这四个要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所侧重,又相互融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主要是“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能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中所提到的“语文素养”主要就是指“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而语文核心素养即指最能彰显学生语文素养的那几项核心要素。语言能力的建构与培养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语言能力的建构与培养可以通过“输入”与“输出”达成;有效课输入可由丰富的语料组成,有效地输出可由多角度、全方位的输出平台达成;为了实现由“输入”带动“输出”,应该让学生亲密、循环接触各种语料。

语文素养由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语感、思维品质、识字写字能力、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和思想观念等构成;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等,将优秀的语言成果加以内化,从而使自己达到的修养。相对应的,人力银行以项目为基本管理单元,在不断运行中,亦会积累出项目管理、综合素质、以及多种多样的技能传承标准,不但让其中工作的人象掌握母语一样能力成长、融入智能化时代,而且,还会相应建立起最高质、高效的传承体制。

一门语言的运用,必须要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否则就会象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个一样,仅仅成为象牙塔中的研究对象,而且,足够的规模,对创造力的激发,是无法描述的,通过《蚂蚁的知识管理》,我们来进行体会。

世界上最杰出的建筑实际上都出自于动物,比如像蜜蜂的蜂巢和蚂蚁的蚁窝。蚂蚁天生就是建筑大师,它们能建造出让人类称奇的居所,那圆型的门拱就像计算机里的三维图形。但这里的蚂蚁指的是一个数量级的群体,而不包括个体,甚至是一小群蚂蚁。

生物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小群工蚁放到一个适合筑窝的地方,出于本能,这些小蚂蚁会立刻动手建筑蚁穴。但当蚂蚁的数量小于一定级别的时候,这些忙忙碌碌的蚂蚁只会建造半个门拱,它们会反复建筑许多半个门拱,就是建不起一个完整的门。如果不断地增加蚂蚁的数量,在达到一定数量级别的时候,那些乱哄哄的蚂蚁突然好像得到了完整的建筑图纸,一下子变得有序起来,不一会,一个完整的蚁门就会完成。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蚂蚁的世界也有类似知识管理的机制存在着,推而广之,其实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知识管理都普遍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组织知识一直是群体存在的基础,而组织的发展、变革也首先体现在知识的发展、变革之中。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体的知识,一种是组织的知识,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将个体的知识转化的组织的知识。个体的知识必须与组织知识相接,或者转化为组织知识才能具有更大的社会性。每一个蚂蚁的本能中都有建造门拱的基因(个体知识),但在没有汇集成组织知识时,个体的蚂蚁甚至小群的蚂蚁是不具备建造完整蚁门的能力。

在美国“曼哈顿计划(原子弹计划)”之前,原子弹的所有建造技术与理论已经存在于许多人的脑海中,但个体的知识并不能最终形成原子弹这个实体。因此,“曼哈顿计划”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计划,它将理论、工程、设计、材料……等个体知识组合在一起,最终才换来了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从这个角度说,任何公司或者集团,在组织构建及实施计划时,最本质的东西并不是组织或者计划的本身,而是知识管理。彼得•杜拉克曾表示,下一个社会是知识社会,未来企业都将充满着知识工作者。而知识工作者犹如游牧民族般地逐水草而居,热爱工作但不一定热爱组织,哪里有知识可以追逐,哪里可享受成就感,就往哪里走。未来的人是独立而有个性的,所以他又说:“管理之道不在管人,而在管理知识。”

为什么一小群蚂蚁建不起蚁门呢?其实我们并不了解蚂蚁的世界,但从现象上看,尽管每只蚂蚁都有建造蚁穴的本能,但本能的知识需要被激发出来,很可能激发需要一个更大的群体。一小群蚂蚁并不具备完全激发个体知识的功能,因此,小群蚂蚁的组织知识并不充分,还不能拼出整座蚁穴的地图。类似地,从群集规模而言,除非是人力银行这样的占比达20%用工的行业,传统企业中是无法组织这样巨量的规模,从而激发出类似建立门拱的创造力。

学习语言,就是锻炼出现场语境下的反射,甚至于成为本能,否则在语境中怎么能及时区分:眉毛⇔美貌、通晓⇔通宵,一堆⇔一对。人之所以为人,除了本能和反射反应之外,引致行动还有习惯、风俗和面子,正是有这五类反应,在母语中相互作用,一般每过三十年语音就会升级换代,这是沟通中代沟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可能是英语这样的表音文字词汇迅速增长的原因之一【甚至于不是专业学习的人,现代人都不能阅读古英语,而汉语是音变、字稳定,所以更多保留古音的客家话,其他地方人听不懂,写文字来交流,却毫无问题】;另外,母语这样的碰撞应用,还会产生语言艺术,如:民歌、象声、京剧等。类似地,在能力形成和传承中,也是需要形成母语这样的环境,既有利于能力成长,也可以避免系统性风险【现实中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1969年07月16日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实现人类首次载人登月,但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停止后,美国现在想登月却很难;另一个例子是美国F22隐形战斗机生产线,停产后已难于重建】。在能力传承方面有必要建立和保留类似母语的环境,只有人力银行这样的新企业组织形式才能承载。

总而言之,类比语言技能形成,人力银行将带来类似母语的环境、高质高效的传承体制、达到一定数量级别的项目人群【从而拥有规模才带来的创造力】,这是传统企业所不能构建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却是适应智能时代的新组织形式。

 

4、从社会生态角度

财富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只有人类才能通过劳动跨越时间和空间对物质的约束,还能改变组合成自然界没有的物质,并在最终消费者需要之时能及时应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复杂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关系,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只有通过经营增加财富,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改变分配增加自己的财富份额;一条是增加社会整体财富,在份额不变甚至略少的情况下,还能进而增加自己的财富。人力银行这样的新企业组织形式,既有利于增加社会整体财富,也有利于让劳动以良性比例参与财富分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对于世界工业化演进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不仅仅实现了因机器的使用而带来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是从农业向工业的重大转变。这不仅是革命性的变革,而且是独一无二的。蒸汽机的发明占据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位置,蒸汽动力的产生是技术发展、机器广泛使用的结果,而蒸汽动力的运用进一步促使了不同领域成千上万发明的涌现,从纺织厂到轮船再到铁路,数量庞大的发明无不是依赖于蒸汽动力而产生的。蒸汽机的改良者瓦特,发明出工业用蒸汽机,触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可称之为天才。

世上确实有天才,但在天才点了科技树,一切都明确后,大家就拼一堆繁琐得要命的流程、技术环节。到了这个阶段,天才就没啥用了,只能靠个人的吃苦耐劳、耐心细致,还有整个团队的合作配合、集体拼搏。现实中,在局势未明朗之前,谁也不知谁是天才,顶多只能大概率判断某些人可能是天才,天才的发现以及发明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就如:青霉素,1928年弗莱明教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青霉素,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是否点对科技树?产业未成势之前,谁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把握准,然而,成势之后,如果是事关全局的关键位置,则意味着落后就要被淘汰,至此,就不是拼一堆繁琐得要命的流程、技术环节,可以弥补的。

点对科技树的高光时刻毕竟非常罕见,比如: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由卡尔·本茨于1885年10月研制成功的,一举奠定了汽车设计基调,即使现在的汽车也跳不出这个框框,福特在1914年将泰勒的流水生产线技术运用到汽车上,汽车才首次大批量生产,到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才在动力方面出现颠覆性创新。当然不同时代的汽车摆在一起,其特色是一目了然的,只是这些变化是在常态下不断累积出来的。

高光时刻很荣光,社会还是靠常态才能发展和存在。一个产业是否能经营下去的关键在于市场。如果没有市场,那么科技就等同于孤立存在,科技不能变现,那么科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只有市场才是成就产业的原动力,日本的大型客机、氢动力汽车等等产业走不下去就是因为其自身没有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人们需要的是产品和服务,社会生产也是围绕这两点而展开的,这是常态,点对科技树的行为与最终消费之间关联极少,其来源主要是持续的兴趣爱好、对解决难解问题的渴求引致的行动、灵光一现后的持续行动、战略性研究投入,至于基础性研究,也是在拼一堆繁琐得要命的流程、技术环节,只不过一个对象是产品和服务,另一个对象是某个基础环节。从工作规律上区分,以上所有的工作可以区分为两类,可预期结果的工作与不可预期结果的工作,人力银行中用于管理和调度的工作就是可预期结果的部分。

从工作层次上看,社会、产业、企业、人生,思维高度依次而下,而对人生的深度求索,又能升至思维最高点。任何思维高度中描绘的具体前景得以实现,离不开谋划决策层、管理落实层、执行实现层的相互协作。人力银行作为行业整体看,就是参与谋划决策层、辅助管理落实层、承担执行实现层的工作。当然是承担执行实现层约20%的工作【这是人力银行的直接利润来源】,参与谋划决策层和辅助管理落实层,则只是人力银行这个行业成规模后,对社会的回馈。

承担执行实现层约20%的工作,是整个行业汇总统计的结果,具体到单个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有可能从来没有,也有可能在某个时段,几乎100%的执行实现层都是由人力银行中的人员来承担。站在社会的高度,人力银行就象一个蓄水池,对于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而言,用工就象用水,旱时引入,涝时流回,从而解决了企业两大难题:第一,产品需求波动时,降低用工成本,就象整流电路一样,企业没有必要按用工波峰来配置员工;第二,紧急需要人员时,无论量大量小,可以及时从人力银行调配【没有招聘的时间制约】,就象古代有钱人出行需要自备马车,公共交通发达后,出行反而更省时、省力。

站在行业的高度,就象代工行业未出现之时,自己专做设计,似乎不可靠,苹果公司等许多企业的成功,证明了代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也更符合社会整体效益的提升。人力银行这个行业也会是这样,只不过这个新行业直接涉及到成千上万的人,相对于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投资而言,更是要慎之又慎。

数字生产资料在数字经济中,已超过实体生产资料,成为主要投入的资产。数字化转型将使各行各业的实体生产资料,更多被同样功能的数字生产资料替代。在疫情防控中,人们已习惯不再到实体车间、办公室、会议室、写字台工作。这表明:共享数字生产资料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需要突破的主要障碍,是生产关系和观念上的,核心是要突破认为共同富裕只是成果公平,无关机会公平的理念。人力银行这个新行业在业务展开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形成数字生产资料,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五大系统:管理和调度系统、权益保障系统、健康服务系统、手边工具促进系统、社会零散时间增益系统,对于个人而言,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虚拟现实和IT技术营造和还原现场的能力,可以让每个人除了承担项目的工作这外,还可以轻易动手,去做“持续的兴趣爱好、对解决难解问题的渴求引致的行动、灵光一现后的持续行动”这三方面的工作,大多数人也不用操心费劲用科研项目去争取科研经费才能投入创新性探索,并且参与人员的规模有了,点对科技树的概率也就有了。

如果谁的活计没有做好,不是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而是全部推给能力比他高的人头上,那么就会影响能力高的人正在进行的更加重要的活计。一步步推上去,就会发现,不称职的人会越来越多,能力高的人会越来越忙碌。他不得放下自己正在进行的很重要的活计,去干一些对他来说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这是得不偿失的。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集体会土崩瓦解,因为能力高的人最终会发现,既然我自己就能干掉所有的事情,我还要你们做什么。这是金字塔式组织结构难于避免的宿命。人力银行的出现,将会最大可能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因为执行实现层的工作可以直接委托给人力银行,项目清则事情清,没有鸡毛蒜皮的事情;对人力银行内部,也是项目清就需要自由组合成新的项目团队,谁的活计没有做好,自然谁就会被淘汰。另外,只会“画大饼”、以及背后捅刀子,若是个人,则总有办法应对,若形成群体、甚至是组织,则必须要有相当的组织机制来清理,人力银行就是社会中很好的组织机制,以人体自身来比喻,人力银行将在社会中承担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为所有细胞及时供能,并带走有害物质。

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做出的划分,这是以物质生产能力定义社会的发展,但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从农民、手工业工人到马克思时代的工人(Worker 1.0)、福特时代的中产工人(Worker 2.0),再到人与计算机(Worker 3.0)、人与人工智能机共生时代的自由工作者(Worker 4.0),人类也正面临着Worker 4.0的时代。Worker 4.0时代需要人力银行这个行业来承载。

工厂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组织变迁的产物。作为一种适应经济发展而逐步建立的生产组织形式,近代工厂制是对原有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突破。工厂制的建立,使资本和劳动力的集中程度得到提高,劳动分工的加强也促使生产的规范化与管理的制度化得到发展,而这一切都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所谓人力银行就是一个把人才当作资本经营的服务机构,用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形式助力经营者,实现三方共赢、社会受益,人力银行在智能时代所起的作用,犹如工厂制在工业化时代一样不可缺少,作为一种崭新的人才服务模式,必然将颠覆那些传统的人才服务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原料、初加工、终加工,然后到最终消费者的产品流转过程来划分的一维产业链,在这个一维产业链下,是以企业的形式参与产业链的构建,而创立企业是少数人的事,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按别人要求做事,在这种情形下,趋势是老板的事,平台是老板提供的,因此仅关注于执行的技巧,而团队内部受金字塔结构的限制,很容易影响到团队协作的效能【因为向上升的追求与逐层减少的职位矛盾,不可避免人与人的争斗】,所以精力主要消耗在人事争斗上。我们已经悄然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给我们提供了直接以人的能力协作完成目标、达成绩效的过程来划分另一维产业链的条件,这种协作已经在现实中普遍发生,只是没有提到产业链的高度来考虑。一旦形成产品流转产业链和能力协作产业链的二维产业链,每个人都必须要考虑好趋势、平台、团队三个条件(即必须要有老板的心态,从经营自我开始,到能帮助更多人经营成功,自己就越成功),不断地服务好优质客户,并进行持续的能力提升,才能适应这个时代。人力银行就是这能力协作产业链的代称。

二维产业链即传统的产品流转产业链加上知识经济下的能力协作产业链。在产品流转产业链下的企业,由于受市场的波动,总是存在对企业内人才需求的高峰和低谷,为了降低这个巨大波动,由社会形成人才水库,为企业提供服务,这样就象二极管整流一样,使企业对内部人才需求的波动大为减小,这个人才水库就是人力银行,这个行业作为平台后,就会很快形成能力协作产业链,这个行业本身将成为“生活示范服务平台”的重要支柱【对个人才有吸引力,从而才有市场竞争力】,从机制上保障使每个人能享受明媚的阳光,健康、自由地生活。在二维产业链下,将改变产品流转产业链这样一维产业链线性的状态,而成为网状的产业链结构,从而能最彻底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政治用于平衡社会群落,受制于当下,大动则扰乱社会,平稳则滋生腐败,蜕为愚人当道,最终只能革命重生;市场交易利于资源配置,必定伴生投机,转为投机过盛,最后只有引发经济危机重构。无论重生还是重构,均会造成乱世,乱世人不若太平犬,小范围还可迅速恢复生机,当今时代,信息透明化、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已成定局,承载不了全球突变之乱,人力银行这样一片永远的蓝海形成,正是顺应时代而来,消弥重生与重构的大危局于无形。

世上的财富其实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不劳作,如何能够创造更多养活他们的财富呢?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不是施舍出来的。生活鼓励的是奋斗,而非不劳而获。如果富人都要把家业钱财拿出去捐赠给穷人,那还会有人愿意奋斗致富吗?大家都躺平了做穷人等着捐赠不好吗?人力银行给个人提供一个随时可进入的奋斗平台,既维护了劳动创造财富的公序良俗,也能从根本上清除伪善行为,成为社会的循环系统。

 

本节附录:相关概念的列示

服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但它确实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区域,向“服务”转型的企业同样也创造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它还让从事服务业的人们具备了全新的能力。广义服务是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其宗旨,因而不仅包括提供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过程,还包括提供软硬技术相整合而形成的产品之过程。即,服务就是解决(满足)服务对象之需求的过程。根据广义技术的研究,过程技术就属于软技术范畴。当然,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手段和方法不仅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本身,甚至还包括自然物和人工制造品。因此,服务是特殊的软技术,换句话说,服务的实质是以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精神和心理需求,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需求为目的的软技术,是一种过程技术。

产业链Industry Chain)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这为我国服务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遵循产业演进的基本规律,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与“中国制造2025”双轮驱动,共同支撑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建⽴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级专业⼈才以及创新能⼒等多种优势基础之上的。向上关联它需要获得各种信息、资源;向下关联它需要有效的市场需求和成熟稳定的销售⽹络;旁侧关联它需要基础设施、专业机构等。链条上的相关产业因知识的相关性⽽聚集在⼀起互动发展,并通过产业关联各环节衍⽣出⼀批具有分⼯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形成长的、完整⽽有效的产业链。

互联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意义为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来完成产业升级。“互联网+”使各行各业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产生互联,引发许多行业跨界融合与创新,并在资本、产业等多个方面进行组合重构。“互联网+”在现代服务业中的运用,不断孕育并催生出了新的服务模式与业态,推动大众创新,并且传统产业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公共服务模式不断改造提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通俗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相加,而是结合互联网平台以及信息通信等技术,使互联网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其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代表着一种先进生产力。

互联网+已经影响并改造了许多行业,例如当前老少皆知的电子商务、在线影视、在线旅游、在线金融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产物。易观国际ceo于扬曾说过:“未来20年,不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所有的行业都将被互联网所改变,都会进入‘互联网+’的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互联网逐渐在各行各业中全面渗透,尤其是服务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服务行业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在服务业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服务业,促进了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互联网+”将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大量弯道超车的机会。从发展前景来看,“互联网+”在现代服务业中的运用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并且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不仅能够重塑我国的经济结构,打造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为经济带来更多增量,同时也能够为政府解决就业问题,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路径。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逐步由以工业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转变。服务业转型升级既包括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包括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服务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动力来自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等的融合发展,实现生产与生活并举、“传统与新兴”并重,由此迅速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走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5、从岗位进化角度

信息化的发展,简单重复的工作最终将由机器替代,只有理解岗位进化的趋势,才能与智能时代相适应。

一项科学发现,做1000次实验,其中有一个数据能用就敢去发文章了,而做一个合格产品,1000件里有一个次品,骂你的一定是那个买到次品的人,剩下的999个人都会选择不说话,好东西应该是默认的。这从千分之一的成功率到千分之一的失败率之间的过渡,同样充满着耐心的改进、积极的探索、勇敢的创造,而事实上多数情况下会更难。而对岗位而言,不用说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岗位,即使是从事技术转化、实验发展、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工作,对岗位的要求也是有一致性要求的。

对独立经营者而言,岗位要求则是另外的情形:围绕争先及保留先手、调出符合自己的节奏、破坏对手的节奏、拆分及组合、控盘等五个方面展开,这样的思维模式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改变,信息化的发展,对独立经营者只是工具的好用而已【同样是独立经营者,类似的决策,其收益甚至不止相差几十倍,不可不察】。

对执行实现层的岗位,什么东西都是第一个最难做,到了第二个,第三个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难度了。既然有了岗位,基本就是划分了范围和有具体的要求,即意味着不可能是第一个了,需要的是萧规曹随,当这个岗位可以由智能机器代替时,就没有人什么事了,但相应的就会产生智能机器生产现场的监控和分析、以及智能机器的生产和维护工作,甚至于如何有冗余、以及避免系统性风险将产生更多的岗位需求。在智能时代,如果抱有一辈子专精于一个岗位,就像一件精美绝伦的陶瓷花瓶,没有任何瑕疵,充满美感,无论放在什么地方,也都最为引人瞩目。但是,只需用铁锤轻轻的一击,便会支离破碎,再也无法修复……

然而,事实上,科技的提升,不仅不会增加就业率,反而会干掉越来越多的岗位,比如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的无人工厂、无人码头等不断的出现,原来可能需要100个岗位的工厂,现在10个人就足够了。

农耕社会中,受土地产出的限制,又不可能养得起大量不从事农业生产的矿工,所以也不可能投入海量的人力去从事采矿冶炼。同样,科技的提升,不会增加现有体系的就业率,将会有海量的人力去从事新的“采矿冶炼”工作,例如:赛博空间、数字空间的建立和完善。这需要打破现有思维的桎梏,才能形成科技的提升,带来充分的就业,人力银行就是其中主要的组织载体。

我们从具体的事物来理解。百米跑,人人都可以做到,但要做到奥运会拿奖牌就不是易事,相关的比赛组织、转播、运动员的培育、训练和管理,就需要衍生出许多的岗位,从这过程中,会有许多有益的东西溢出,反馈给社会。另外,进行类似“千人出股神”的把戏【有一千人的电话,选出一支股票,告知五百人,此股票明天肯定会上涨,告知另外五百人,此股票明天肯定会下趺,第二天对符合实际的五百人重复第一天的操作,到第八天时至少剩下七人,这七个人感觉你连续七天预测对了同一支股票的涨跌,就很容易将你当做是股神,这时候就很容易从这七个人口袋中掏出钱来,这也算另类的大数据挖掘】,也可以衍生许多的岗位,现实中蛙岛的电信诈骗,据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与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联合发起成立的网络诈骗全民举报平台初步统计,从事网络诈骗产业的人数至少有160万人,“年产值”超过1100亿元,但这样的方式,丝毫无益于社会。人力银行将促进类似“百米跑”这样有益于社会的新业态的出现,从机制上清除类似“千人出股神”这样无益于社会的把戏,长期带来充分就业。

综合上,深化智能化运用,发挥人脑“精于算计”、机器“精于计算”的互补优势,推动人的定性、判断、决策等行为,与机器的定量、分析、学习等行为,在决策层面深度联合,建立起高效智能的人机协同指挥决策体系,以适应现代信息化场景。

在现代信息化战场上,发现即意味着被摧毁,因此先于敌方发现对方阵地往往是最好的防御。这对于炮兵来说更是如此,发现敌方炮兵阵地位置就相当于完成了反击任务的一半。类同的市场竞争,决策最为关键,在决策环节,如何准确区分“一定是、大概率是、投机是、对手失误是、一定不是”五种情形,也意味决策成功了一半。在人力银行中,是以一个一个的项目进行的,在连续项目中,人们基本上是换项目不换岗位,项目经历多了,不论具体岗位是什么,均会提高识别此五种情形的能力。

在人力银行中,项目经理将会大量的脱颖而出,因为一个项目的成功,关键在项目经理,就象一支部队的战术指挥员一样。“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支部队,指挥员素质的高低,往往会带来致命性影响。在战场上,作战态势瞬息万变,攻守转换调整往往在几分钟之内就必须完成,警戒侦察、伪装防护、防空反侦、防袭反狙、构筑工事等等战术动作,对一名基层指挥员来说,战时几乎天天都要面对,但又每日都面临着不同的战场环境,十分考验一名战术指挥员的综合素质。

科学知识、实践经验、主观能动性、基本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这五点是成为一名合格战术指挥员的必备要求。其中,素质>经验>知识>能力>主观能动(而一名合格的战役或战略指挥员,对其要求可不是这么排序的)。一名基层指挥员的素质水平,决定了他的发展潜力;经验多寡,决定了他的判断潜力;知识高低,决定了他的创造潜力;能力强弱,决定了他的管控潜力;主观能动性强弱,决定了他的精神意志潜力。

人力银行管理和调度社会整体约20%的人力,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工作岗位,对具体从事工作的人员而言,岗位是不变的,只是随着项目的不同,所服务的企业不同,劳动关系则属于人力银行中的平台型企业,而且由于人力银行事实上成为循环系统,劳务派遣时代存在的待遇差的情形则没有了存在的空间。循环系统的流畅运行,对支撑主力、项目群主的岗位需求也会相应产生,既使得具体岗位适应于智能时代,平台型企业的维护与进化亦需要大量的岗位【例如:管理和调度系统、权益保障系统、健康服务系统、手边工具促进系统、社会零散时间增益系统的开发和完善】,未来岗位的进化,其差距无异于农业和工业时代。

农业这东西,不像工业,今天少生产了,明天可以补,误了农时,是补不来的!在当下,岗位就象是农业,人力银行兴起后,岗位,什么时候都可以取,也什么时候都可以离开【只要坚持完手头的一个短期项目】,唯有刻骨铭心的经历,谁都夺不走,永远属于自己,对个人而言,只有这样,才有充分的自立、自主、自由的外部环境。

在智能时代,传承将重新变得非常重要。这种传承除了父子传承、师徒传承、学科传承之外还有领带传承(主治医师和他的助手,就算是领带传承)。除了父子传承,其他传承,将会在人力银行中得以充分的实践,从而传、帮、带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智能时代的岗位人才。

 

本节附录:IT发展的时代划分

回顾历史上IT业的各个时期,可以发现有一个规律,一种产品或技术,他的高峰期差不多都是10年,而且每个新技术的IT时代都会产生一个新的霸主公司。

这个IT历史时代要从1964年后开始算,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1964年,互联网诞生。

(以下每个时间段,前面时间表示该时代开始期的时间,后面的年代表示该时代高峰期的时间。每个时代延续多久无法统计)

大型机时代: 1965~1975 (IBM 1964年推出第一个大型机,之后,IBM就统治了大型机领域 )

小型机时代: 1975~1985 (这个时代早期主要是DEC公司,后期主要是SUN,IBM,HP)

PC机时代: 1985~1995 (这个时代硬件主要是HP,DELL,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软件的作用更为重要,电脑走入千家万户,由此产生了微软的霸主时代)

以上时代,中国都是落后于世界的,但是,中国1994年连入互联网。以下时代中国就与世界基本同步了

互联网时代: 1995~2005 (这个时代的变化非常快,不过,Google是核心的霸主,其他还有Facebook等都是小弟级别)

移动互联网时代: 2005~2015 (这个时代的主要标志产物是智能手机和iPAD,这个时代其实是从微软的WIN CE开始,Apple 2007年推出iPhone后,走向高峰,这个时代,Apple和Google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微软已经很难追赶了)

经过了上面这些时代,可以发现IT技术是波浪式发展,后浪推前浪,而且很有规律,由此,可以推测以后的发展。

物联网时代: 2015~2025 (从2012年开始,物联网已经开始大发展了,交通,物流,电力,视频监控,车联网,智能电表等已经开始运作,不过由于缺乏通用标准规范,而且各个行业的整合难度很大,互联互通还比较难,未来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其实是获取海量信息在大数据下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决策。)

人工智能时代:2025~2035 (在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之后,人工智能是下一个最重要的“革命 ”级别的时代。机器学习,智能决策,人机对话将会逐步实现。)

从技术上看,这么推测的理由是这些IT时代的核心技术,其实是累加,递进的关系:

计算机计算能力 -> 计算机个人应用大发展 -> 计算机通信大发展 -> 计算机网络(终端类型)大发展 -> 信息爆炸,数据分析,数据搜索大发展,(MapReduce是个很重要的技术) --> 机器自组织,自主智能决策(人类智能已经无法应对信息爆炸的速度) -> 人工智能,人机对话,万物智能社会。(人工智能时代)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软件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现在人们无时无刻都在使用互联网、都使用手机、都在使用软件。

5G最终是为自动驾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提供最基本的支撑,超高数据传输速率、超大容量、超低时延才是最重要的指标。就像蒸汽机,引入火车上是牵引火车的火车头,引入汽车上,它是汽车发动机,引入轮船上,它就是汽轮机等等。

大事是小事汇聚而成,小事是大事的缩影,两者不分彼此。

从另一角度,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是以控制管理、积累数据为主。DT(Data technology)时代,它是以数据创新、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

DTData Technology)时代依托于大数据采集,采用传统大数据加工转变为快数据加工。优先丰富精准的指标体系形成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幸福指数的深数据。

数据技术时代以数据分享驱动数据创新。

近几十年的信息技术变革,其本质是信息化,从技术效果上看是一个生产“数据”的过程,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拥有着自己的数据资源。从自身累积的历史数据中使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找到原本凭借行业内职业经验与直觉找不到的“规律”,解决自身实际问题。

什么是数据产业?从信息化过程中累积的数据资源中提取有用信息,将这些数据创新赋予商业模式,就是产业化,因而数据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逆反、衍生与升级。

由大数据创新所驱动的产业化过程,具有“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特征的,除了能探索新的价值发现、创造与获取方式以谋求本身发展外,还能帮助传统产业突破瓶颈、升级转型,是一种竞合关系。

数据产业从技术效果上看主要是数据准备、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即对数据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对数据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直接商品化数据产品。

马云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马云提出,IT时代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而DT(Data technology)时代,它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这两者之间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技术的差异,但实际上是思想观念层面的差异。

马云说,二者的区别在于,IT时代以“我“为中心,DT时代则以“别人”为中心,让别人更强大,开放和承担更多的责任。

IT时代与DT时代区别为:解决对象不同、重心不同、技术不同。

一、解决对象不同

1)、IT时代:IT时代的解决对象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不对称,最终目的是降低获取门槛,消除信息鸿沟。

2)、DT时代:DT时代的解决对象为供需不平衡,最终目的是使人人都能从中获益。

二、重心不同

1)、IT时代:IT时代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

2)、DT时代:DT时代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

三、技术不同

1)、IT时代:IT时代采用的技术是互联网技术。

2)、DT时代:DT时代采用的技术是数据处理技术。

总而言之,未来信息化一定是以数据为价值中心,让数据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DT时代是IT时代的转型之路。

 

6、从员工维护角度

对于提供产品的公司,最值钱的就是它的产品制造能力,包括设计、生产(设备,支援,支撑)、工艺、专利(知识产权)还有人才团队。

然而,这个人才团队对企业而言,仅是少数人,极端的情况是:一个人的去留,直接影响一家上市公司的销售额和股价,甚至于,一个人之于公司的价值,能让上司说出那句“我走他也不能走”。对于大多数员工而言,如果有可能,企业是会想方设法压榨出更多利润的,例如:签了劳务派遣合同,成为了一名“劳务派遣工”,同一栋大楼、同一个办公室,由于身份的差异,派遣员工是名副其实的二等员工,即使同样的出差,正式工每天180元,劳务派遣工则是每天80元。工资、福利等的差异如果算做是外在歧视的话,言语上的命令指挥和划清界限则是更加令人沮丧的内在歧视。

传统型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弱者依附于别人,别人弃你如敝屣。强者才能是盟友,他想要弃你,却发现离不了你”。

而且,即使有幸进入企业的人才团队,也不可能一直能处于受保护之列。人才的成长往往是符合这样的规律:有些时候,一些年,甚至多少年都没有丝毫进步,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多少年原地踏步,却也是在积累,积累的是阅历和感悟。很有可能,一朝突破,随即踏入崭新的层次。但往往是当多少年原地踏步时,企业会弃你如敝屣,让你失去一朝突破的机会。

站在利益的角度,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根据产品和服务、以及战略的需要,甚至是领导的个人喜恶,区别对待员工,是最常见的现象,只有人力银行这样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才能从根本上打破这一桎梏。这是因为,人力银行的收益与员工的收益是成比例关系的,员工收益越高,人力银行中企业的毛利越多,而且是项目结束,就直接得以兑现,实现的时间短、核算简单,而不会象传统的企业需要产品和服务在销售回款之后,才能真正兑现,时间长、核算复杂,除了人为来定义人力的价值,现实中是无法来正确核算人力的贡献的。总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员工与产品是分离的,只有保证产品市场收益的前提下,才能谈维护员工的利益【否则,无可奈何地成为空头支票】,而人力银行中的企业,产品和员工是一体的,而且是先有员工收益,才有企业的毛利,从机制上保证了人力银行中的企业必须从根本上维护员工的利益。

另外,从人力分享成果的角度来剖析,单个人,无论能力多强,是无法做到平等与企业谈判的,至多是借助难得一遇的时机拿捏一下企业,即使是这样,后遗症也是很大的,而人力银行中的企业与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间来商谈人力的价值则是平等的实体,并且,人力银行是专门的行业来做这事,随着达到人力规模20%的制约线,其无论是实力和专业程度,也不是个人可以达到的。

随着达到人力银行的人力规模达到20%的过程,人力银行就会真正成为社会的循环系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当前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会从根本上消除,相应的服务和提升员工能力的功能也会达到极致。

从维护员工利益角度,人力银行是人力资本经营,既保证了各方的利益,又充分有益于员工。人力银行的普及,是迟早的事,这是大势,谁都不可能挡得住。

 

本节附录:企业组织的变迁

评价一个组织是否有效,必须综合考虑两个方面:从质的规定性来看是有效性,即“效能”,意味着“做正确的事”,即“做对”。从量的规定性来看是有效程度,即具有“效率”,意味着“正确地做事”,即“做好”。有效组织的效能和效率是有效组织所必需同时具备的。

“效能”是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实际结果,组织效能(effectiveness)是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程度主要包括组织所生产的产量(数量、质量、速度、顾客满意度等),组织对其成员的影响(结果)和提高组织工作能力三方面。提升组织效就是提升组织预定目标的实际结果,从而体现组织存在的价值,完成组织使命。因此,无论组织战略如何改变,提升组织效能是永远不变的,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提升组织效能。

“效率”是组织所花费的资源与其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组织的效率(efficiency)同组织效能相比,范围要广一点。组织的效率是产出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资源数量,他可以用投入产出比来衡量。资源的各项花费应当带来相应的正面结果。一个组织可以是有效能的,但却有可能没有效率。例如,一个组织可以实现目标,但以收入上的净损失为代价,这样的组织不能认为是有效率的。因为它没有从资源的使用中获得净利,但由于它实现了设定目标,所以是有效能的。

一般来说,追求效率要以追求效能为前提,即不但求做好(有效率),而且首先求做对(有效能)。

组织效率是指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及其管理人员从事管理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间的比例关系,是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

导致企业组织效率差距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如政治与法律、区域经济、科学技术、社会与文化等一是源自企业内部的管理因素,如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员工、工具平台以及企业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管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组织效率。

人均营业额是衡量企业组织效率最直接的指标。在人均营业额指标的绝对数量上,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差别之大,往往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根据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世界500强的统计数字(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组织效率对比),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孚公司人均营业额为406万美元,而同为炼油行业,排名39位的中国石油人均营业额却不足8万美元

管理其实是要解决三个效率:劳动效率、组织效率、人效率

我们普遍知道管理是提高效率的,还应该知道具体是指哪些效率。包括三个:劳动效率、组织效率、个人效率。它们的手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管理不是一劳永逸,管理要变,如果滞留在一个阶段,管理方法自然失效。

排在第一位的是劳动效率,所以分工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劳动效率是产出,也是最直接的产出,管理的绩效就是来源于劳动效率的直接产出。关于责、权、利的等边分配法则,管理者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之所以强调这点,是因为在现实中大家会更多地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即把个人效率发挥最大,但是很容易忽略劳动效率和组织效率。当个人的能力和效率高于组织效率、却不能释放时,就会发生内耗,直至消耗掉这种能量。如果一个组织内耗严重,员工觉得很疲惫,然后责任又不清楚,一定是分工出问题了,这个时候你所有的激励都是徒劳的。

要知道,人的效率发挥的条件需要更多。其实最简单的就是劳动效率的获得。人力资源管理,是高层管理者需要动更多脑筋、多发挥的地方。因此,回顾管理的发展过程,梳理管理的三个演变,重新梳理管理的三个演变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它解决的三个问题是不能替代的,所以也是无法翻过去的一页。

第一个阶段:科学管理

● 泰勒《科学管理原则》(1911年)

● 四大原理:

①科学划分工作元素

②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

③与员工沟通

④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

● 目的:最大限度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手段:分工

2011年是科学管理诞生100周年,全球范围内都在回顾百年管理的价值贡献,自有其道理。

泰勒写《科学管理》源于他对一家工厂的跟踪观察。他发现如果让一个人和四个人共同做事,会比他一个人做事的产出高很多倍。他由此得出一个原理:把工作做分工,然后给员工培训等。这就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四大原理。

这四个原理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让劳动效率最大化;手段就是分工。

这就是德鲁克所说的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直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都是一件很巨大的事情。因为泰勒人们知道了什么是科学管理;因为泰勒人们知道了工业化的依据;因为泰勒人们得到了流水线生产的概念和时间;同样因为泰勒,人们发现管理其实就是分工。

管理的本质问题,就是要解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限度的产出,也就是如何使生产效率最大化。现在我们知道,解决效率的第一要素就是分工。

【案例】“海尔”的实践管理

张瑞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全方位地对每个人每一天所做的事情进行控制和清理,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而且工作质量都有一点(1%)提高。

中国企业千亿俱乐部的第一个成员是“海尔”(2004年突破),它能够在中国家电业中率先冲出来参与国际分工,和它的劳动效率有很大关系。我们看到张瑞敏的理念本就是行动,将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并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个阶段:组织管理

● 韦伯

● 官僚行政组织

● 理性设计:权力、职位、非个人、法律

● 目的:使组织效率最大化。手段:以最理性的方式预先假定了法律和权力的概念

我们知道卓别林有一部经典电影《摩登时代》,就是再现了科学管理下的流水线作业带来的负面效应、对人性的异化、伤害。过度分工也会带来极限,最终导致效率适得其反。这个时候“组织管理”应运而生。

组织管理要解决的是组织效率问题;其手段就是专业化下的分权。即职能专业化,要按照责任把权力分出去。其原理是:责任要给到职位上;因为职位是有责任的;不能给到个人;必须要用法律的形式给予保障。

【案例】“美的”集团的管理实践

何享健: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

中国千亿俱乐部的第二个成员是“美的”集团(2012年晋身)。美的有一个庞大的经理人队伍,在家电领域多元发展,每个产品都要求做到行业前三。美的每年以100亿的销售额快速增长,直至千亿。其经理人职业意识非常强,并最终发挥出组织的高效率,即源于何享健的那套办法——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非常体现组织管理的优势。

第三个阶段:人力资源管理

霍桑研究、梅奥等

● 六点主张:

①以人为本

②人存在于组织环境中,而不是社会中

③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活动是激励人

④激励是以团队精神为导向的

⑤透过集体既能满足个人需求,又能实现组织目标

⑥个人与组织都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 目的:如何使个人效率最大化。

● 手段:创造机会;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管理就必须发挥个人的效力。所以德鲁克才说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是最积极的、最活跃的、最能够有创造价值的的资源。也所以必须对他特殊对待。如何特殊对待?努力做到四件事情:创造机会给他,组织环境给他、满足他的需求,挖掘他的潜力。以及更多。

【案例】“华为”的管理实践

任正非:我们认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牵引动力是机会、人才、技术、产品。这四种力量相互作用,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循环。员工在这个成长圈中处于主动位置。要重视对人的研究,让他在集体奋斗的大环境中,去充分释放潜能,更有力、有序地推动公司前进。

“华为”在中国千亿俱乐部中排位最前。任正非明确提出要研究人,其努力就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创造机会;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的四件事情极致发挥,并体现出管理的综合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成功或阶段性成功的中国企业,无不在于管理效力的释放,包括劳动效率、组织效率、个人效率。也即在战略十分明确前提下,管理为经营服务的效率是高的。

 

7、从人力素质提升角度

人,若是不学习和成长,活着与死了有什么区别?在现实中,这通常适用于教育阶段,一旦,进入工作之中,则难以做到知行合一,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绝大部分岗位仅是需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个人而言,换工作的风险又很大,没有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来源;二是即使个人有想法,向何处成长,对绝大多数个人而言,也是难有目标和方向。

人力银行这个新业态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因素,一是人力银行是社会循环系统的特性,消除了换工作的风险,且带动人工岗位主动去适应智能时代进化的要求,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既有动力又有条件;二是人力银行作为专门的为能力成长提供环境的组织,必须要建立基本的各个方向的成长路径,且形成完善的交流机制,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念想,轻易找到明师点步。

影响国家实力的是工业化人口,而不是简单的人口。在没有产业支撑的前提下,过多的人口就是负担而不是财富。人力银行是因技术进步才能成现实,这首先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其次也是由人类追求自身的自由在推动,其意义非常深远,而且随着信息化的完善很快将变为现实,每个人将要面对此新业态。对大众而言,至少恢复了羊逃跑的权力,最终的结果,将彻底改变这个资本造成的狼羊世界,劳动自豪感使每一个劳动者的生命都充满激情,使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这是人力银行一定主导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社会意义。人力银行将从机制上来保障人口成为财富而不是负担,下图是人力银行成为社会循环系统构想图(彩色部分代表人力银行)。

 

具体而言,人力银行将建建设五大系统:管理和调度系统、权益保障系统、健康服务系统、手边工具促进系统、社会零散时间增益系统。这些系统将会不断完善,将形成从需求侧牵引智能时代的发展。

从传统企业不能解决的市场空白,从提升人力素质角度,以下三方面就是人力银行可以着手之处。

人活着,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奋斗,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可以真正为了自己国家的发展去牺牲,但一定不能被人迷惑,白白去当耗材!那是自寻死路!人力银行可以自然做到去消除鼓惑的影响,而且是对主业的支持能力的积累,这是第一点:自然排毒。

其次,专家之道,一重天赋,二重技巧,三重练习和积累,缺一不可。人力银行,可以着手建立能力成长指引体系。例如:

从技能成长角度,设立入门、小成、大成、化境四个境界【只要跨入门槛,后面自然就会轻松许多;一旦小成,就可以基本应用出来;一旦大成,就代表完美无缺,不再存在任何破绽;若是能够将一套技能修炼到化境,那么技能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效益大增,精妙大显,晋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从选才角度,针对不同类的技能,建立和完善鉴别掌控者、修习者、观悟者的体系【掌控者修习成长起来最容易,今后成就最高。修习者能修成精英。观悟者修会非常艰难,成就不可能有多高】,从源头上引导,减少教育和训练投入的浪费。

从交流竞争角度,将某个领域能力造诣划分成十个层次:触及皮毛,初窥门径,登堂入室,驾轻就熟,融会贯通,出类拔萃,技冠群雄,登峰造极,出神入化,震古烁今!驾轻就熟之后才可以称之为专家。

第三,建立人人可以参与和体验的健康评估体系。例如:这样来定义身体健康(五个方面:精神健康【与社会和谐相处】、心理健康【与自己和谐相处】、心灵健康【纯净无垢达标】、体质健康【器官、机能正常】、体格健康【思维、体力发挥达标】)

科技与人文,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源泉,犹如是人的两条腿,而且,有时科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积累或停滞不前的时候,人文社科发挥的作用和价值甚至远高于科技。以前科技也好,人文也罢,是破碎化落实于一个一个的组织实体,而人力银行这个组织实体以能力成长和健康服务这相辅相成的服务作为主业,必然需要将科技和人文进行整体考量,成为科技与人文出发和汇集的统一实体,既能更好发挥出其他破碎化实体的优点,又能避免其他破碎化实体的缺点。例如:人力银行抓住健康和工作相关的五个方面:粮食、能源、营养(保健)、信息、现场,就可以既保证微观上的顺畅,又保障宏观上的冗余和安全在最大可能的合理范围【尽可能避免过分的教育成为沉没成本、医疗为药企主导、诉讼胜负被律师把持,这是美国当下积重难返的三大根本问题】。

总之,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人力银行是从需求侧着手,利用好智能化发展的成果,支撑个人劳全面发展的平台。

人作为个体而言,引致具体行动源于五点之一:本能、反射、习惯、风俗、面子,总体而言,是习惯的奴隶,打破习惯时,个人素质才能得以提升,三条途径才能打破这桎梏:面壁省悟,明师点步,环境驱逐。人力银行提供了让人自立、自主、自由的机制,更有机会进行面壁省悟;人力银行中人员的大规模,也极大提高了明师点步的可能性;至于环境驱逐,人力银行将能力成长建设成为学习母语一样的环境。因此,从人力素质提升角度,人力银行将成为智能时代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

 

概括性总结:

对于用工单位来说,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的优势再明显不过了。简化管理程序,减少劳动争议,分担风险和责任,降低成本费用,自主灵活用工等等而且不用考虑劳务派遣工的退休待遇。如果再有劳务派遣工的收入不低于用工单位的同工员工,而且结算改为按项目来计量,这就是人力银行新业态,其追求的是实现用工单位、派出人员、人力银行三方共赢。就象苹果手机相对于诺基亚手机,仅是以取消键盘为主要特征,带来的是手机业态的巨变,人力银行相对于劳务派遣亦是如此,由于涉及面广,是支撑智能时代的基本组织形式,故此,从多个角度阐述,尽量保留相关的背景资料,希望尽可能让人通过阅读此文,能基本清晰人力银行这个新行业,建立全面的概念,为新行业的到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当前的企业基本上是金字塔式的,用于应对外部的市场,这样的组织结构应对简单和稳定的外部变化非常具有优势,当市场复杂多变之后,有两大问题越来越困扰企业:一是因为产品市场的波动,导致企业高峰时员工不够、低谷时又必须要养一批闲人;二是出现更多非全时的必须岗位,导致管理复杂度增加。如果将第一部分的波动部分尽可能社会化、将第二部分的非核心的非全时岗位也社会化,则集聚这些员工的企业,其员工就是其产品【产品与员工一致】,为多家企业提供人力支持服务(将覆盖所有岗位,管理好的几乎可以没有市场的波动),从机制上保障了企业没有闲人,这样的企业与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就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样的一些企业就形成了人力银行新行业。

经营人力银行在以前不可行,主要是受时、空条件的制约,管理成本太高,不具备现实的可能,借助IT技术的支持,经营人力银行已进入可现实操作状态,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已使得人类个体的价值体现从以生产为主转向了以创造为主,因此,从制度上需要有企业象银行经营货币资本一样来经营人力资本,人力银行中的企业由于是产品流转型企业的人才水库,规模上来以后,整个人力银行的用工将在占比20%左右达成平衡,并且成为社会的循环系统,是智能时代的基础组织形式。

经营人力银行其实就是制度的创新,其本质就是交易成本的最优,而且导致今后考虑交易成本必须认识到将面临的不同环境:一是资本方面,从一维资本时代(仅有金融资本)进入三维资本时代(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与消费资本相互平衡);二是在生产方面进入了二维产业链时代(传统的产品流转型产业链与能力协作产业链交错互动);三是产业链的各环节的切分也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新商业模式得以不断出现的原驱力)。人力银行中的企业在能力协作产业链中,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

经营人力银行,就是要保证其员工增值,简单说就是要保障员工要比在其他企业同样能力的员工在工作环境、收入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有比较优势,这是经营人力银行存在的基础,也是其区别于目前人力派遣的关键所在。从人力银行的定位和发展来展望,人力银行将建设五大系统:管理和调度系统、权益保障系统、健康服务系统、手边工具促进系统、社会零散时间增益系统。至于各个名称,将根据实际使用而来,例如人力银行也可以称之为“人力乾坤”。

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人力银行是从需求侧、以企业组织变革的形式进入智能时代。

 

人力银行的发展和进化,将引起相关劳动、知识产权等法律的调整,肯定也会有困难和风险。世界上哪有百分百安全的事,吃饭可能被噎到,喝水可能被呛到......总不能因噎废食吧。世间没有任何事,是绝对的。就像当初,第一个钻木取火,第一个利用蒸汽做功。如果他们没有一颗,超越前人的心,没有勇于挑战的信念,也就不可能成功。其实新行发展,需要的不是时间,而是契机,是利益驱使。新行业能大幅度提升生产力,能带来利益,就会有人去投资,去研究。然后新行业进步又能带来更多利益。这样就进入了良性循环,新行业发展也会越来越快。

没有足够网络服务中心扩张和进化能力,具体的人力调度与管理再好也是空中楼阁,最后只会为后来者做嫁衣,只有先将网络服务中心的扩张和进化能力建设起来,进入者才能最终成为人力银行新行业中维几中的之一。既然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决定了一定会有“人力银行”,一旦展开了正式行动,那也就不再是理论探讨,只能见招拆招,明枪暗箭齐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