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在南阳:蒲城县尧山中学VS西峡县后寨枪厂
一、杨虎城将军和尧山中学
杨虎城将军(1893-1949)是民国时期国军将领,因1936年和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被蒋介石责令“出国考察”,1937年6月底到美国,三个多月后又自己要回来,回来后到南昌即被戴笠扣押,直到1949年被杀于重庆戴公祠,终年56岁。
史学研究对同一客观历史事件和史料来说,研究立场决定了评价态度即史学价值判断。共产党方面对杨虎城评价是千古功臣,因为西安事变客观上中止了蒋介石剿共,促成了蒋介石庐山讲话,形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客观上也救了共产党;国民党方面对杨虎城和张学良评价一直偏向负面。
前些年国民党负责人马英九专门转信到台北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问询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蒋介石事后责令杨虎城出国考察,并没有杀他,只是软禁了张学良?为什么出国几个月后杨虎城就要回国,回国后立刻被戴笠拘押南昌,直到最后戴公祠暗杀身亡?
诸多史料对杨虎城1928年到1931年之间记录近乎空白。而1928年到1931年之间,是杨虎城和蒋介石互相利用、价值交换最高潮的几年,这几年杨虎城在河南,主要驻南阳。
1931年杨虎城回陕(1930年底开始筹备,蒋介石许诺杨虎城当陕西省主席),经过两三年筹备,于1934年创办尧山中学,培养地方人才。
1993年到1995年之间,原红26军政委汪峰(后来担任过新疆第一书记)到尧山中学来做过演讲,向学生讲述西安事变促成经过。
2017年到2019年,历时三年,蒲城教育家徐层生老师(也是本人高中班主任、授业恩师)在尧山中学领导、蒲城作家协会等多方关心支撑下出版了《热爱您尧山中学》专著,详细讲述了尧山中学历史、建筑、教师、文化、学风等,是研究杨虎城将军和尧山中学主题不可或缺的一手重要文献资料。
在徐层生老师专著中,蒲城高阳镇出身的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先生为专著写了序言。王中林院士是纳米技术世界级科学家,其实也是蒲城县下辖的高高的高阳塬上走出的农村娃,和现在抖音视频中蒲城大孔乡守村人门扇、西霞、金荣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蒲城人。杨虎城是蒲城孙镇人,刀客出身。杨虎城真正增长实力主政陕西,主要是1928年到1931年在河南给蒋介石打工攒下了家底。放弃冯玉祥,投奔蒋介石,是杨虎城脱贫致富的关键。
二、杨虎城在南阳(1928-1931)
1921年,冯玉祥因为娶了袁世凯手下爱将妻子的侄女为妻,被火箭式提拔,很快成了陕西军政一把手。冯玉祥以武力征讨陕西各方势力,杨虎城不肯投降,跑到陕北和井岳秀联合,后来成了陕北总指挥,那时没本钱,也没多少兵,后来冯玉祥继续征伐,杨虎城就被冯玉祥收编。收编归收编,但人还是各自的人。
1928年,杨虎城奉命东出潼关,在河南和张宗昌打仗,部队一直达到徐州附近(黄口),战斗英勇,但杨虎城受伤,1928年底去日本治疗,走之前交代手下不要杀害共产党员,实在不行,就给共产党员发路费让离开军队回家,这些史料文献中多有记载。1929年杨虎城从日本回国,到山东临沂短暂训练,然后到南阳驻守。
1929年到1930年之间,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在汪精卫、李宗仁等支持下,向蒋介石宣战。中原大战爆发前,蒋介石找杨虎城谈,希望杨虎城站在蒋介石一边,杨虎城本来在冯玉祥哪里就挣不到钱(军费不能保障,冯玉祥自己也穷),于是支持蒋介石,蒋介石答应每月给杨虎城发10万块大洋,从汉口直接拨发,同时还有物资配给,包括枪支弹药和粮食衣服等。当然,杨虎城也肯出力,在和唐生智打仗中表现英勇,获得蒋介石多次奖励。
现在回来看这段历史,其实中原大战主要是阎锡山和蒋介石较量。阎锡山拉上冯玉祥,是给冯玉祥发工资的,冯玉祥军队军饷和供养全部是阎锡山提供的。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通电全国拥戴蒋介石,12万东北军入关,阎锡山看大势已去,就断了冯玉祥的军饷,中原大战宣告结束。1930年底,蒋介石告诉杨虎城,希望杨回陕西担任省主席。
1928-1930年在南阳驻守期间,杨虎城在南阳剿匪,枪决了一些危害地方的地方土匪,但也结识了一些当地杰出人物,其中之一,就包括皖西十三县民团总司令别廷芳。杨虎城知道别廷芳尽力剿匪,就打算送两挺机关枪给别廷芳。别廷芳说,不要机关枪,要杨虎城给自己推荐会造枪的工程师。别廷芳在西峡县后寨建立枪厂,车床等从上海购买,钢材从武汉汉口购买,均用牛车拉回西峡县。后寨地势险峻,山下入口一个营兵力把守。枪厂能制造手枪,长枪,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大炮。鼎盛时期枪厂400多人,除了杨虎城推荐的制造枪工程师胡万春团队12人从陕西过来之外,其余全部是本地人。别廷芳够仗义,普通本地人在枪厂月薪3块大洋,胡万春月薪200块大洋。枪炮质量也严格把关,轻机枪以连发120发不卡壳为合格标准。这些枪炮武装了别廷芳手中民团,使得民团鼎盛时期达20万兵力,为后来抗日积累了物质力量。
三、杨虎城和别廷芳的异同
杨虎城和别廷芳一样,致力地方发展。杨虎城当官,把搞来的钱没有给子女买豪车别墅,而是聘请水利专家给关中兴修水利,聘请教育家创建尧山中学,让更多三秦子弟接受教育。别廷芳当官,一生不买房不买地,发迹时家里7亩地,病逝时家里还是7亩地。
杨虎城和别廷芳不同处,就是杨虎城更强调信仰,受地下党影响大。别廷芳强调对个人忠诚,不谈所谓信仰。当年邓县(现在河南邓州)、镇平县、内乡县、西峡县等各地民团都报告别廷芳说,民团中有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别廷芳说,不管什么共产党国民党,听话就没事,捣蛋就杀头。
别廷芳更强调职业教育,热衷办技校。杨虎城创办尧山中学,培养目标以军事和建设精英为主。对教育方面,杨虎城因为在河南南阳几年从蒋介石哪里挣到了钱,所以投资方面较大,包括在1930年代就邀请上海工程队建设了勿幕图书馆,等等。而南阳下面皖西十三县太穷,别廷芳从实际出发,主张办更高教育是以后有钱了再办的事。
四、杨虎城、别廷芳以及阎锡山
杨虎城1949年在重庆戴公祠被暗杀,终年56岁。从1937年底44岁回国到1949年被暗杀,杨虎城最后12年是在拘押中度过的。杨虎城创办的尧山中学,至今仍存在,每年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不少人才。
别廷芳1940年病逝,终年57岁。别廷芳病逝后,西峡后寨枪厂解散,设备就地掩埋。解放后,当地成立了西峡猎枪厂,产品质量过硬,享誉全国,后来猎枪厂随着发展解散。
阎锡山1960年病逝台北,享年77岁。阎锡山死在台北阳明山公寓里,临死眼睛不闭,典型的死不瞑目,家属用手把眼睛闭合,放手后眼睛还是又睁开。家人无奈,请高人到场解决。高人对着还没凉的阎锡山说,你一生一件事一直不服,就是山西在你治理下,有400万军队,经济发展也不错,人才培养也不错,为什么你没有成为全国领袖级别的人物?人家蒋介石和毛主席,一个北伐起家几十万人,一个长征剩下几千人,最后都成了竞争全国范围政权领袖人物?其实你就缺一个东西,那就是主义。人家蒋介石有三民主义,毛主席有共产主义,主义的大旗聚集了民族精英,成为了全国领袖。你没有主义。高人说完,阎锡山眼睛闭上了。闭上了说明服气了。
这几个人都不是为自己子女买豪车别墅的主,都是对地方发展有贡献的主。不过几个人命运不同。别廷芳是阳寿太短,杨虎城是下场太惨,阎锡山算寿终正寝。
五、结束语
没有人回答马英九的两个提问。有人说,如果1937年杨虎城出国后不要回国,在国外流放颐养天年说不定结局更好,至少和张学良一样,能落个寿终正寝。但历史不能假设。
上个月,上海召开第六届进博会,我在浦东机场接朋友到沪,本来安排绿地公馆招待,后来有个联合国组织朋友也到沪,大家就到静安寺对面百乐门碰头,这个地方1933年开始就是上海灯红酒绿代表地,张学良长期在三楼包房,陈香梅长期在2楼夹层包房,十年前港商花费巨资装修,恢复到1930年代风格,在这里能体会当年张学良之生活。同时,蒲城是我读书上学地方,尧山中学是我读高中的地方,哪里我也能感受到西北人文风貌,也能感受到杨虎城建设地方之努力。
再前几个月我去南阳,过镇平县(彭雪枫老家),内乡县,到西峡县,在当地朋友陪同下乘坐其黑色帕萨特轿车分别到双龙镇、太平镇、老界岭考察,能感受到别廷芳在当地影响深入民间。我和当地朋友说,别廷芳在皖西十三县,就好比黑色帕萨特在西峡县城,是成功和权威象征,在这个地方,迈巴赫都不如帕萨特。当地朋友说,那是的,县城和乡镇,黑色帕萨特是说了算的镇长和书记才能坐的车,当然管用。要是黑色奥迪A6来了,群众都知道起码是郑州的大官,管不了地方具体事,还不如坐黑色帕萨特的管用。
历史是鲜活的。用历史人物的行为观照当下,期间仍然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仍能给当代现实的人提供稳定的价值观判断和反思参考,这就很好了。
参考文献:
① 徐层生,《热爱您尧山中学》,蒲城作家协会,2019年版;
② 苏新留,《三十年来皖西自治研究述评》,南都学坛,2022.9;
③ 谭学禹,《彭禹廷传》,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版;
④ 别廷芳,《地方自治大纲》,南阳市档案馆;
⑤ 陈景涛,《别廷芳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
⑥ 张京宏,《卤阳湖》,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⑦ 米暂沉,《杨虎城将军》,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
⑧ 杨瀚,《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版;
⑨ 王忙有,《杨虎城将军旧部抗日述略及史实考证(上下)》,中国文史出版社,2021年版;
⑩ 杨虎城,《杨虎城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
⑪ 苏阿纲,《杨虎城与尧山中学》,蒲城县尧山中学,2001年版;
⑫ 阎锡山,《阎锡山日记》,山西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⑬ [美]黄仁宇,《从大历史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⑭ [美]John King Fairbank,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1800-1985),Word knowledge Press.2019.
⑮ [美]费正清,《中国的思想与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版;
⑯ 《蒲城县志》,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