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夜归客 闲者为主人


 风雨夜归客 闲者为主人

 

中条山客

 

在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的古代,人们多喜欢在夜色朦胧的晚上或出门散步,或劳作,或远足,因而创作了大量以《夜归》为题材的诗作。尤其是白居易、陆游等,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夜归》诗歌。我在这里选辑了四个不同作者的四首《夜归》,或淡雅,或自得,隐士风度,呼之欲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1、官人夜归从容闲适怡然自得——唐人白居易七律《夜归》

杭州西湖有一条白堤,这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用疏浚西湖的塘泥修建的堤坝,后人为纪念他而名曰“白堤”。这首《夜归》当是某个夜晚,刺史乘醉游览西湖而记之。动、静结合,淡雅闲散,怡然自得。

【原文】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骢。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今译】

酒至半醉乘兴游览西湖东岸,任凭马鞭敲击鞍镫,发出悦耳的玲珑声。青山上一片松林,郁郁葱葱;明月当空,洁白的清光映照在十里沙堤之上。月下楼影移动,江风掀起潮头涌动,后面还有满满的江风,回来的时候笙歌已经散去,打开画着彩戟的门,屋里的蜡烛还是亮的。

2、退休老翁顽似铁——陆游《夜归》欣赏

一生多次遭受排挤的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身健体康,经常参加家乡的一些日常劳作,尤其喜欢夜晚出门散步、劳动,创作了大量以《夜归》为题的诗作。我这里选辑的是他一首七绝诗,是说夜晚采菱角的趣事。

【原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

【今译】

今年的寒流比以往来得早些,早早就达到江南水乡,还没有到中秋,大雁就飞过来了。我这个年过八旬的老汉,身体仍然非常结实,冒着风雨采菱角,直到深夜才归来。

3、竹窗补衣灯 照亮夜归人——南宋周密《夜归》品读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后隐居不仕。周密与吴文英(号梦窗)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周密《夜归》,似乎讲述一位长久远行在外的游子,思乡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程,不愿投宿而多耽误一夜,愿意策杖蹒跚摸黑赶路,深夜归家的所见所闻所感,短短四句,情真意切,意犹未尽。

【原文】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简注】倚筇:手扶竹杖。燐:燐火,俗称鬼火。萤:萤火。. 土塍:田埂。

【今译】

夜归天黑,需扶着竹杖而行。好在田埂上聚有不少萤火虫,发出微磷火光,使人顺利通过。到了村店,也因月昏无灯,道路泥泞湿滑,十分难行,好在村店竹窗射出补衣灯的光亮,照亮前行的路。

4、乘艇夜归惊鸭飞——明末清初钱澄之《夜归》品读

写夜归的整个过程,恰似一幅江上乘船夜行图,变化自然,循序渐进,娓娓道来,朴实且充满韵味。语言冲淡疏朗,自然精巧,读来颇具情致。

【原文】

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追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

【今译】

秋江之上,秋风带着微霜吹起夜行客的衣襟,小舟不择路线顺江自然而行。穿过片片菰叶,划出丛丛蒲苇,深夜里,万籁俱静,波影粼粼,只有船浆划水声响。

夜空中,北来的大雁鸣叫着按着自己既定的飞行路线不舍昼夜兼程而来; 江上的野鸭,被夜归人的船浆划水声惊起,于芦苇丛中凌乱地苍惶飞起。

船行渐快,夜幕中,两岸的黛色青山和树林相对迎来,又很快逝去; 远远村落中的依稀灯火闪烁不定,望去十分微弱。

夜半之中归来,家犬闻声吠叫着冲出篱门,室内舂米之声也应声而停,不用敲门,等着吧,从犬声出屋和舂米之声停歇中,可以预知,马上就会有人来打开竹林中的门扉了。

 

2023125日星期二,陕州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