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的中国式未来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不断创新的产业园区。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编著的《产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采用数百张图表全方位解析产业园区,以可视化海量数据分析产业园区优势;《深圳:中国式未来》则以一个德国记者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深圳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的形成——这也是产业集群扎堆的成功案例;《大变革时代中国经济的五大战略》则分别从收入分配改革与共同富裕、“双碳”目标与经济转型、双循环与新发展战略、大城市群与新型城市化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五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中国宏观经济需要聚焦的五个核心关键点。

  在《大变革时代中国经济的五大战略》一书中,海闻教授选编了汇丰金融研究院主办的《北大金融评论》中来自国内外的经济学家的代表作,其中的精彩观点包括——逆转不平等增长趋势要做长期打算;碳中和是一个对现有产业格局进行重构的过程,建立全球能源互联,保障低碳环境下的能源供给能力和各国发展权利,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和减碳双赢;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国既要强调对外开放,也要强调国内开放;商品与服务、人、资金、信息都自由流通,才能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既要给老年人按时退休的权利,也要尊重那些希望延迟退休的老年人的选择,通过实施灵活养老金制度,鼓励人们“老有所为”。

  深圳是中国首先试行新模式的城市。在《深圳:中国式未来》一书中,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的德国记者弗兰克·泽林,以纪录片的方式,围绕深圳的居住环境、出行、娱乐、联网、机器人制造和饮食六个方面,多维度展现这座未来之城的发展面貌,展示了人们如何在那里生活、居住和工作,其中不仅包括自动驾驶、5G等科技发展成果,也包括以“绿色城市”和“新型城市”为试行主题的建筑业。在他看来,深圳正在吸引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才,他们可以在晚上沉浸在沸腾的亚文化中,是一座具有典范特征但又充满矛盾的城市。

  创新和活力是未来城市的标签。在《产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书中,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的课题组认为,产业园区聚集了锐意进取的企业、勤劳奋斗的市民, 是实体经济极具活力之所在,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接口”。产业园区联系着企业、居民、政府三方,是我国产业的主要载体。本书探讨了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演变历程,包括园区与产业发展、园区与新市民、园区与地方财政转型等课题,最后,也为园区金融的内涵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议。

  海尔也是产业园区和生态体系建设比较好的企业之一。在张瑞敏最新的著作《永恒的活火》中,从一家电器工厂发展成为物联网的生态型企业,孵化出整个创新产业园,以人单合一的商业模式缔造了一种创客文化,让企业成为“永恒的活火”,也就是在永无止境的创业创新生态和无穷迭代的用户体验生态中,不断求变、持续进化、永在创造之中的理念。张瑞敏的管理思想,是把人从执行者的地位上解放出来,把人从经济人的假设中解放出来,把人从经济人的假设中解放出来,通过“解放人”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客”,即“创造性企业家”,如此,企业的传承将不再受限于接班人,可以通过生态的延续,成为永恒的活火。

  与企业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是地球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 对投资者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在《气候投资》一书中,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的布鲁斯·厄舍教授认为,政府在确保碳排放得到监管和资本得到适当激励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但私营部门的参与对于应对气候挑战所需要实施解决方案的规模和速度至关重要。当前,减少一半以上排放量的商业解决方案已经被提出, 解决剩余部分的技术正在开发中, 为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提供了一条途径,而投资者将在这条路上发挥的关键作用。

  最后看看中央党校王东京教授的《与领导干部谈经济学思维》。在本书中,他将经济学思维总结成了12条准则,通过大量案例进行说明——“嫌贫爱富”为什么是银行的本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能降低商品价格吗?机器取代人工一定会增加失业吗?。全书按照“理论原理”+“案例解释”+“思考题”的结构,类似于经济学公开课,全书12章,每一章都包含6个小节,每小节都分3-4个小点,可以随时阅读每个知识点,碎片化学习。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个人生活,经济学原理都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