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致--考验法治底色


     疫情过后,经济在短暂反弹后,面临着内需不足,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大因素冲击又转为下滑势头,共识是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给与和国有企业平等的竞争地位,明确的产权保护,以此增强投资信心。当然上面听到了,并且也在做,比如强调民营经济重要的经济地位,但有时候法律,法规与现实实践还有一定的距离,甚至有时候相差还很远。

   最近一年多,关于民营经济,关于产权保护话题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顾雏军,当年的朗顾之争让其处于舆论漩涡之中,至于有没有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没有官方的报告,也不能认可当事人的一面之词,所以不便评论,但是从后来发展走势看:很明显明星经济学家朗咸平陨落了,而顾雏军持续喊冤,后经最高法评议提前释放,获得人身自由权,但财产权尚未有明确的说法,只是给与超期羁押770天总计43万元的国家赔偿,而顾雏军仍在为财产权的收回鼓与呼,被视为平等产权保护的标志性事件,考验各方处理的智慧与技巧。

    回到最根本的就是无论是体制,还是市场,都要回归到讲法治,讲逻辑,讲道理的层面(现在老百姓不讲道理的也很多,甚至视盗,抢为正常逻辑,法治建设要上下一体,两手都要硬),出现问题,哪怕是犯错误都不怕,怕的是错了就错了,迟迟得不到纠正,这样只会有损于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每个人对经历的事都是一清二楚,包括轻重缓急,个中成因等都是相当了解的,我说过我从来没有把名利看得很重,而是醉心于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事业,如果不是十分愤怒,以致于影响到我的心情,乃至健康,我不会有如此大的脾气。我认为我一直是实事求是的,讲话很理性平和的,对事并没有对人,然而即使如此,收到的仍是坚称符合规范的回复,特别是当人社部60号文,省人社厅38号文已经给与明确规定后仍然如此。理论,政策,法律的规定与要求与现实落差太大,而从数据上更得以验证即据统计90%以上的维持,只有10%左右能够纠正,所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等等说法与现实实践是否相容,是否连为一体,时时刻刻都在考验法治的底色,为人民服务的真心,长此以往,人心就散,而各怀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