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招商投融资决策四大规律:江浙沪、陕甘宁青、东三省考察总结


 

金融俱乐部各位投资者: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投融资决策的重要规律。作为投资者,我们每天都在做出各种决策,而其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就是投融资决策。当前环境下,我们走访了江浙沪、陕甘宁青、东三省几十个招商产业园,其中不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控制的招商园区,一路走来,不断归纳总结,形成了四个方面规律,分享给大家。

这里声明的是,归纳法作为逻辑学基础方法,是有漏洞的,即归纳法不能穷尽罗列,只能从尽可能多的个别中归纳出一般,但不能保证是穷尽了所有个别,这和演绎逻辑不同。因此,这个归纳法得出的四大规律,只能是仅供参考,不能当做绝对真理,这个大家要注意。如果再深入研究,会发现归纳逻辑对归纳所包含的个别样本数量也有要求,数量达不到样本最低信度和效度量,得出的归纳结论也不一定可靠。比如中国有14亿人口,7亿多男性,你如果仅仅用四川大凉山地区几个农民作为样本,说你归纳出整个中国男性的某些特征,恐怕就没有说服力,因为样本的广度、数量、代表性都不足以令结论可靠。因此,我总结的规律,也仅仅是仅供参考。

 

首先,当前环境下,园区招商投融资的第一个规律:宏观全局规律疫情几年导致了世界经济大衰退,这是不争事实。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大量的失业问题,各国都是,包括中国,也包括日本和美国。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内地方债融资工具的各地园区招商机构,也面临同样困境,不过重点在资金短缺方面。资金短缺就无法形成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就业和经济增长,这是一个链条。上周从昆明、新加坡、泰国、北京、银川、延安、三门峡、长白山等各地园区实际考察,发现困难比想象的严重。

以三门峡为例,2014年台湾同仁堂第十三代传人乐家代表人物带着同仁堂492个秘方到大陆寻找合作机会,期望以这些药品服务群众。同仁堂是康熙皇帝投资扶植的三百多年品牌,1949年乐家两兄弟做了分工,一个带着492个秘方去台湾,一个留在北京,留在北京的叫乐松山,1954年公私合营,把同仁堂捐献给国家,乐松山也当了新中国北京副市长,但很快到1966年,特殊运动风暴到来,乐松山母亲和妻子被红卫兵活活打死,乐松山自己也1968年自杀,此后大陆的同仁堂再无乐家一人,变成了纯国企,也就是北京同仁堂。但祖传秘方在台湾。2014年乐家后人在三门峡找到了大陆合作人,大陆合作者出资15亿,占股份70%,乐家出秘方,占股30%,开始建设,到2016年河南省还在郑州为这个合作举行了发布会,省委省政府领导出席并讲话。但直到2023年11月,项目还没有开始开工生产,整整十年了。期间工业园所在县的县委书记换人,许多工作推进一波三折。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想想乐家手里是秘方,如果是几个亿资金呢?这样拖延十年不生产,那是什么后果?因此,投资必须从全局出发,不掌握这个规律,将会面临巨大被动。

 

其次,我们要探讨的是当前环境下投融资的第二个规律:供求均衡。在投融资决策中,供求均衡是至关重要的。投资者需要对所投资的行业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是垄断行业还是自由竞争行业,行业发展到什么阶段,供求情况如何,消费者福利预期如何,这些必须考察。要知道地方政府考核官员看的是GDP,看的是融资到位数字,并没有考核供求分析,但投资者必须要分析。这个规律其实是市场需求进行的分析研究,相当重要。

 

再次,当前情况下,园区招商要重视的第三个规律是:干部队伍规律。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一定要看是什么样的干部队伍执行操作。这相当关键。好比现在新疆刚刚建设自贸区,能不能成,只要去考察,看看自贸区是怎样的干部队伍实际操作,就基本能看出大概。如果是援疆干部中思想开放的经济发达地区干部队伍来执行,这自贸区办成的概率就很大。这就和之前西藏一些开发机会一样,一批高水平的援藏干部在操作,事情后期基本都做成了。这样的分析并不是说当地干部不好,而是说的观念不同,导致事情最终能不能成的概率就不同。

干部队伍关键是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常委班子。常委班子领导思想是否先进,决定了招商成果。江苏某地只有300万人口,招商了几个重点大企业后,企业持续亏损,党委政府的五个常委就分工,每人下沉一个重点企业,到企业里去上班,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很快亏损企业都扭亏为盈了,国家税收也增加了。如果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常委班子官僚气息很重,只知道开会务虚,不解决实际问题,那到这样地方投资,基本就是大坑。

 

最后,当前情况下投融资的第四个规律:创新驱动。在当今时代,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关注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积极寻找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项目。创新驱动说法有些迷糊,换个说法,就是市场驱动和需求驱动。在供求两个方面力量比较上,要重点放在需求研究上。如果不研究需求,仅仅吸引资金投资,解决了供应能力,不解决需求和渠道问题,那么最终就是产品卖不出去,企业没有利润,政府也没有增值税和所得税税收,结果除了招商引资的主要领导因为GDP考核达标升官之外,对社会和企业没有任何好处。可是,市场销售和市场空间判断是不是招商园区的职责范围,还有待商榷。更多的观点认为,这是投资者和企业家的职责。

 

这四个规律有其局限性,就是当前的政府官员升迁考核指挥棒和当前经济环境。总结规律目的不是唱衰经济,相反,是为了更好发展和助力经济。地方政府当前是地方债债台高筑,中央财政态度是“谁家孩子谁抱”,而地方领导经常以“上任领导的事”为由推脱,每届领导重点都放在算在自己头上的GDP和重点项目,这些可以和升迁挂钩。这个环境下,为了支持公共服务和重点领域发展,2023年中央政府还是增发了1万亿国债,用来刺激重点公共服务领域和重点应急救灾等领域建设,同时刺激投资,也能创造一些就业。这不能解决各地地方债债台高筑问题。地方招商园区和产业园区的“融资贷款——投资——经济增长”模式本质没有变化,资金杠杆高的离谱,隐藏巨大危机。这是投融资决策必须考虑的,不然很容易资金进去被套牢,同时这些资金并没有发挥效益,并没有创造更多价值。

 

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中国实际是什么?就是掌握政权,手中有权力。一旦有权力,就会有腐败可能。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人口素质参差不齐,这种事情就不断发生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平均每周都能抓一两个省部级官员,这个看看中纪委网站就能了解清楚。从2013年以来十年时间中央抓了640多个省部级官员,但现在新的针对企业家的腐败链条又产生了。一个省部级官员落马,必然牵扯许多个企业家,这些企业家配合调查被关进去,就有人从中牵线,要求企业家便宜出售手中资产,比如20亿资产2亿卖掉,卖掉后就可以办手续人从里面出来。当然,出来了如果反悔,也能随时抓进去。这是怎样的权力黑洞,又是怎样的反腐过程中的新腐败,不得而知。但投融资者必须高度重视,防止牵扯进去,相当麻烦。

 

当前情况下,投融资决策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