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处处须修行


 

时时处处须修行

 

有人认为,修行需要找个适当的时间、环境,需要专门的时间、环境,需要离开现行的生活工作环境。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对修行的极大误解。其实,人生时时处处都需要修行,都可以修行。

在我们的全部时间和事务中,有些许多必修课,如生活、工作、学习、锻炼、娱乐、社交、休息等。如何处理好这些事务,考验的既是我们的智慧,也是我们的修行。恰当地安排好处理好这些,就是修行好的表现。

我们常说“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卧如”。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这样。如果我们坐不如钟,就可能导致我们的腰椎、脊椎、颈椎等出现受力不符合人体自然要求,就可能导致骨骼畸形。虽然说侧卧有时可能更舒适,但是,人也不能长期“卧如弓”,也就是不能长期侧卧着睡,而应当经常调整睡姿,尤其要经常保持平直仰卧的睡姿,这样有利于人的骨骼和内脏器官的正确生长和运动。一些腰椎间盘突出者,很大程度上与睡姿或坐姿不正确有关。立与行亦需要有正确的姿势。当我们走路时,我们身体不能向一边侧,双脚不能一边重一边轻,而应当保持身体双侧的均称,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塑造良好的身形,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我们的姿势不正确时,就可能造成某种习惯,就可能对身体健康有害,我们就需要认识到可能引发的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这种及时的认识和调整,其实就是修行。

当我们就餐时,我们需要思考谁先坐到桌边,谁该置办碗筷?谁该端菜盛饭?谁该坐哪个位置?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及时实施。这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规矩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改善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吃饭时,我们要思考如何咀嚼、如何吞咽等。是大口吞咽,还是细口吮吸?是慢咽细嚼,还是狼吞虎咽?如果咀嚼不当、吞咽不当,就可能导致被噎住、卡住、不利于胃肠的消化吸引,从而是利于健康。当遇到适合自己品味或自己喜欢的食物时,我们也要保持适量进食,而不能暴饮暴食。如果采取了正确的方式方法,就有利于我们顺利进食和消化,进而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在电脑前坐久了,我们要认识到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及时离开电脑桌和坐位,进行适当的休息。有时,我们可以站着使用电脑,而不必总是以坐的姿势使用电脑。在站着使用电脑时,我们甚至还可以边跳边扭边使用电脑。有时,我们可以在使用电脑一小时后,去处理一下其他事务,比如,倒杯水,上个洗手间,或跟同事说个事儿,这些都是有益的调节自己的方式方法。特别要提醒的是,坐在电脑桌前久了后,要注意抬头眺望远处一会儿,有意转动自己的眼珠几圈,轻缓地扭扭脖子,这有利于调节自己眼睛的焦距,保持颈椎的灵活性,可以防止眼睛的过度疲劳和焦距的固化,以及颈椎骨质增生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从而可以防止近视或其他眼科方面的问题,增加脑部供血等。

我们要善于处理好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好生活事务和工作事务的时间,需要有预见性,需要学会弹钢琴,需要把两方面当成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而不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

有些人经常感到生活单调枯燥,这其实是不善于调整自己、不善于丰富自己生活的结果。我们可以培养一些积极的兴趣或爱好,比如,学学唱歌、跳舞、练习书画等,这些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我们唱歌、跳舞、练字等,不一定要追求什么等级,完全就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调节自己的身心健康,使自己不感到枯燥乏味。洗衣服、炒菜、走路等,都可以唱歌,也可以在家边走边跳边扭。每天,我们都要对着镜子看看自己,检查自己的面部情况,检查自己的表情是不是生硬,对头镜子向自己微笑,检讨自己、批评自己、肯定自己、鼓励自己,这对自己是非常有益的。

当我们洗衣服时,我们要思考该放多少水、多少清洁剂,哪件先洗、哪件后洗。在晾晒衣服时,我们要思考该如何按什么顺序挂晒衣服更有利于观瞻、更有利于晾干、更有利于保持衣服挂住而不掉下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总结、思考和调整。当我们在准备烹饪餐食时,我们要思考该如何搭配和丰富我们自己的膳食营养才更有利于健康。当我们看电视或手机,关注天气预报时,我们就需要思考是不是该增加或减少衣服,什么时候该带防晒衣、什么时候该带雨具,什么时候可以晾晒被子。当我们在外面晾晒被子时,我们还要牢记自己不要走远了,以免天气突变可能不能及时收回晾晒的被子的问题。当我们在公共区域晾晒衣物时,我们还要考虑如何跟他人分享公共区域和时间?我们使用公共区域时,既要考虑自己,也要照顾他人,从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思考这此事务的过程,处理好这些生活中的事务,都是修行。

当我们在看文章、读报时,我们既要保持博学的态度,也要持“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的态度。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经验来思考,而不能盲目迷信。在公众场合,我们要谨慎发言,以免误导他人、伤害他人,或以免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我们要保持对新鲜事件的关注和学习的积极性,这既有利于锻炼我们的大脑思维,也有利于我们跟上时代步伐,不掉队、不落伍。

总之,生活、工作中,处处有修行、要修行。而要做好这些,必须保持“善”的原则。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等事物、善待环境。因为自己才是与他人、与事物、与环境联系的纽带和核心,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善待自己同时也包括善待他人、善待事物、善待环境,善待他人、事物和环境,就是善待自己。处理好了这些关系,就是善待了自己,就算是有了修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