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养心
第十一章 辩证解析“治本和治标”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解决“标本”矛盾问题通常要求做到“标本兼治”,然而,现实矛盾问题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解决“标本”矛盾问题不但要“标本兼治”,更要辩证、把握或解决“治本和治标”矛盾问题。
“治本和治标”矛盾问题,仍是一个治理矛盾问题,也是一个领导、管理、教育或监督矛盾问题,能否解决好其矛盾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解决好人的心理、思维、思想、品德或言行等方面的矛盾问题。
第一节 辩证理解“标本”、“治标”和“治本”
一、辩证理解“标本”。
1、种子是“本”树根是“标”、树根是“本”树干是“标”、树干是“本”树枝是“标”、树枝是“本”果实是“标”、果实是“本”种子是“标”。
2、源头是“本”下游是“标”、原因是“本”结果是“标”、内容是“本”形式是“标”、本质是“本”现象是“标”、基础是“本”上层是“标”、主要是“本”次要是“标”、必然是“本”偶然是“标”、作用力是“本”反作用是“标”。
3、客观是“本”主观是“标”、主观是“本”言行是“标”、言行是“本”成败是“标”、成败是“本”祸福是“标”、祸福是“本”命运是“标”。
4、道是“本”德是“标”、德是“本”法是“标”,法是“本”惩是“标”、惩是“本”治是“标”。
5、病源是“本”病人是“标”、病人是“本”病症是“标”、病症是“本”医生是“标”、医生是“本”诊断是“标”、诊断是“本”医疗是“标”、医疗是“本”疗效是“标”。
6、历史是“本”现在是“标”、现在是“本”未来是“标”,个人是“本”社会是“标”、社会是“本”现实是“标”,民众是“本”政权是“标”、政权是“本”国家是“标”。
7、教育是“本”人才是“标”、人才是“本”发展是“标”、发展是“本”前途是“标”,监管是“本”优劣是“标”、优劣是“本”质量是“标”、质量是“本”效果是“标”。
8、生命是“本”健康是“标”、健康是“本”名利是“标”、名利是“本”祸福是“标”、祸福是“本”人生是“标”。
9、夫妻是“本”孩子是“标”、孩子是“本”未来是“标”,婚姻是“本”家庭是“标”、家庭是“本”家业是“标”,美德是“本”爱情是“标”、爱情是“本”幸福是“标”,缺德是“本”纠纷是“标”、纠纷是“本”不幸是“标”。
10、养心是“本”养德是“标”、养德是“本”养生是“标”、养生是“本”养身是“标”、养身是“本”长寿是“标”,矛盾问题是“本”调查研究是“标”、调查研究是“本”方案决策是“标”、方案决策是“本”方式方法是“标”、方式方法是“本”效果结果是“标”。
二、辩证理解“治标”和“治本”
1、治根是“治本”治表是“治标”、根除是“治本”减轻是“治标”、歼灭是“治本”击溃是“治标”、攻心是“治本”攻城是“治标”、教育是“治本”帮扶是“治标”、长效是“治本”短效是“治标”。
2、解决根本问题是“治本”解决枝节问题是“治标”、解决本质问题是“治本”解决现象问题是“治标”、解决源头问题是“治本”解决支流问题是“治标”、解决核心问题是“治本”解决细节问题是“治标”、解决主要问题是“治本”解决次要问题是“治标”、解决重要问题是“治本”解决细小问题是“治标”、解决关键问题是“治本”解决一般问题是“治标”、解决内容问题是“治本”解决形式问题是“治标”、解决内在问题是“治本”解决外在问题是“治标”、解决自身问题是“治本”解决他人是“治标”、解决思想问题是“治本”解决言行问题是“治标”、解决必然问题是“治本”解决偶然问题是“治标”、解决才能问题是“治本”解决文凭问题是“治标”、解决深层次问题是“治本”解决浅表性问题是“治标”。
3、溯本求源是“治本”舍本逐末是“治标”、正本清源是“治本”本末倒置是“治标”、固本强基是“治本”贫大求快是“治标”、调查研究是“治本”盲目从事是“治标”、实事求是是“治本”不求甚解是“治标”、求真务实是“治本”弄虚作假是“治标”、遵循规律是“治本”轻举妄动是“治标”、脚踏实地是“治标”投机取巧是“治标”、从长计议是“治本”急于求成是“治标”、爱慕才华是“治本”爱慕虚荣是“治标”、追求美德是“治本”追求美貌是“治标”、追求理想是“治本”追求是快乐“治标”、放水养鱼是“治本”杀鸡取卵是“治标”、平易近人是“治本”盛气凌人是“治标”、有的放矢是“治本”无的放矢是“治标”、互利互惠是“治本”独享其成是“治标”、握手言和是“治本”打击报复是“治标”、击中要害是“治本”无伤大雅是“治标”、擒贼擒王是“治本”杀鸡儆猴是“治标”、情理交融是“治本”简单粗暴是“治标”、认真细致是“治本”应付了事是“治标”、强化制度是“治本”强化法纪是“治标”、爱惜人才是“治本”爱惜名声是“治标”、强调质量是“治本”强调数量是“治标”、增强威信是“治本”增强权力是“治标”。
4、心服口服是“标本兼治”、口服心不服是“治标不治本”,釜底抽薪是“标本兼治”、扬汤止沸是“治标不治本”,合情合法是“标本兼治”、合法不合情是“治标不治本”,“造血式”扶贫是“标本兼治”、“输血式”扶贫是“治标不治本”,统筹兼顾是“标本兼治”、片面追求是“治标不治本”或“治本不治标”。
由此可见,“标”和“本”、“治标”和“治本”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外延,其具有较强的矛盾性、因果性、转化性和现实性。
第二节 辩证解决“治标”和“治本”
一、解决“治标”和“治本”矛盾问题要调查研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事情会遇到一些矛盾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矛盾问题,就要解决好“治标”和“治本”矛盾问题;要想解决好“治标”和“治本”矛盾问题,就要了解矛盾问题的有关情况;要想了解矛盾问题的有关情况,就需要搞好调查研究;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或辩证施治。至此,我们来看一个古代故事《华佗治病》讲:
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一次,有两个官员闹头疼发热,先后找华佗看病。经华佗问明病情,给一个开了泻药,另一个开了发汗药。有人在旁边看华佗开药方,问他为什么病情相同,用药却不一样。华佗说:“这种病表面看来一样,其实不同。前一个病在内部,该服泻药;后一个只是受点外感,所以让他发发汗就好了。”这两人回去抓了药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该故事给人启示:医生给人看病,不仅要认真观察病态,还要辩证分析判断病症,做到辩证施治,从而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讲,中医医生看病比较强调辩证施治,正如华佗给人看病一样;西医医生给人看病不讲辩证施治,然而讲究依据诊断结果给人看病,如病人发烧,有可能是病毒引起发烧,也有可能是细菌引起发烧,通过对病人抽血化验得出化验结果,然后医生给病人开处方或采取治疗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犹如中医看病,需要认真观察、询问和切脉,以及分析研究、推理判断和辩证施治,从而有可能“治本”或“标本兼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否搞好调查研究往往是能否解决好矛盾问题的先决条件。至此,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关上窗子》。
位于华盛顿广场的杰佛逊纪念堂的墙体出现了严重问题,危及到这座建筑整体的安全。美国政府花了一大笔钱试图解决,但未能奏效,危险继续存在并不断扩大。政府只好请了一批专家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专家们经过严谨地实地调查和科学周密地分析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清洗墙壁的清洁剂对墙体有破坏作用,经常的清洗成为危及建筑的潜在危险。
那么,为什么纪念堂要这么勤的清洗墙体呢?专家们深为不解,于是向纪念堂管理部门进行咨询。
很快,答复来了:建筑顶部区经常积满鸟粪,不清洗是不行的。
专家们又陷入新的不解:同处于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等其它建筑的顶部没有鸟粪,而为什么偏偏杰佛逊纪念堂独有呢?
继续深入研究,专家们发现,由于建筑顶部经常有大量的蜘蛛,所以吸引了大批的燕子来此觅食筑巢,粪便也就顺便留下了。那么,洁净的纪念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呢?
专家们继续寻求答案。经过观察,他们发现,建筑顶部衍生了一种小虫子,非常多,蜘蛛们是赶来吃虫子盛宴的。
那么,为什么这些小虫子喜欢爬到纪念堂顶部区去呢?
专家们的目光集中到建筑顶部敞开的窗子上。由于建筑顶部开着一些窗子,阳光容易从窗口射入,而这些小虫子偏偏除了喜欢灰垢外,也喜欢阳光。于是它们云集建筑顶部区,并以极快的速度繁衍,一下子就形成了厚厚的虫子层。
专家们告诉纪念堂:把顶层的窗子全关上!从此,纪念堂便不用再清洗墙体,建筑危机也将不复存在了。
花了巨大的资金,没有能够解决墙体的危机,而只用举手之劳关上窗子,一个重大的问题便轻而易举地给解决了。
该故事给人启示:人们遇到了现实问题,如果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就会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始终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只要做到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就能轻松、快捷或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并能做到“标本兼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想解决好矛盾问题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就必须搞好调查研究,能否搞好调查研究往往是能否解决好矛盾问题的先决条件,正如法官判案,只有对案情有所了解才能判案;修理工修理机器,只有找到了问题才能进行修理;军事指挥员指挥打仗,只有掌握了我情、敌情和社情等情况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或监督者要想做好工作而“标本兼治”,就要搞好调查研究,否则就会变成聋子、瞎子或傻子,必然做不好工作或根本不能“标本兼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了问题既要调查又要研究,否则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来看一个寓言故事《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该故事给人警示:有了问题只研究不调查,盲目解决问题,既不能“治标”又不能“治本”。
二、解决“治标”和“治本”矛盾问题要顺其自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解决现实矛盾问题要想“治本”或“标本兼治”就要顺其自然。至此,我们来看一个寓言故事《西邻五子》。
寓言《西邻五子》说的是:西邻有五个孩子,一个朴实、一个机智、一个瞎眼、一个驼背、一个跛脚,随之让朴实的务农、机智的去经商、瞎眼的卜卦算命、驼背的搓麻、跛脚的纺纱。从此,五个孩子都不愁自己的衣食了。
该故事给人启示:解决人的就业问题要想“治本”或“标本兼治”,就要顺其自然、因人而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凡是解决现实矛盾问题,都应当顺其自然,即要遵循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或客观要求,依据客观情况、实际表现或现实问题,给予顺势而为、顺应人心或顺时而动,或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或因材施教,甚至无为而治、将错就错,也许就能达到“治本”或“标本兼治”的目的。至此,我们再来看一个现代故事《雪花呢》。
一个纺织厂生产了一批呢子,但质量出现了问题,呢子上面有许多白色的斑点,致使这批产品被积压,难以出手。这时,厂里的设计人员想出一条妙计:这批呢子本身的质地并不差,只是白色的斑点不好处理,何不将错就错把这些斑点再加大,增多一些,并给它起一个别致的名字“雪花呢”呢?他们真这么做了,以后,效果非常好,这批呢子一推出即被抢购一空。后来,该厂便正式生产这种呢子,“雪花呢”也因此成了呢子的一种,并沿袭至今。
该故事给人启示:解决质量问题要想“治本”或“标本兼治”,并非一定要有治理行为,只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或将错就错,就能达到“治本”或“标本兼治”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事情看似是坏事,如果用逆向思维、矛盾思维或辩证思维思考问题,也许就能把坏事变成好事,做到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也许就能达到“治本”或“标本兼治”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治标”就能解决现实问题。至此,我们来看一个寓言故事《狗恶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酒店里做酒和装酒的器具都非常清洁,门口卖酒的招幌也引人注目,可是一天到晚却冷冷清清的,没有什么人前来买酒。他的酒卖不出去,慢慢地变酸了。
这人感到很奇怪,就请邻居帮他分析原因。
邻居对他说:“你家的狗太厉害了。人家提着酒壶到你家来买酒,你的狗就扑上去狂吠乱叫,谁还敢到你这儿来买酒呢?你家的酒不酸才怪呢!”
该故事给人警示:有了问题看似有了质量问题,然而是外因所致,只要改变“自然”条件而进行“治标”,就能有效解决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想有效解决问题就要“治本”、“治标”或“标本兼治”,具体如何治理很重要一点要顺其自然,即要顺其“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或“自然内外联系”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其中包括改变“自然”条件。
三、解决“治标”和“治本”矛盾问题要因势利导。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矛盾问题要想“治本”或“标本兼治”,就要因势利导。至此,我们来看一个古代故事《迁戎之策》。
明朝永乐年间,归顺明朝的蒙古人,大多安置在河间、东昌等地,他们在那里生息繁衍。但是他们大多都很骄悍,不肯归顺。
每当蒙古首领先作扰乱明朝边境时,他们就乘机骚动,有几次甚至发生叛乱。
在朝廷要发兵去平定两湖、贵州以及两广等地的盗寇时,于谦奏请皇帝,派遣蒙古人中有名望的勇士,给他们优厚的犒赏,让他们随军出征。平定了盗寇之后,又奏请皇帝把他们留在湖广等地居住。于是数十年的隐患,一下子就消除了。
该故事给人启示:遇到难以制服的人而又想“治本”或“标本兼治”,就要因势利导,根据人的性格、品质或爱好等多从正面引导,给予激励、优待或换个环境,也许就能达到“治本”或“标本兼治”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有不良言行的人,要想“治本”或“标本兼治”,就要思想引导。在此,我们来看一个故事《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不但仇恨富人,还对政府有抵触情绪,这些不好的因素,就像一枚枚藏在暗处的炸弹,令人不安。
为缓和社会矛盾,美国政府曾想了许多方法。比如,给富人增税,给穷人增加福利;提高汽车、豪宅等奢侈品的售价;在穷人密集地设廉价超市等。但是,收效甚微。
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蓝色帆布衣服,破旧但不脏乱。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俄罗斯乡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总经理是美国典型的富人代表,而清洁工是美国典型的穷人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仇恨富人,居然还有很多富人开始羡慕穷人的生活。
很多政府官员和社会学专家都觉得奇怪,仅仅是两组极普通的镜头,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威力,使政府耗巨资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轻易化解?
罗伯特道出其中的秘密:“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我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不堪。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该故事给人启示:人的情绪问题往往是人的思想问题,只要给予因势利导、思想引导,使人能够正确认识贫富、苦乐或利弊等矛盾问题,也许就能达到“治本”或“标本兼治”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问题往往是棘手问题,有时即使给予因势利导也不能“治本”或“标本兼治”。至此,我们来看一个寓言故事《一毛不拔》。
一个猴子死了,在阎王面前要求来世脱生为人,阎王说:你要想脱生为人,毛必须全拔掉,于是叫小鬼来拔毛,刚拔,猴子就叫起来了。阎王说:你一毛不拔,何能为人也!
该故事给人警示:有的人犹如禽兽,人的人性、德性或品质已经固定了,即使给予因势利导、思想引导或拔毛为人,根本不起作用,因此要想其它方法。
四、解决“治标”和“治本”矛盾问题要解决难题。
五、解决“治标”和“治本”矛盾问题要讲求实效。
六、解决“治标”和“治本”矛盾问题要以人为本。 (内容略)
七、解决“治标”和“治本”矛盾问题要想方设法。
八、解决“治标”和“治本”矛盾问题要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