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社会里,两种极端一直并存着,一方面大量偏倚长期存在着,比如腐败,从披露的情况看,许多落马官员都是几年甚至数十年持续腐败的,但是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人民监督,都没有及时发现,原因在于什么呢?我想最重要的在体制以及整个体制与社会的风气,现在是倒逼改革即不得不为之了,但是大量的偏倚给社会公平正义,给正直与善良造成多大的伤害呀?另外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时受到侵害,且长期得不到纠偏,纠错,以致到最后的解决,所以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诉求成为另外一道风景线,现在全党正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党员修身养性,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前年就加强与改善人民信访工作提出要求,力求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最终达到事心双解,但是在现实实践中,维权还十分艰难,解决问题的形式还是大于内容。
在2021年职称评审后,我及时的反映有关职称评审问题,在收到三次回复中,都坚称职称评审符合评审标准,规范,确保经得起检验,而特别是2022年11月30日人社部发布的60号文,2023年3月30号安徽省人社厅发布的38号文之后,仍然坚称评审符合规范让人很愤怒,甚至很恼怒。之前的回复说2021年执行新文件在几个月前已经明确,但当年的新文件写的是试行,同时前一年即2020年执行的是老文件,按照人社部60号文的文件精神即在职称改革中要注重衔接过渡,请问2020年执行的是老文件,2021年试行新文件,这算不算过渡时期,要不要衔接过渡?同时60号文明确指出职称改革遵循着先立后破的原则,当年的评审遵循了吗?后期进行弥补了吗?其次可以比较前后年同学科参评者的材料,看谁的材料更厚重。比如我提供了两位教育部学科专家长达10年持续在教育教学上交流的材料,还提供了参加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相关材料等等,由此对评审标准持质疑态度,评审简单化,一刀切现象厚重,伤害一直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者的感情。
对于一个超级大国,出现偏倚的事很正常,关键是无论是体制,还是市场都要有快速的纠错纠偏反应体制,这样对于当事人来说即使当时收到委屈,甚至一两年委屈都是可以承受的,只要平反可预期,但现实中要想修正一个决定却很艰难,至今相关方仍坚称,并没有丝毫的歉意,让人感觉非常失望!
我一直是不求人的,而崇尚个人奋斗,过去十几年是,未来还会既然是,我所获得的几乎所有的成绩,荣誉都是我经过汗水,努力获得的,所以至今我没有向单位,上级组织求助,更没有向单位,组织要过任何荣誉(在没要即没有的环境里,组织给予的荣誉为0,所以在今年的职评中,13个指标,我排14名,再次遗憾的错过)职称评审困挠着许多专业技术从业者,事实上这些年的职称评审猫腻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相关方的坚称谁信呢?但没办法评审权还在手中,就如官员一样,虽然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但只要不落马,说话还是有足够的分量,希望国家在职称评审上能够真正为广大一线工作者着想,把办事办好,让大家安心工作,更富有激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