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于大江大湖,历经大风大浪。
一年前,武汉发布“十四五”规划,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到2025年,武汉常住人口1380万人,GDP冲刺2.4万亿元。
时光回到“一五”时期(1953年-1957年)的武汉。1953年,武汉市总人口约143万人,GDP约3.3亿元。
当年2月16日(正月初三),伟人在建国后首次来武汉视察。两天后,他登武昌蛇山,考察武汉长江大桥的选址。
约三个月后,5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协定,苏联援建中国新建和改建156个工业项目。
在苏联的援助与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武钢、武重、武锅、武船、武汉肉联、青山热电厂等落地武汉。长江大桥动工与建成通车,伟人又两次到武汉。
那时的武汉,是中国新的工业中心,也是内地最大的经济中心。
在当时的汉口中心,中苏友好宫(后改为武汉展览馆)、友好商场(后称武汉商场)、汉口饭店、武汉剧院、武汉体育馆等一批建筑,沿着解放大道两侧建设。
汉口解放大道,一直是武汉的“公共客厅”,是武汉人购物、休闲、娱乐的重要去处。
01
谈到汉口解放大道,不得不提一些人与事。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建了一座汉口最早私人花园-西园(今中山公园)。
1917年,几位富商在西园附近建了一座“万松园”。民国时期,万松园一带地处偏僻,湖塘洼地干涸,零散居民点与菜地、水塘相间。
1928年,为招徕市民到华商跑马场(现同济医院)赌马,刘歆生修了一条从江汉路到航空路的泥土路,以儿子simon(西满),命名为“西满路”。这条长1440米、宽10米的路,是解放大道的前身。
1949年后,西满路改造为一条长25公里、宽60米的城市主干道——解放大道,被誉为武汉的“长安街”。25公里,横贯武汉东西,串起硚口、江汉与江岸三个中心城区。
宽60米,标准的8车道宽度,在上世纪50年代,曾招到多方质疑。一次在京开会时,时任武汉市市长的刘惠农与北京市市长彭真谈起此事。彭真说:“城市的道路以建宽些为好。” 1955年,汉口解放大道建成,成为汉口第三条主干道。
为了中苏友好,巩固两国伟大友谊,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3月15日,武汉仅用3个月时间、420万元,建了一座武汉市苏联展览馆(1966年改名中苏友好宫,今武汉展览馆),是中国的四大中苏友好宫之一(其他三座在北京、上海与广州),其中包括工业馆、农业与食品馆,以及文化馆等。
1956年5月5日-7月5日,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在武汉展览馆举办。这场展览会的规格,相当于现在的G20峰会。此前两届,分别在北京、上海举办。
为了更好接待苏联的客人,解决办展、观展人员宿膳需求,在中苏友好宫(现武汉展览馆)斜对门,建了一座四层楼的饭店——汉口饭店。汉口饭店与与德明饭店(1919年开业)、璇宫饭店(1931年开业)一起,并称“汉口三大高档饭店”。
在展览会上,苏联的小汽车、大卡车、火车、挖掘机等1万多件展品,盛况空前。展出的一个月内,接待观众110万人次。
当时的中山公园大门是一个很高的门楼,对面是中苏友好宫广场,格局就像天安门城楼对着天安门广场一样。
1957年,武汉第一家大型商场——友好商场(今武汉商场前身)营业,是全国十大百货商店之一。
苏式的建筑、苏式展览馆与商场、酒店,对于苏联专家而言,身处汉口,仿佛身在莫斯科。
“一五”时期,国家在武汉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当时,武汉的梦想是,参照苏联的城市建筑模式,建设一座社会主义城市,兴建了大量的住宅、学校、医院、文化宫、体育馆、展览馆等生活福利和公共建筑。
1963年,汉口饭店的斜对面,是8层高的武汉饭店(现在是新世界中心店)。
在解放大道上,武汉展览馆、友好商场、汉口饭店、武汉饭店等建筑沿着大道而建。在汉口饭店的两侧,是武汉的“两把刀”——同济与协和。
一座公园、一座商场、一座展览馆、两家大饭店、两家大医院,成就了汉口解放大道半个世纪的辉煌。
02
改革开放后,汉口饭店的四层楼,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1984年,武汉敞开武汉三镇大门,对外开放市场,欢迎国内外客商开发投资。1985年2月5日,国家相关领导在考察武汉的改革后提出,“武汉不仅仅是湖北的武汉,还是华中的武汉,全国的武汉。”
1985年,汉口饭店,从四层楼扩建成一座14层的高楼。
“汉口饭店,是当时武汉楼层高度最高的饭店。在汉口,它鹤立鸡群,楼顶俯瞰汉口全城。饭店里有电梯、餐厅与会议厅。饭店外观像一个大盒子,乳白色的外墙,造型与现在的晴川饭店差不多。”
1991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李小丰到汉口饭店客房部实习。他每天跟着客房部的大妈们一起,看他们换床单,洗浴缸,打扫客房。
“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浴缸,江浙商人喜欢到酒店里泡澡。每次客人们退房后,服务员最头疼的是清洗浴缸。”
“每年几场大型会议,加上外地客商多、汉口的饭店少,汉口饭店一直过得很滋润。”李小丰说,当时的武汉,江北有汉口饭店,江南有湖北饭店(前身为1955年开业的湖北省一招,1987年饭店迎宾楼开业)。
京剧大师梅兰芳到汉口演出,一共六次。早期住的是扬子江饭店、德明饭店,最后一次住在汉口饭店。1998年以前,汉口饭店是武汉市重要会议专属的会议饭店。
李小丰回忆说,“在住房紧张的年代,住饭店开会,吃在饭店,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待遇和福利。饭店里的客房与布局,即使放在现在,也不落后。”
从1956年到1998年,汉口饭店持续辉煌42年。鼎盛时期,员工超过500人,客房318间,餐厅可同时40桌客人进餐。
“进出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能够到这里请客吃饭,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住在汉口饭店附近的街坊王大桥说,“结婚的时候,第一次进到汉口饭店办婚宴。婚礼很风光,朋友们都很羡慕。”
在汉口饭店门口,有一家小店“宫廷桃酥王”。王大桥说,宫廷桃酥王是傍着汉口饭店火起来的,20多年前,这家店门口每天都是排队买桃酥的市民。十多年前,那个巴掌大的小店,当时的月租金是1800元/平方米。
汉口饭店,与长江大酒店(1987年开业)、亚洲大酒店(1993年开业,湖北第一家四星级酒店),是解放大道上的三家高端酒店。随着长江大酒店、亚洲大酒店的崛起,以及汉口饭店自身的落后管理,汉口饭店开始没落。
03
上世纪90年代,东南亚、港澳等地游客在武汉进入爆发性增长。
当时,武汉的高端外事酒店稀缺,由于客房过于紧俏,客人们都是今天住这个酒店、明天又要被迫搬到另一个酒店。
1998年后,武汉的星级酒店,如雨后春笋。
东方、香格里拉、五月花、明珠豪生、新世界酒店、马哥孛罗等冲击下,汉口饭店历经酒店改革浪潮,遭遇停业改制、歇业关门,转手中青旅、银泰百货等。它与德明饭店、璇宫饭店、胜利饭店等一样,退出武汉酒店舞台,落寞谢幕。
历经周折,2010年7月,湖北开放集团入主汉口饭店地块,并以700万总价买下“汉口饭店”的金字招牌。
一方面,因为地铁2号线从该地块穿插而过,影响后期建设,导致项目成本攀升;另一方面,长江大道改造,使得地块整体退让,原定设计方案推倒重来。这块地在湖北开放集团手中“躺”了10年。
期间有传说,建六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医疗综合体,最终无疾而终。
2021年6月25日,华融实业以57.69亿元,入主汉口饭店地块。
华融实业是中国华融体系内唯一的实业公司。有央企华融的资金实力与专业房地产团队的操刀,被盘活的汉口饭店地块,即将凤凰涅槃。
04
2021年底,汉口饭店地块项目开工建设。
2022年5月6日,该项目首次与武汉媒体见面。这标志着该项目的全面开工,也预示着“汉口饭店”地块的浴火重生。
该地块位于汉口的繁华中心,是武汉三镇的中心原点,有着老汉口的百年历史沉淀。
从武汉城市版图上看,解放大道与长江大道的城市十字轴交汇点,是武汉的地理正中心。
按照江汉区的规划,汉口饭店与省电影制片厂两宗地块,是武广商圈改造的核心。
与汉口饭店地块拿地后三天,2021年6月28日,省电影制片厂地块,以总价约51.3亿元,被武汉城建集团子公司收入囊中。两大地块同时启动,必将改变武广商圈的颜值。
在汉口饭店地块的规划中,华融实业发现三大痛点。这三大难题使得这个项目像一个被麻绳捆绑的螃蟹,动弹不得:
一是地铁斜穿,影响规划方案的安全影响风险评估,使得施工组织设计重新论证,像在地铁轨道上“弹钢琴”;
二是住宅限高,可能造成的住宅面积损容,减少可售货值;
三是解放大道、青年路等主干道的退距要求,以及地块内地铁控制线的退线要求,影响约7万方潮流街商业街区的平面布置。
这三大痛点,最终被华融团队与政府有关部门多轮沟通,反复打磨规划方案,项目如期开工。
按照规划,该地块将是一座约34万方的城市综合体,其中包括约5.5万方甲级写字楼、约7万方潮流商业街区、16.5万方高端住宅以及约5万方高端公寓等。
据说,这个潮流商业街区60%以上的业态是吃喝玩乐。其中吃的20%,是有武汉特色的“苍蝇馆子”。
目前,该项目周边是武汉国际广场、恒隆广场、新世界K11三大高端商场。该项目首期住宅将于2023年下半年亮相。
[后记]
从“一五”到“十四五”,从工业时代到数字经济时代,汉口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汉口的中心,依然是解放大道与长江大道的交汇处。
汉口饭店,是历史的见证者之一,也是武汉的城市缩影。
汉口饭店,紧邻航空路大转盘,这个“大转盘”是汉口的时代年轮。“大转盘”的四周,新世界中心店与k11、汉口饭店原址上即将拔地而起的的商业综合体,剩下的长江大酒店等地块,也将升级改造。
汉口饭店,是武汉经济的推动者,也是武汉未来的记录者。
如今的武汉,高端酒店越来越多,丽思卡尔顿、美高梅、君悦、喜来登、费尔蒙、艾迪逊等。以汉口命名的饭店,唯有“汉口饭店”一家。
这是一种磨灭不掉的城市记忆。很多“老汉口”,一辈子就在汉口饭店边生活,与之为邻。一些“老汉口”在汉口饭店办过婚宴,摆过满月酒。一些“老汉口”还记得酒店那乳白色的外墙,那美味的桃酥王。
66年的存在与一次涅槃重生,终遇伯乐“华融”。在汉口的原点,一张崭新的城市封面,续写着66年的传奇。这个项目不是传统的房地产项目,它肩负着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地段、历史、文化和情怀”,是其四个关键词。
今后,出入此地,也依然是大人物。再等若干年,回看汉口,中心依然在此。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