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秦岭葱翠时,又遇清雨打青绿。在这气候宜人、景色美丽的时节,我们相聚秦岭北麓、天下福地、田峪河畔、诗意空间。二千多年前,老子在此讲述了博通古今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哲理,后辈子孙,每每于此,便肃然起敬!今天,我们来到这一生态学高地举办《湿地保护法》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首先,我代表陕西省林业局,向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和湿地保护战线上的生态绿军战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支持兴林草兴生态事业、关爱保护湿地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原、荒漠并称为陆地四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各大生态系统中小而精、小而美的生态空间,被誉为“地球之肾”,在调节气候、调蓄水源、净化水质、蓄滞洪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生态功能,是重要的绿色水库、绿色碳库、生物基因库。地球因湿地而健康,世界因湿地而精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对扩大湿地面积、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湿地保护事业提供了强大动能。
保护湿地是新时代中国生态保护事业的精彩篇章。2021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同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0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2022年6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湿地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湿地保护的专门法律,明确了林业部门的湿地资源监督管理职责,为湿地治理提供了法律遵循。至此,森林、草原、湿地、荒漠陆地四大生态系统都有了专门法律,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生态空间法律保障体系,生态空间治理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
陕西是唯一全境处于黄河和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留存湿地较少,仅存湿地弥足珍贵。与国土三调对接融合数据显示,全省湿地465万亩,仅占国土空间的1.5%。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14处、国家湿地公园43处、省级重要湿地55处,湿地保护率达到39%,初步形成分级分类保护、多种形式互补的湿地保护模式。湿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朱鹮、黑鹳、大天鹅、彩鹮、中华秋沙鸭等“稀客”“贵客”成为“常客”“熟客”,芦荻荡漾,振鹭于飞的美景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绿水出青山,养我数千年。田峪出秦岭,滋润关中湾。田峪是秦岭北麓“七十二峪”的典型代表,田峪河是西安黑河引水工程重要补充水源地之一。建设田峪国家湿地公园,在恢复秦岭北麓湿地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面向未来,登高望远,要以实施《湿地保护法》为契机,持续加大保护修复力度,不断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强化资源互补联动,努力把以田峪河国家湿地公园、秦岭国家植物园、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秦岭四宝科学公园为核心的楼观台片区,打造成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的靓丽窗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湿地是山水共情、诗情画意的美好空间,江渚“泛柏舟”,河湖“歌采莲”,小洲集芙蓉、滩涂颂《离骚》。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湿地生物的栖息地,就是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各级各湿地保护机构,要牢记使命,扛起责任,迅速行动,认真落实《湿地保护法》各项规定规范要求,加快推动湿地保护责任与林长责任深度融合,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守望湿地,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美好的诗意空间,让三秦大地之肾更健康更强壮!
现在我宣布,陕西省《湿地保护法》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
注:2022年5月15日于秦岭国家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