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需要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日前,证监会召开全国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此次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围绕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个人以为,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需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近期的资本市场可用惨淡来形容。一方面,新股破发愈演愈烈。不仅破发的新股数量众多,而且破发的幅度、中签投资者亏损的金额也不断创出新高,也导致网上发行弃购比例的纪录多次被刷新。另一方面,三大指数持续下挫,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与人气。像上证指数再次跌破3100点,3000点年内第二次面临考验。而深成指、创业板指数则已创出年内新低。市场的弱势由此可见一斑。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证监会召开了此次座谈会,客观上也向市场发出了“某种”信号。
 
    股市出现低迷,毫无疑问与市场早已步入调整期有关。自2021年12月中旬以来,沪深A股一轮调整行情悄然而至,至今也没有结束的迹象。市场步入调整,受到影响的不仅有成交量,更有上市公司的股价。而且,3月份之后还叠加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更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再加上国内多地疫情出现反复,相关上市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波及,所有这一切,都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
 
    为股市引入更多资金,可以说是监管部门多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A股市场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资金对于市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没有资金的加盟,我国资本市场不可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在引入资金方面,从公募基金到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养老金等,都是监管部门的引入对象。此外,像QFII、与港股市场建立的互联互通机制等,都为资本市场带来不菲的增量资金。
 
    尽管如此,在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上,散户占据绝对的比例。而且,从成交量上分析,散户占比也达到80%以上。无论是从投资者结构上看,还是从成交占比上看,大资金、大机构都处于一种“弱势”的态势。事实上,A股市场长期欲振乏力的背后,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频繁操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再加上散户投资者热衷于投机炒作,也导致市场处于一种不稳定之中。 
 
    金融危机后美国股市能够迎来黄金十年,且股指不断刷新历史性高点,既凸显出美国市场韧性十足的一面,也说明中长期资金对于市场的重要性。美国市场中,机构投资者较多,且处于主导地位。其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既注重价值投资,更注重长期投资。其持股的稳定性,非常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个中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A股市场的中长期资金缺乏,只能说明市场本身的环境还存在进一步改善之处。个人以为,资本市场要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既需要把好入口关,也需要加速出清劣质上市公司。虽然在不久的将来,注册制将有可能在整个市场中全面铺开,但对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把控同样不可或缺。那些业绩差,成长性不足的企业,都应挡在市场的大门之外。出清劣质上市公司方面,目前的退市门槛仍然较高,也导致众多垃圾公司无法退出市场。
 
    制造市场的财富效应不可或缺。资金的本质是逐利的,无论是社保基金,还是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都是为了“利益”两字。一个缺乏财富效应的市场,对中长期资金是没有吸引力的。制造市场的财富效应,既需要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做文章,也需要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上下功夫,更需要从政策、制度等方面呵护市场。
 
    当然,改变目前重融资、轻投资的格局同样重要。近几年来的市场,新股加速发行,也让市场有不堪重负之感。在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得到发挥的同时,其投资属性也不应被忽视。而事实却是,资本市场的投资属性已成一大短板。个人以为,这一格局需要改变。否则,市场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将大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