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之圭臬,智慧之源泉 ——有闲读几句《小窗幽记》4
中条山客
【原文】
今古文章,只在苏东坡鼻端定优劣;一时人品,却从阮嗣宗眼内别雌黄。
【今译】
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大文豪;晋代名士阮籍字嗣宗。苏东坡性格豪放,古今文章的好坏优劣,写在他的脸上。阮籍旷达桀骜,常常用“青眼”、“白眼”看人,表达喜恶。他讨厌的人,即使是来向自己表示友好的,也给白眼,但若是自己喜欢的人,就用青眼。也说明被观察者的人品高低。所以讲:
古今文章的质量,只在于苏东坡的鼻端评定优劣;时人品格的高低,却可以从阮籍的眼中区分出好坏。
【原文】
魑魅满前,笑着阮家无鬼论;炎嚣阅世,愁披刘氏北风图。气夺山川,色结烟霞。
【今译】
魑魅常常与魍魉并用,意为山怪水神,引申为各式各样的坏人。晋永嘉年间太子舍人阮瞻一向主张无鬼论,有一天有位十分善辩之人在与之谈论命理之时言及鬼神,阮瞻与之论争很久依然没有被客说服,客于是说:“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仆便是鬼。”于是就变为异形消失了。炎嚣:熙熙攘攘,喧闹纷繁;东汉人刘褒善于作画,据传刘褒曾经画下《云汉图》、《北风图》,观览《云汉图》可以使人感觉发热,观览《北风图》,则使人发冷。十分传神,让人解忧。故曰:
世上多阴险狡诈之徒,因此对阮瞻主张无鬼论觉得非常可笑;看着这熙熙攘攘的人世,在心中充满忧愁时观览东汉大画家刘褒的作品,直觉得它的气势盖过了山川,墨色凝结了烟霞的绚烂。
【原文】
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绝弦;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玉。
【今译】
古人将高雅美妙的音乐称为“至音”,俞伯牙、钟子期是古代的音乐知己,俞伯牙善于鼓琴,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时之间,俞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卞和是春秋时期一位高人,他得到一块上好石头,就想向大王进献,先后向厉王、武王进献,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反而以欺骗之罪被截去双脚,卞和在十字路口抱石痛哭。这块玉后来被识者雕作为“和氏璧”,成为国宝级珍品。所以说:
高雅的音乐不合一般人的口味,所以俞伯牙便摔断了琴弦;最珍贵的宝物不能被一般人所发现,因此卞和为宝玉而哭泣。
2022年4月18日星期一,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