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世界的非凡人生


  最近因为看了《白鹿原》、《人世间》,在以前读了《蛙》的基础上,对本民族当代作品改变了一些认识。于是,顺便看起了《平凡的世界》。

  能看这些“闲书”,是因为有闲。闲,是古往今来文化人出货的基本时间前提,胸中有沟壑则是思想上出现不同洞见的基本工作生活前提。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特有作品或成就的窗口期。相反,则辛苦产出的作品或结果,事实上毫无意义。比如,当读书人不具备研发与营销的舞台时,和一些将军们不具备征战与挑战者的战场或发起挑战却无人问津时,他(她)们不约而同就成为现实的文化人。读书人没有成为文化人,就会坐上“铁打的营盘”做起或长或短的“流水的兵”,甘之若饴或食不甘味。

  再比如,不曾想,余数年前预判如此精准与现实。如同当年选择考试而非务工以及毅然撇开体制而徜徉于广阔的市场,经十年河东便是又十年河西。此一时,彼一时。只是未曾想到,这个过渡期虽一晃竟过了三个年头,疫情覆灭了几乎全部的自由市场时,余及这间企业竟受益于此……

  有的人,坐上“铁打的营盘”这辆公交车却是毕业后或转业后的一辈子,相互倾轧或打了好久瞌睡。

  看《平凡的世界》,情节常让余唏嘘不已。其他几部却不能动心,当成小说来看,管中窥豹或为猎奇。比较看异族小说或影视剧,虽有心,一觉醒来毕竟不在一个世界观,也无异于延长或压缩过渡期,乃至不利于坐公交车。

  《平凡的世界》并不是伟大作品,但有伟大的同情心与浪漫主义。余此文所列其他几部作品,则看不出同情心与浪漫主义,甚至不经意流露出残酷无情与卑鄙。

  路遥是一位拥有伟大同情心与浪漫主义的年轻人。他的视野聚焦于黄土高坡,他的主人公几乎具有伟大同情心与浪漫主义的同一性。他非常了解底层社会的现实性与体制的黑暗,因此而又高度同情普通人的卑微,并对他们的挣扎过程游笔浪漫。

  故而,看《平凡的世界》,有过类似过往心境或场景的读者,代入感就强烈,容易落下泪来。《平凡的世界》里面,几乎没有一个人物或场景有《红楼梦》的脂粉气或阳春白雪,也几乎没有一个人物或事件有异族小说的经纬逻辑或宏大意象。但我们每个人都能看见属于那个年代的自己兄弟姊妹和朋友,看见当年的父母亲戚和邻居。无论这其中的所有普通人,是否善恶,是否误会或伤害过你,回忆起来,你都会生出宽容与悲悯之心。

  那是一个从战争走向和平,从思维混乱走向理想主义的浪漫阶段。更是一个传统文化与思想被基本覆盖掩埋,传统土地及宗族社会被基本瓦解后接下来的阶段的开端。

  浪漫主义阶段,毕竟只是过渡时期,以后观今则现实功利主义亦如是。不过,浪漫主义阶段之后出生的人们,当然无法理解与体会《平凡的世界》的同情心与浪漫主义。他们难以认同其中的主人公们的想法,认为根本无需产生及坚持那样的自尊心,更无需只看见及看重自己看得见的道路。

  路遥是个年轻人。他出生比余早,但活得实在太短。路遥不是诗人。小说家一定要活得尽量长,一定要经历繁杂,书写时却心若止水。一气呵成的小说,一般难以宏观铺陈和凝视哲思。

  余少年时即有《儿童计算机世界》《中国青年报》作为煤油灯光里的基本读物,所以出身虽一贫如洗,却看得见江汉平原以外的世界,看得见阡陌纵横的田野以外道路。可惜,余较晚看见大陆以外的世界,且只当宇宙星空为UFO科幻故事来看。

  当一滴露水放耀着晨曦的彩虹,与众多玩伴于小河口挖螃蟹洞突然呼吸出润人心脾的干冽味道,那个赤足少年与那些赤足少年是否因此有了不同的禀赋与道路?至少,禀赋这件事上,并不尽然,绝大多数可能只是那个少年郎说出来了,那些则没有说或他并不得而知。道路则是明确的,半个世纪的生命历程,已经呈现了不同的选择确实异于同一选择下的努力与坚持所能带来的改变与价值。

  《平凡的世界》里村干部及所涉官员们的阴阳谋略所体现的智商及其努力与坚持,又何异于部国大员们的权术角力与纵横捭阖,但差异与价值无非他们的肉身放在了不同的平台与场景。

  可见,《平凡的世界》原来容易让活过了那时的人们回忆往昔,事实上对其中人物的命运多舛的认识,容易被同情心左右。

  远方,不仅有诗与朦胧的远方,更有星辰大海与有趣的灵魂。《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们的道路毕竟没有跳出路遥世界观及其短促的人生旅程所见所闻。有幸余等成长于权力与金钱基本平均的理想主义向功利主义的过渡时期,有幸余等那代人正值开放精神与微型计算机横空出世的时代。

  只是,随着权力与金钱的日益不平均及日趋集中化,除了自由竞争的星辰大海无心回顾以及并行的权钱铺路的海市蜃楼毕竟回来加剧内卷,慢慢地,不自不觉中,许多人已有很长时间或传习着向往、拼挤或躲进了“铁打的营盘”这辆公交车。

  过渡期,毕竟会过去。遗憾的是,有时候这个阶段会或长或短,长到余生无能为力之时。所以,当然是期望短一些,让余等仍能逐星辰大海而奋力不止,环境亦能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