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统计部门工作时,曾有位机关部门的同志问我南京市有多少人口。如果是普通市民在聊天中的一般询问,我可能就会吐口而出,告诉他一个足以反映南京市形象的现有人口数据,本来嘛,对于一般市民来讲,他了解全市数据就是为了了解南京这个城市承载了多少人。但对于机关部门的同志问这个问题,我就不能凭自己的对数字使用目的的揣测随意告诉他一个数了。于是,我就问,你是要“常住人口”、“户籍人口”还是“现有人口”?是要“平均人口”还是“时点人口”?这一问,那位同志却一脸茫然,说道,什么这个人口那个人口的,你们统计部门怎么这么麻烦啊?你就告诉我一个数字就行了呗。见他不理解,我说到,这可不是随意的事啊,要根据你的使用目的,才能提供不同口径的满足你需要的人口数啊。于是,我就询问他使用这个数据的目的,原来是要计算增加值平均值,于是我提供给他一个同时期的常住人口数据。并跟他作了解释。对于南京这类城市来说,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现有人口差距比较大,不能混同使用。大家知道,所谓常住人口简单一点说,就离开惯常居住地六个月以上在本市居住的人口。这些人虽然户籍不一定在本市,但却实实在在生活工作在本市,正为城市的发展作贡献。所以,计算经济指标的平均值,必须用常住人口数据。而户籍人口是在本市登记户口的人口,不一定生活在本市。这在统筹社会管理活动(如子女上学等)时可能要兼顾户籍人口这个指标。而现有人口,就是包括临时在南京不满六个月的人口,在反映城市的承载力和规模时,可能会考虑这个指标。
同时,人口是不断变化的,生老病死,来来往往,今天和明天都不一样,所以,人口数必然是某个时点的,如12月31日24时的人口。这就是时点数。有的时候,人口会出现非常规的大进大出,导致某些时点人数特别多或特别少,于是人们为了反映人口数的常态或一般趋势,就要计算平均人口,这就是平均人口。
写到这里,似乎本文可以结束了。其实,随着管理的需要,又出现了“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的概念,我们现在的人口统计主要是按照夜间居住地统计的,应该属于夜间人口,而被统计的人,往往白天不在夜间居住地活动(工作等),这就造成了,从实际的白天人口分布状态看,本来统计在甲区的人,实际上白天在乙区。所以,各区域夜间人口和白天人口是不一致的 。夜间人口和白天人口的划分,对于城市的管理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如在疫情防控中要做核酸检测,按照夜间人口的划分,不在检测的范围,而按照白天人口的划分确是需要检测的。此外,这个概念的划分对于研究人口流动,商业布局,娱乐设施的安排等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