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自主的底线
俄乌开战,似乎并不意外。这世界面临重大转型和重大利益调整,目前只是矛盾激化的开端。是是非非不好说,有一条根本判断,美国要维持其霸权地位手段没底线,后续热战冷战经济战必然多彩纷呈,全世界受欺凌和压迫的国度都会纷纷反抗,霸凌和反霸凌,收割和反收割是未来一段时间各种矛盾演化的必然主线。
作为独立国度和经济体,在当前形势下要做到独善其身是几乎不可能的,结盟抱团好像是必然的趋势。作为世界一极的大国,中国在当前世界充当的角色似乎十分重要,所以也是美国所针对的主要目标。中国不结盟,坐看世界一团糟,好像并不是当前最好的选择,一个是道义上该担当的大国责任事关气运,一个是战略策略上对于国家的安全稳定发展未必是最佳的选择。西方原殖民帝国集团抱团无底线的霸凌和经济不道德收割,从历史和现实的教训总结来看,不抵抗只有死路一条,而不联合要振作的国家和地区,独善其身是很难想象的。和平发展时期不结盟尽量让市场充满公平和机会是很对的策略,但是转型抗争时期,为维护市场秩序和道德正义,反霸权和维护市场秩序需要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
在国际形势大变局的背景下,看到俄罗斯这几天的跌宕起伏,印象还是很深刻,一个是卢布的贬值和俄罗斯股市的腰斩及应对的极端措施,一个欧美的制裁和国际SWIFT结算体系针对俄罗斯的动作,对世界和平局势有点不太看好了。另一方面也假设,这样对中国会是怎样的结果,对此对于中国发展要保持独立自主保持稳定,可能有些经验教训值得加以研究。
首先一个,一个国家要独立自主,独立的经济体系是有底线要求的,第一个第一产业要有充分自给的保障,这一点都没有就不要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了,最好还有应付应急的相应储备。第二个是要有稳定的货币金融自主。这就要求金融国际化不能没有底线,外资外债占比不能过高,股市外资占比要有所限制,国内经济金融化比重不能太高,不能实行太大比重证券市场化,尤其是对于金融并不发达的经济体而言更需要谨慎。这里要强调的是国有持股比重要有相应的安排,可以不控股,但是不能没有影响力,尤其很多领域要反对外资控股。
第二方面,一个国家要独立自主,军事力量的维持是有起码要求的。不管如何现代化,个体战力都要保有充分武装的储备份量,打好沦陷游击殊死不降的抵抗底子,战争的底子也是最后的形态就是人民战争。至少这样可以保证不亡国。在此基础上,要形成充分的威慑力量。从乌克兰可以看到小国悲剧,但也可以看到不亡国的底气。在丛林法则盛行的地球,忘战必危。
第三方面,一个国家要保持独立自主,意识形态要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把握。不管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最悲剧的地方都在于成为欧美颜色革命的棋子,被洗脑了两代人还沾沾自喜。俄罗斯想要强起来现在都缺乏民众基础,乌克兰还没意识到棋子到弃子只是一步棋的区别。祈求别人的恩赐永远只是弱者,被操控的弱者想要独立自主连操作可能都难。对于这一点,中国高校人文教材的本土化和减少外国人文教材直译传播要有所安排,这一块是意识形态很关键的一块。
第四方面,一个国家要保持独立自主,国际化战略要安全可控。孤立主义不是发展的正途,对外开放扩展经济延伸板块,利益互惠获取国际支持,是发展的需要,也是独立自主发展的必要支撑。动不动受支配有选择制裁的SWIFT结算体系是不值得信赖的,在可信赖的贸易圈之间打造自己的结算体系,多结算体系并存是国际贸易独立自主的必要条件,即使成本增加点也是必需的。建议打造以人民币计算的结算体系,参加并支持非美元的其他结算体系,打破结算体系的非独立性依赖。打造国内国际结算集中处理节点,将国际结算纳入监控。
第五方面,一个国家要保持独立自主,基础设施要完备,社会事业要均衡发展,宁肯低端落后也比瘸腿好,一定要坚持自主发展,不要轻易将主权和主导权让渡给外部势力。比如水、电、气、交通、电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比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发展慢点不是问题,为了发展不受把控,不是慢慢丧失自主能力,就是关键时候受要命裹挟。
第六方面,一个国家要保持独立自主,对外关系打造要始终保持站在道义的制高点,要摒弃唯利是图的低级做法。长久的可靠的联盟关系,唯有靠互利互惠的信义,要充分树立可靠盟友的形象。对外关系要避免涉及主权、不要追求控制权。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寻求正常利润,不要轻易接受扭曲商业规则的超级利润。
总之一句话,要坚持独立自主,守正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20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