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共识机制的核心逻辑(2月3日)


打造共识机制的核心逻辑(23日)

 

从政治到军事,从内政到外交,从信仰到文化,从穷人到富人,从低微到显赫,从个人到团队社群,从民企到机构,所有的项目,都是在打造共识机制,层层推进。更高的含金量的参与者,既是相对较低的参与者的福音,也是他们的灾难,因为会给他们出逃的机会,但是那些机会只能是侥幸。机构是不会让个人赚到盘满钵满的,他们只会是更锋利的镰刀,而更低含金量的参与者也很有可能会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打造共识并不单纯是与市场,在机构之间,在社群的团队长之间形成共识机制,而更重要的是与政府之间达成共识,而这样的共识并不是双向的沟通,而是单纯的服从与配合,毕竟只有朝正确的方向,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安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有显著特色的市场环境中,更是如此。

当中国数字货币的某家头部交易所被纳入北京证券交易所,dcep可以在数字货币交易所交易,那么dcep将以稳定币的角色出现,而会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数字货币与主权数字货币谋求与DCEP对接。在这样的时候,明确自身的标签并迅速向DCEP靠拢,是被中国市场所接纳的核心。

代币的消费属性将会大于投机属性,就是说不要图谋token的增值,而更多的是其实体应用与消费场景,所以打造消费场景和应用规则将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所有不具有现实消费场景,不具有明确消费规则的数字货币,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游戏,而仅仅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空气而已。

头部交易所,主流数字货币,细分的线下实体经济场景的消费代币。数字货币仅仅是全球化的独特消费领域,需要有深度广度与高度共识,在市场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政府的权威认可。

 

就像一个人对你好,为你付出,其实目的是希望利用你的资源,让你为其所用。人与人之间共识的形成有个过程,必须要分级管理,因为总是要把身边的人划分出心腹和爪牙,以及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路人,只有划分得精准,才能做到自我保护。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体谅与包容很重要。体谅到对方的善意和不易,包容对方所做所为不如自己之意。当然方向感与平和的心态都很重要,要成功需要等待,要不丧失方向,又需要有顺其自然的心态。

 

最遥远的心理距离是“漠然”,是“无所谓”,是不争无求,是不躲无惧。没有患得患失,感觉不到喜忧。听到的都是相反的意思,感觉到的都是被伤害。

内心安静如水,即使投入巨大的石块,都无法激起一丝涟漪。相伴相杀,对方的一切貌似建设性的建议,都被巧妙地避过,最熟悉的陪伴成为最伤情的折磨。

 

任何标的,不管是股票还是代币,不管是期货还是现货,只要有交易就会有价格波动,只要有价格波动就会有人看空,同时有人看多;而且往往人的做法和判断是相反的,看空的人往往会利用一切力量做多,并在自己认为的相对顶部悄悄出逃;看多的人往往会着力做空,先行布局并随时准备在自己认为的价格底部吸收筹码。

在多空双方的角逐中,护盘和砸盘,拉盘和抛盘之间有微妙的关系。护盘的根源在于希望在保持稳定的过程中得到新力量支撑;而砸盘的核心却往往是希望能低价吸收筹码。

从动态的角度看,利空出尽就会转多,所谓峰回路转;利多之处总有利空,所谓曲径通幽。多空之间是会互相转换的。只有经历了完整的多空角色转换,才是完整的流程。

释放抛压之力,拼命砸盘的人,其实是希望有人接盘,筑底形成强大支撑。而买盘更希望自己所在的位置的就是底,虽然上升通道曲折,但至少方向明确。

真正出货的最佳时机,并不是触底反弹的开始,而是“让子弹飞一会儿”,欢迎机构进场,并不能溃败!我们要能看到市场背后的力量,每个持有的人,每个曾经有梦想的人都不甘心,所以不要空谈信仰,不要只勾画未来,不要因为有希望就忽视脚下的坎坷。

 

一开始就拥有的人,必然是在前期有所投入的人,他们想回本,他们希望缓解压力,他们甚至想赚到更多的利益,所以都会经历从幻想到最终幻想变成现实,逐步认清现实的骨感甚至残酷这个过程的。从开始不想卖不会卖,到不得不卖,再到彻底绝望。而对手,那些希望进场的人,那些已经进场,但还希望吸收更多筹码的人,那些希望通过调仓而让自己持有筹码的成本不断降低的人,必然是让价格不断下跌的人。

 

当新生力量入场,定然寻求利益回报,会成为价格拉升的力量,就会从压低价格转变为拉升价格的力量,而在拉升的过程中,也是随时寻找撤出的最佳时机,而且在没有撤出之前,一直是多方的视角。在这样的时候,曾经的多方发现,那些曾经打压价格,自己的对手,居然成为自己的朋友(盟友)。

能坚持到从敌人到朋友(盟友)的整个过程,还不是可以顺利撤出的最佳时候。因为市场会化敌为友,被市场化敌为友的力量,图谋撤出市场或者通过调仓来降低自己的筹码的持有成本的人,他们吸纳筹码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出货的时机。

 

如何度过漫长熊市?这个问题总是有不同的见解。

多做本金,逐渐把本金增大;同时消费理性化,注重科学规划,甚至延迟消费,先做好自己,然后细水长流,吃利息就可以了,这样也可以尽量低调,尽量压缩自己的日常开支。把刚需兼职化,成为盈利渠道,至少可以做到压低刚需。

同时可以寻找别的兼职机会,尽量少地动用自己的本金。

在短期之内看不到未来的熊市,只能以细水长流的策略为主导,直至下一个牛市到来。

 

贾春宝

202223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