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不是遮羞布


 

 
  报纸不是遮羞布
  曹秀
  有一个现象,电影,电视剧被人批评后,马上到报纸上宣传,以扭转影视的不利。其实这是自欺欺人,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与其吹捧自己不如正确对待批评,如果不接受批评有人还会举报你,任其自流何乐而不为。报刊是为谁服务的,为什么有批评的声音就有报刊发表文章歌功颂德,应当正确对待文艺批评,不能文过饰非。批评一部剧是因为影视剧有不好的镜头,包括不符合故事的情节场面,比如写谍战居然搞三角恋,写抗日战争居然是土匪之争,写抗联居然一个个穿戴得花枝招展,写重大战争居然是调侃首长,这样没有政治标准,没有是非功过,除了想赚钱还要什么?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如果大众不喜欢还要千方百计骗他们钱,买一本书,购一次电影票,骗一次可能性有,骗多次可能性没有了,人民大众也会嘲笑不懂艺术。
    现在影视专业性太差,比如军人敬礼,不同历史时期敬礼是不一样的,可是现在敬礼都是解放军式,连鬼子敬礼都是解放军式,这怎么可能呢?历史影像中,北平解放时门口哨兵敬礼是胳膊肘放在胸前,而解放军是抬胳膊肘举手敬礼,国共军人敬礼是不同的。现在影视国共军人敬礼相同,连鬼子敬礼也是这样,不是笑话吗?作为作家和编剧我实在不好意思指点哪部剧有问题,可是实在是看到专业性太差会误导观众,这是作家和编剧的失职呀,我的艺术家同行们,没有专业性这是丢人的事,不能不引起警惕。一个人不读书不学习能有什么样发展,包括他的家庭教育都是空白的,这样的人能有发展吗?年轻时是什么样,年老时还是什么样,可能不如年轻时,一天不如一天,一代不如一代说的就是这样。有人说父亲应该是好父亲,母亲应该是好母亲,可是现实并非如此。我有一句名言:好小说未必是好剧本,好剧本未必是好小说,实际上并非如此。写电视剧写的是人,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是人物性格的基础,没有人物关系是写不好人物的。比如演鬼子的,能不能少玩破洋刀,一个镜头是洋刀,下一个镜头还是洋刀,能不能换一个表演,换一个八嘎牙路,正常的鬼子是军人,有着军人动作,希望演员有独特性,创造性。我不搞崇拜,每次遇到崇拜我的人,心里明白他们对自己的尊重,文学创作是高尚的职业,人是第一位的,交往过了才懂得把握,懂得珍惜,这是我最愉快的事。我默默无闻写作,有人疯狗一样乱咬人,一次两次三次久了牙掉了,咬也白咬,人是人,狗毕竟是狗。当然不是骂人,而是嘲笑,有人连狗都不如嘲笑也没有用。
    抽空说电影,《长津湖》初映时,我们在编剧圈子里判断60亿,结果差不多。《水门桥》有人问我判断多少,我给的是50亿到60亿,然而我并没有公开。为什么没有公开,因为从预售上我看到了问题,就是影院问题,他们只想赚钱忽视了观众。其实这不是问题,关键是同类题材再次拍摄,这是同类项,是自己抄袭自己。众所周知,哪个抄袭获利了,即使自己抄袭自己也是失败。经常遇到这样情况,上报剧本伸报时必须填写对标作品,每次都不填,因为我这是独创,对标等于抄袭,这样的问题显而易见,可是没有重视。自己抄袭自己成了时尚,这样的收视率会有,可是赚不到钱。顺便提一下《狙击手》,也是这样的同类题材,如果不是观众尊重可能没有这样收获。奉劝一句别不知足了,知足常乐,如果过度要求观众得到的只是教训,观众有钱,可是掏腰包也是需要琢磨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小说创作,有的人发表一篇小说后总是按自己的路子写,结果他写出的小说路子是一样的,引不起反响。有的人独树一帜写出的小说轰轰烈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重要的原因就是创新。你不创新,自己抄袭自己,能有多大收获?我写小说重复自己的几乎极少,为了艺术经常是绕道而行,费力不讨好,可是为了艺术创新我心甘情愿费力不讨好,吃苦耐劳是艺术家的本色。写小说也好,编剧也罢,都是为了电影,为了电视剧,必须需要创新。说句到家的话,即使为了自己也是需要创新的,次次一个路子有意思吗?
    电影放映应当有规矩,比如排映时间应当按申报时间安排,不能让各地电影院随便安排,谁拿钱给谁安排,应当一视同仁。不同档期申报时间不同,安排也不同,每天按24小时,从零点开始排,谁申报第一应当排谁第一,没有申报绝不安排。有关价钱,按市场定价,电影时长与时短有不同,应当标明,让观众一目了然。至于其他问题都有商量,观众不是不同情,而是影视没有做好。
    最后来一则广告:一部抗战题材的电影剧本,一部侦探题材的电影剧本基本完成,已经进入修改阶段。有需要电影剧本的导演或拍摄公司与我联系签约。两部电影投资不是很大,故事出类拔萃,导演拍摄不后悔,观众看后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