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new money,成为old money(2月17日)


有效管理new money,成为old money217日)

 

每个人都在忙,穷人在忙着从生存到生活,从一夜暴富赚到第一桶金,到持续成功,直至把自己的财富传承下去,而且尽量避免出现积累财富与传承财富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让自己的new money变成old money。只有凤毛麟角的人,才会胸怀家国情怀,树立人类的普世价值观,融入人类的命运共同体,而希望把好不容易聚敛起来的财富再广泛地散播开来。

当初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经说“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带动全民共同富裕”。但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富人都做不到,他们甚至在乍富之后的3~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之内、把财富败光,套用一句营销领域经常说的话“凭运气赚到的钱,早晚要凭实力再赔出去。人不能赚到认知之外的钱”。

所以我们的核心话题就是把那些new money有效地管理起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但问题是那些new money对于财富的管理很难达成共识,除非被无奈地以各种方式“杀富济贫”,否则很难真正地做到让富人把自己的new money交出来,给别人去打理。

 

所有财富都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New money的管理者,需要在节奏上将new money纳入新的体系,将其理顺并赋予全新的生命,才可以为其“延年益寿”,顺利将其转化为old money。首当其冲是政府,假如政府通过苛捐杂税的方式“杀鸡取卵”地把营商环境恶化,会招致恐慌,不要说new money的拥有者,就连尚且没有赚到第一桶金的人,也会产生退避三舍甚至绕行的决定。

 

不管是对谁而言,要成为那些new money的暂时保管者,要让这些人变成old money,就需要有更高的智慧,要从内心做科学有效的研究分析,关注富人所关注的,实现富人内心的需求。

那么富人内心的需求与最关注的是什么?

春宝认为,富人最关心的是持续赚钱的安全稳定持久性,不怕慢就怕站,甚至要尽可能避免出现“一着棋错满盘皆输”的情况,方向性的决策将决定是大踏步地前进还是大踏步地后退,这不仅要有财务上的保障,有技术上的保障,还要有法律上的保障,还要有观点上的包容与契合。

在倡导共同富裕的时代,富人都需要低调奢华有内涵,都需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都需要能把财富平稳地传承给子孙后代。这是需要平台,机制和模式保障的,需要有护城河与防火墙,需要充分尊重主流思想甚至保守主义的观点。

富人最不喜欢看到的评价与标签就是“为富不仁”,所以要让富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核心是让他们为政府做事,为百姓做事,把自己的钱换成公益,换成对自己有意义的名望。比如为自己的下一代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与人脉基础,以自己的下一代的名义,设立一个基金会,让财富的传承可以绕开各种所得税和遗产税。比如开立以公益为主题的教育、慈善以及面向未来的产业奖金。

 

中国的new money之所以聚敛财富而不愿意跟别人分享,是因为内心的焦虑与恐慌,或者是担心因为通胀与经济下行,自己的资产不够刚性需求支配花销的,或者是会被以各种名义清算充公,或者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跑冒滴漏”,甚至被主管部门秋后算账,让自己辛苦聚敛的财富一朝清零,自己不仅承受牢狱之灾,而且形成社会性的人设坍塌,更重要的是怕自己的子孙不肖,而把自己积累的家业败光。

要让他们去除内心的焦虑与恐慌,就需要深入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有机会跳出自我而去关心自己之外的人群和社会。比如设计一个平台和机制,让他们可以跟政府共进退。以政府作为保护伞和护城河,把自己的财富保护起来并传承下去。

有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实际上只有先行考虑到国家与人民,才是成熟的,其聚敛的财富才更有可能传承下去。比如参与政府主导的基金,在重大决策机制与利益分配模式上,朝家族化去倾斜。从这种角度而言,家族层面和民族层面的未来价值投资管理的理念和运作模式才是核心。

 

政府需要富人的钱,不管是以税收的名义,还是以捐款的名义,或者以投资的名义,而富人的相应诉求也需要被尊重,比如心理安慰,财务回报,荣誉证书等。比如政府也要设定相应的政策,吸引new money,比如荣誉、抵税、财务回报、解决后顾之忧等等。

首先要做的是面向政府方面的工作,比如官方授权与政府背景的背书,比如鼓励甚至激励性的政策,比如招商中的财税鼓励,比如医疗教育户口育儿等方面的配套措施,那要看那些富人最注重的是什么了。

有人说富人最关心的是商业环境,比如购物餐饮奢侈品等相关品牌的入驻,春宝认为其实效果就是在缘木求鱼。因为假如只是刺激消费,那么其效果只会是让有钱人感觉恐惧。有钱人关心的是自己的子女的未来,是子女在起跑线上的领跑以及持续性地领跑,是拥有独特的评判标准,是可以继承自己的殷实财产。

 

富人的投资,核心在财富的三代传承,假如无法做到财富的传承,那么退而求其次就要做到荣誉传承;假如做不到荣誉传承,那么再退而求其次就做到家风传承。其中家风是根,荣誉是花,财富是果实。所以关注富人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从心理上,从生理上,从机会上,从形象打造上,从影响力上,能得到官方的认同。用这种方式换得富人的投资,才是根本工作。

对花部的滋养需要打造仪式感,需要实至名归,核心是打造荣誉,将荣誉直接传到下一代手中,相当于对后代的投资。对根部的培育需要打造教育培训体系,需要中西结合,面向至少30年之后的未来,让娃娃们在未来30年成为社会的中坚。比如教育培训的核心,必然是中国式的,需要有私塾式的课程,需要有经典的传承,需要有儒家的根基,需要有道家的胸怀。

 

从政府到平台,再从模式到机制,需要培植根部,滋养花部,获得果实,系统地打造针对富人的回报。而回报之中,越是注重短期回报,就越是难以得到中长期回报,因而就会越难以得到new money的内心。

教育与研修,并不应该为了研究而研究,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束之高阁,所谓研修要以项目制作为比拼核心,要有团队协作,要有内部pk,基于中国,面向世界,让奢侈品的品牌方都深度研究中国文化,把海南作为市场前沿,同时培养土著中的精英梯队,作为团队核心。把荣誉做足,打造仪式感,搜集并编辑素材,传播成品,社群传播,奖励积极的传播与分享者。

旅游奖励,物质奖励,荣誉奖励,服务奖励,传播奖励……一切奖励都以有效传播为核心,而所有传播都围绕着阶段性的主题,所有阶段性主题都为实现中期目标,而所有中期目标都为长期目标提供支撑。

传播的核心脉络是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的核心是人的升值,而非物化的量化管理,人的价值提升靠的是方向正确,目标明确,物化呈现;靠的是自身资源的广泛分享和自我价值的充分发挥。

 

贾春宝

202221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