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元宵节” 正日! 特发表元宵日习俗记述(中)与大家分享
丁巳(1977)年3月4日 元宵日
三元日,俗称“三官大帝”祀。民间以尧帝至仁称为“天官”,以上元节为祭祀日。
今日另有祭“赵元帅”之俗,“赵元帅”俗称“玄坛爷”,姓赵名公明,相传为秦时武将,看破红尘,入山修道,羽化成仙,专司保护百姓生命财产,故有“武财神”之称。
灯节正日以竹椅载玄坛爷神像,列队鸣锣沿街游行,是谓玄坛爷游街,所经之处,燃放爆竹以示迎迓,俗称“迎武财爷”。唯此俗仅流行于台北一带,未普及台省各地。
戊午(1978)年2月21日元宵日
上元,原为道教三元之一,是夕也,文人雅士,集会高歌,开筵坐花,飞觞醉月。家家张灯,户户结彩,谓之灯节。而花灯,更笼罩谜语,游人猜中获奖,谓之灯谜。上至天子,下及黎庶,共游灯市,同乐春台。
相传明成组朱棣,永乐十年①微服看灯,经某尚书第,令同游市,一时兴高采烈,出联语命对云:“月明灯明,大明一统。”,尚书有急才,即属对云:“君乐臣乐,永乐万年。”对仗既工,吐词得体。亦足见升平景象,羡煞后人也。
永陵注:① 俟有机会查阅《明成祖实录》——永乐十年元宵日记载,是否“记有”其事!
己未(1979)年2月11日元宵日
元宵节,源起于道教家之“上元”,始于汉,盛于唐、宋,其后由于朝代之兴替,盛衰固有不同,然习俗相传二千年,终维持未断。因其由来悠久,历代诗人墨客,吟咏元宵节之诗词甚多。如唐寅:
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樽开笑口,如何消得此良辰。
台湾习俗有未婚男子今夜偷得别家墙头之老古石一块,可以娶得贤淑美妻之说,谚云:“偷老古,得好妇。”
永陵按:
值此“元宵节”正午之机,分享“元宵节习俗记述(中)”。以示国泰民安!
黄永陵 于温州知省斋 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