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东利
最近碰到几家制造企业,发现他们焦虑、迷茫,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该往哪里去。从表面上看,原因跟此前的贸易战、如今疫情下的市场低迷有关,但往下深挖,问题则出在自身。
他们的困境类似:
都是二十年左右的老企业,曾有过辉煌期,但近七八年业绩徘徊不前,甚至逐年下滑。
创始人已难觅初心,精神显出疲态,对行业常有抱怨,并怀疑到自己的选择和价值。
他们脑中生产思维和产品思维始终占主导,虽然开始意识到这种思维阻碍了发展,但距新的思维和行事方式还很远。
他们养成了什么赚快钱的习惯,急功近利、随波逐流,没有打造出核心竞争力。
他们没有自己的定位,目标不明确,资源不聚焦,管理不精细,利润逐渐薄如刀片。
他们虽然在竭力喊转型升级,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
他们的心态很矛盾:如果不变,就眼睁睁看着死,如果要变,又怕风险大死得更快。
对于这其中的许多企业,我们几乎没有好办法能让他们走出困境。因为,从理论上讲,我们能够设计一套适合他们变革的战略路径,但是他们内心似乎对专业的诊断和变革方案失去了耐心,只想讨一颗灵丹妙药,吃下去立时能让自己百病全消,长高长壮。他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我这样做能达到什么效果?你怎么保证?”,而他们却对问题的产生、解决方案和过程,以及方案的执行等,都漠不关心。此时,双方在用两套不同的语言和逻辑在对话。
我们知道,战略咨询和品牌营销服务要达到预期效果,基于客户的完全信任和相互配合。显然双方投入和互动的过程是第一位的,只有好的过程才能产生好的结果。而他们却视之为新买了一套设备或又选择了一个供应商那样简单。只要合同签好了,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他们必须全心全意地参与到战略咨询和品牌营销服务的互动中,整个过程中的任何关键点上都要倾听、反思、回应、决策和行动,而不能做甩手掌柜或假手于人。
但是,要让他们做到这一步何其难也!他们可能会认为:我既然请了专家,我可以清闲了,什么问题就由专家解决好了;既然请了顾问公司,那就看看他们如何施展,“表演”得是否能如我意。毋庸置疑,这种种心态必然使合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为这类企业扼腕:面临这样纷杂不明的重大关口,企业何去何从已经不能再优柔寡断、首鼠两端了。纵使面对各样的难关,但企业家要有断、舍、离的意志和更大的智慧和勇气,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同时怀有一颗谦卑受教的心,以求在思考、行动、忍耐和盼望中探寻新的改变和方向。
张东利,工业品品牌营销专家,博扬工业品牌营销创始人,《工业品牌营销20问》《工业品企业如何做品牌》作者;帮助中国工业品企业走上品牌营销的致胜之路。
联系方式,Email:[email protected];微信号:beyon_tonyzhang;“张东利工业品牌赢”微信公众号:b2b_brand_marketing;博扬工业品牌营销官网:www.bey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