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熟,才有可能成为领导人(1月27日)
几乎所有人做业务,都是把人请进来,或者走出去见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却没有想到要替别人实现他们自己的诉求。其过程相当煎熬,其结果差强人意,甚至其特定的感受,都是痛苦而非享受。
假如心中装着的是别人,要实现的是别人的诉求,自己仅仅是提供一些可供对方选择的资源和空间,那么还是很有可能消除一些交流上的障碍,为自己降低难度的。所以要遵循在利益面前先人后己的原则,做事之前先把自己清空,去接受别人,并将自己作为别人的可行方案的有益补充,让自己成为辅助别人实现利益诉求的必要条件,这是基本功课。
媒体所渲染的国外的商人感觉都不像商人(至少看上去不像),他们更像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总是会发出关于全人类的灵魂拷问,相比之下,中国的商人却很单纯,只单纯地做个商人,是养家糊口生存的基础上,把生意做大,把成本摊薄,把利润提升,在投资人或者政客那里去争取青睐,或者在政策洪流之下得到一张免死金牌!
国外的商人给人的感觉都很慈善,貌似他们的发心就善,终极也善,其中的过程和品牌诉求,企业愿景也都很善;中国的商人给人的感觉却很残忍!不仅起心动念是赚钱,甚至要从贫苦的老百姓那里剥夺他们仅存的生存机会,终极目标是挥霍,就是经营的全过程给人的感觉也是掠夺式的,反人性的!
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其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喝肮脏的东西,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论断,似乎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洗礼,资本主义升华了,社会主义却沦陷了。是历史上的哲人没有看到本质,还是我们在媒体渲染之下迷失了自我,这难道不具有讽刺意味吗?
除了贪婪之外,人的成长都是反人性的。
人是群居动物,群居是众人所追求的目标,总是寻找各种理由去聚会,但独处却是天性,独处是不需要理由的。群居总是需要有各种礼数,回归自我却会感觉轻松自在。按照客观规律,人越是群居,内心越是恐慌,恐惧到了极点,也就会回归孤独,回归本能。所以,在被科技营造的元宇宙世界中,人并不会因为可以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穿梭而变得更忙,反而会由于科技赋能而让自己变得更为孤僻,而弱化自己的社交属性——至少相当一部分比重的人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希望在直销之类的事业之中,自己的推荐人可以替自己把钱垫上,每个人又都希望自己下面的人投入之后自己才投入,因为这样自己的风险最低,但实际上都有一个度。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不仅自己会失去很多机会,而让自己的进程变得缓慢,而且假如这套理论可以做到有效复制越是精准,自己越是难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过于精明的人没有朋友,甚至越是精明的人就越是没有朋友。真正智慧的人会替别人去承担,这样虽然貌似很傻,但却有可能会收人的心。关键是你收谁的心,是否有眼光,付出是否值得,以及未来会一起走多久等等因素。
相对而言伴侣之间代替买单,以及父母与子女甚至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都很容易彼此代替买单,因为彼此关系不一般,因为会相伴很久,因为有责任与担当的义务。相反陌路的人,却是最不容易为其进行无条件付出的人。但是最熟悉的人,因为知根知底而且总是会有莫名的溺爱,所以不大可能有意料之外的成就,所以超凡的做法是对有价值的陌生人通过投资来获得回报。
高价格会让人感觉是高品质,而且有“一分钱,一分货”的想法,所以做直销中的绝大部分产品与收益是送给别人用的,那比例是多少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分享过程中,会出现良性循环的效果,那就是对方通过自用而给自己带来收益,通过分享让自己收益倍增的效果,虽然是递减的,但倍增到一定比例,基于分享而“浪费”掉的那部分产品的成本就可以成倍地回收,并形成良性循环。
在其中,扶持最基层的人,就是扶持市场的终端,就是扶持战场的最前沿,是最为核心的投入。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虚拟现实,元宇宙……当这些都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发现,其实司机这个职业,驾照这个行业,都没有了存在的意义,那么交警和交通管理部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当我们可以在元宇宙的任意场景中自由穿梭,现实世界中的地产和店铺,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这难免会让人感觉恐慌,那些饭碗被砸掉的人,行业被颠覆的企业与机构,将会成为变革的拦路虎。未来的事实会证实,这些担忧都是多虑的。
宗教与哲学,政治与神学,这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其实都是虚的,只有作用于实体,落到实处才能产生其价值。而所有实的东西都是尘土,都是作用于客体之上的存在,但假如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意识的支撑,失去了评价机制,这些实的东西都没有了任何意义。
扪心自问:你是为谁而活?你的存在对谁有意义?你的离开对谁而言是损失?
当你了无牵挂,生命可有可无,从一个方面讲,是获得了自由,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是一种悲哀!
人的生命都在轮回中度过。
人总是要学会照顾别人,从照顾自己的孩子,到照顾自己的老人,再到照顾自己的另一半。在照顾别人的过程里学会长大,慢慢变老,从照顾别人到需要别人的照顾。在不断积累之中,人被别人需要,当别人不再需要自己照顾了,自己转而又需要别人的照顾了。当这种需求与被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显得理所应当;相反,当出现了断层,内心就感觉残忍与失衡,但我们总是必须面对这种情况,因为这就是人生!
想成为老大,都想在酒桌上争勇斗狠,敬酒、劝酒与罚酒,不管是语言和行动上的自黑还是将军,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别人(至少是心中的假想敌)喝趴下认输,似乎只有那个结果,才能证明自己是胜利者,就如拳击台上或者擂台上,在别人倒下之后,自己哪怕多支撑一秒也算是英雄。但事实总是证明,这种酒场上的“彼此伤害”的结果其实没有胜利者。但人人又都向往这样的胜利,毕竟如此会得到别人的拥戴,让自己得到一丝安慰。
以酒为媒相交,会不停地在觥筹交错之间迷失,追悔,然后又再次陷入其中,如此循环往复。事实上,真正的清醒的人,是笑看这一切的人,是以静制动的人,是任泰山欲崩于前,而自己不动声色的人。最终酒酣耳热之中的滔滔豪言壮语,都抵不过酒后的一阵微风。
假如你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你就不能称为合格的领导人,因为你看不到别人比自己强的那些点!
当你不能善意的表达自己的善意,你也不能称为合格的领导人,因为别人感觉不到你的认可和赞许!
当你时时处处都不放心,总是习惯抱怨指责和批评,你就更称不上合格的领导人,因为你会发现你没有帮手,即使别人有能力,也缺乏付出的动力。
资本也好,金融也罢,都是在做零和游戏,就是说有赚的就会有赔的,按照“零和游戏”的原理,赚钱的人所赚的钱,都是别人所赔的钱。资本看的是市场认知度和交投买卖的活跃度,而参与者看的是自己所持有资产的价格(单价和总价),操盘方不想花自己的钱,就需要导入资金方,通过内部交易来做币值管理,而不是通过社区团队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而操盘手需要有空心的心态。操盘手仅仅是资源的管理者,用手中的资源换取资金渠道、社区团队。
首先是舍得把自己的份额转让出去,不仅转让给资金方,而且转让给社区团队的那些支撑自己的人,而且要转让给那些手中拥有资金与资源的人,其实是用资本的钱来换购社区团队手中的筹码。
真正的大资源是奢侈品的品牌方,是那些希望做链改和币改甚至导入NFT与元宇宙的企业,是图谋在二次元的世界中有市场图谋的企业和品牌。
资源分享,平台共享,开放资源,做大共识,不断地换筹码,把筹码从社区团队老会员手中收购过来,并转让给资金方,用资金方的资金让社区团队老会员出局,这才是代币良性的发展思路。
模式与技术哪个重要?都重要!但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你给自己的战略定位和在客户端的内心感觉!
看不到的比看得到的赚钱,看不懂的比看得懂的赚钱,摸不清的比摸得清的赚钱
为什么好为人师的人通常都不受欢迎?本身也几乎没有人会喜欢到处拜师,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是对外表明自己的一种谦逊态度,实际上都是基于实用主义的拿来主义。其次,自诩为师更是让人倒胃口,毕竟绝大部分时候,都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单纯那一点点的优势,何以让你得到别人长久的尊敬呢?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
没有人愿意轻而易举地就被别人洗脑了,更为重要的是,被洗脑的动力是推销赚钱,而被洗脑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受损失,所以排斥也是本能。在传播环境如此嘈杂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声嘶力竭地推广自己的主张。所以本身已经是红海了,竞争早已从激烈变得惨烈了。
你在说自己想说的话?还是在为你所设定的目标人群代言?
你说话是给谁听的?是发自内心的声音,还是做传声筒去人云亦云?
人往往都是这样,保留自己就会失去市场,拓展市场却又会失去自己。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者是不会轻易发声的,因为发表不当言论相比于保持沉默,损失更大。就如同一张白纸已经写上了文字,画上了图案,而且是涂鸦之作,就基本不可能再画上传世精品了。
思想者总是希望把自己填满,终日生活在焦虑和恐慌之中。既然意识如流水,就希望多收集一些储存起来,但是每个人所需要的又极为有限,让他们接受更多的不属于自己认知之外的东西又是难上加难。
所以思想者在忍受物质的相对匮乏的同时,还需要安于接受被拒绝,被嘲笑的状态。
相识很容易,相知很困难,相守是难上加难。
能知难而上,相拥相伴就更是难以平衡。
赚钱是几乎所有人都核心主题,教人赚钱,帮人赚钱,甚至怕人赔钱,怕人被割韭菜,扪心自问,发心真的那么善良吗?我们是在省钱中赚钱,还是用花钱的方式赚钱,我们在积累的是什么?我们努力最终得到了什么?
幼儿园老师要用孩子的口气说话,用孩子的方式去工作;客服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化解问题。视频主播也是一样,诠释粉丝的观点,扮演粉丝的人设和日常生活;作为职场人,社会人,只有跳出自我,用对方喜欢和习惯的方式交流,才能沟通顺畅。
虽然都感觉累,但都感觉必须如此才正常。约定俗成,不如此也就不正常了。
我们生活在哪种生活中,要看我们彼时彼刻的内心感受,这个与外界客观事实没有多大关系,而基本取决于你对外部客观事实的主观感受。
对方对你好,你感觉不到,你感觉到的就是恶意与利用;对方很嫌弃你厌烦你甚至憎恶你,你感觉到的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做海王还是做舔狗,这是个问题!
当你尝试轻声说话,你会发现对方也和颜悦色;当你变得横眉冷对,你会发现对方对你也强压怒火;当你习惯一种心态和心情,你会发现对方也在以同样的情绪回应,不仅让你感觉你是有道理的,而且得到“继续”的鼓励。斤斤计较与宽容大度,善念感恩与恶意伤害,完全是在微妙中转换的。当你陷入一种执念,就会让自己不快乐!
贾春宝
2022年1月2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