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我管理与外部资源管理(1月15日)


人的自我管理与外部资源管理(115日)

 

人的成熟首先在于自我管理,并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外部资源管理。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对自我的理性梳理、约束制约,不贪多贪大逞强好胜,不去追求虚荣心和膨胀感,在感性向往自由意志的驱动下,可以对自我形成理性的约束,明白适可而止,明白戒贪见好就收的界线。因为彼此所共享的就那么一点时间和空间,一旦某一方过界了,出圈了,就会让另一方内心委屈,有怨言怨气,会导致矛盾与冲突,会让彼此的关系产生涟漪波澜甚至惊天巨浪。

在那些“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人看来,比如儒家法家的思想占主导的情况下,是乐于接受并利用这种矛盾与波澜的;而在相反的人,比如道家与佛家的人看来,就是规避矛盾冲突和波澜,甚至会选择无视,自欺欺人。

 

强势与弱势,挑剔与包容,寸土必争寸步不让与宅心仁厚知难而退,这之间是感性与理性的矛盾。每个人都希望对方能理解并支持自己在主张自我意志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但是在面对利益的交叉与冲突的时候,还能做到游刃有余,就不那么容易了。

因为世俗中的人,绝大部分的简单逻辑是:既然你对我不仁,休怪我对你不义,即使有错,错首先在你。而且我是裁判我是法官,我拥有终极裁判权,我的一切裁决都不容置疑,寸步不让。当冲突各方都有这种争强好胜的观点,那么彼此就会永无宁日。在对外关系中,强势者自然会恃强凌弱,弱势者会拉所有力量让自己变强,要知道,针锋相对的时候没有和煦春风,没有温情脉脉,没有协作只有竞争。

 

如何管理,化干戈为玉帛呢?

春宝认为,在这样的时候,需要导入墨家的“交相利,兼相爱”的思维方式来缓解矛盾,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彼此尊重、相生相克的关系。比如每个人都想占便宜,但每个人都不想被认为是占便宜,每个人都貌似大度,但内心却是斤斤计较,得失进退,所以要把社群维持下去,核心是给参与的每个成员所需求,所想要,所追求,所喜欢的。

从兴趣到专业,从参与到得奖,这需要有漫长的路要走。员工从实习到被正式录用,从普通员工到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再到可以享受期权的人,这些在管理上都应该是有相应策略的。

 

在外部资源管理上,社群营销管理的基础是社群,最终却需要线下一对一的交流,挖掘个性化的需求,切不可以只图省事,做成了从上而下的信息告知工具,记住,几乎没有人喜欢那种被传达而仅仅无条件服从的感觉,更何况是服务与客户的关系呢!

社群营销管理的核心不是营销,而是管理,不是上情下达地做广告,而是在需求挖掘,心里探究的基础上的互动交流。社群营销管理要有纵深,群主和管理员可以是员工,但又不单纯是员工,外向型的机制是必须的,而核心纽带是利益,比如要不要发红包,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场合中发红包,发多大的红包,,都有多少人有机会得到红包,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至少在特定时间之内,社群的成员应该是聚焦的,协作阶段结束之后,不管有没有完成阶段性目标,都需要解散重组。扪心自问:与你在共同社群的人是这样吗?你所参与互动的那么多的社群,是这样吗?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炒作与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或许会得到虚拟的元宇宙中的一个角色,我们生活在虚拟经济之中,甚至会在其间难以自拔。所谓虚拟经济就是人不用见面,无须朝夕相处,而对同一个领域或者同一个话题或者同一件事有关注,感兴趣或者参与其间。

线上的社群营销与线下的体验营销同样重要,甚至要先于线下的体验营销而做准备,甚至投入更大的力度去做。在转化过程中,不能太在乎暂时的得失,而要舍得将所得到的再投入进去。比如在社群聘请积极的人做管理,在社群发红包,比如把线上的资源导入线下做团建活动,组织最积极最有效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发礼品,发给团队奖励与象征团队的荣誉。

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话术,有些人重视面子,有些人重视技术,有些人重视独立,有些人重视协作,有些人重视当下的收益,有些人能看到增值刺激,有的人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有的人性格张扬见面熟人来疯。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依靠的是智商,但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关系,靠的就是情商了。

在具体的沟通交流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不是好事,至少不适合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地推心置腹。想到之后如何去说,比想到本身重要得多;而让自己所说的得到大家的认同,不仅要看其合理性,而且要看其不合理性,就是说要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占便宜了,假如大家都有所付出而没有占到便宜,那么就看未来的增值,如果看不到未来的增值,那么就看自己当下的成长和充实,以及自我实现等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

 

贾春宝

2022115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