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没钱央行印钞奖励生育别为难央行好吗


 

 

央行要为低生育率印钞,央行是不是很辛苦?

央行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胀、就业和经济增长,硬要加上一个也就是国际收支平衡,从来没有一个目标是人口增长率,像美联储货币政策主要是提供流动性,对通胀有更高的容忍度,促进经济增长,加拿大央行也是如此,最近加拿大政府联合发布的声明中,加拿大央行增加了一项新要求,即必要情况下,官员将使用1%-3%的控制区间来“继续”支持就业水平,但同时强调以通胀目标为首要。

中国央行非常的辛苦,股市走势不强,很多人埋怨央行货币政策,认为国债回购利率过高,可能会影响股票市场稳定,建议央行是否应该考虑参与到交易所国债回购市场中,以积极的姿态向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有效的利率基准,并以此体现央行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央行,体现积极培育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货币姿态?股市走势固然与央行货币政策有关,与市场资金利率有关,但股市走势在A股更多的取决于股市制度改革,而不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央行不管是降准还是降息,涨跌都是很难预测的,实际上央行不承担股市涨跌的任务,股市涨跌应该由市场来决定。

任泽平博士更是建议央行印钞2万亿元,提振生育意愿,据媒体报道,1月10日凌晨,任泽平团队在泽平宏观微信公众号发表《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一文,文章认为推出鼓励生育基金刻不容缓,建议央行多印2万亿,对每孩每月给予现金奖励,用10年鼓励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根据任泽平博士的建议,央行又多了一个重任,承担起提升生育率的责任,央行承担的角色和任务越多,央行越难以胜任。

现在生育率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任泽平引用的材料显示,有证据表明,2021年生育率将进一步降低到1.1左右,比欧美发达国家还低50%多,出生人口可能降至1000万左右。但是并不是单纯的不愿意生育,而是育龄妇女大幅下跌的结果,育龄妇女缘何大幅减少,在于长期的计划生育带来人口出生数量在某一个时段大幅减少,因此不能单纯以出生率来衡量生育意愿高低,我周边的人,在放开二胎以后,基本上生育了二胎,等待放开二胎以后出生的孩子达到育龄阶段,未来一段时间,生育率就会攀升,而且是大幅攀升。

我国人口基数依然庞大,加上传统的多子多孙就是福气心理,对于人口政策的调整不适宜过度的激进,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避免人口在未来突然暴增。何况央行印钞2万亿元奖励生育孩子,不管从国际经验还是央行职责来看,都是不可能的。

央行印钞说起来很容易,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是,但是货币的发行需要考虑国内的商品供应、经济增长、通胀因素,不像美联储,印钞可以转嫁风险,我们央行没有这个能力,尽管任泽平博士认为不会带来通胀,'专款专用,短期有助于拉大需求、稳增长,长期有助于社会活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超发2万亿元货币迟早都是要进入流通环节的,也就是增加了市场货币供应量,等于增加了市场购买力,而市场商品的供应增长可能不及货币购买力增长,通胀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奖励生育,不是央行的职责而是财政的职责,缘何不由财政来完成奖励生育,而是央行奖励生育, 任泽平认为现在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大、土地财政大幅下滑,政府、企业和家庭都没钱,财政没钱,就印钞,这是什么逻辑,财政没钱印钞刺激经济,土耳其就是最好的样板,陷入了资本外流、货币贬值、通胀高企、股市暴跌、债券下挫。如果央行印钞奖励生育,会不会也出现股汇债三杀的局面,这是需要警惕的。媒体的评论还是值得一看的,央行印钞绝不是开动印钞机那么简单,对于物价、货币价值、资产价值都会产生难以预估的连锁反应。

任泽平博士认为,过去我们印钞票刺激房地产,留下高房价。如果转变为印钞票鼓励生育,将在未来留下一批年轻人,为爱而生,酝酿下一个希望,生就对了。但是现在印钞会不会带来更高的房价,印钞奖励生育的钱还不够支付房价上涨的钱呢?笔者无力判断,但是网友评论说:鸟没窝能下蛋么?多印钱没影响?只会导致房价更高,生的更少。现在主要问题是很多人买不起房,结不起婚。还知道90后、00后不愿意结婚生子,算你活得清醒。如果网友预言成真,那就是得不偿失的,不仅仅无助于生育率提高,还会导致生育意愿下降。

央行印钞代替财政赤字奖励生育,虽然不是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或者是实施QE,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债务货币化,把财政赤字货币化,虽然与西方国家的央行持有各种债券和QE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我国人民银行法要求央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融资,也不得直接购买国债,也就是不得向所有政府部门直接提供资金,不能印钱给政府。任泽平博士建议已经变相突破了人民银行法,这一建议于法不合。

实际上生育意愿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与房价高低、收入增长预期、就业压力、教育费用等等都是有关系的,虽然各地大力出台政策鼓励生育,但是这些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吗?如果把生育增加的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那么很多民营企业是无法承担这些额外增加的成本的,要么就是出现更多的就业性别歧视,要么就是不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鼓励生育首先是建立一套从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到地方政府、单位的合理成本分摊机制,可是现在地方财政较为紧张,有能力负担这个成本吗?

政府无力承担,就印钞,那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