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即将到来,有小伙伴直叹:“不是在婚礼现场,就是在去婚礼的路上。整个‘十一’黄金周简直就是处处结婚的‘婚礼周’。”
去年“十一”,贵州毕节的雷先生就因“整个国庆期间要参加23场婚礼”而登上热搜。今年“十一”还未到,坐标在北京的90后苗苗就告诉燃财经,七天假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朋友婚礼、同学婚礼,还有同事婚礼……像赶通告一样。
参加婚礼本该是喜事,但“随份子”的礼节却让人对参加婚礼产生恐惧。“一是现在红包金额越来越高,以前我们那里200元、300元就行,现在基本都得500元起步,关系好的话还得加到800元、1000元。二是有些人确实不熟,远在家乡的老友、相隔几座城的同事,根本就不想去,但既然通知了就还是得给红包。三是一两个还好,现在国庆扎堆,一次性几千块给出去,9月工资全上缴。这谁受得了?”苗苗说道。
中国是人情和关系社会,随份子也是集中力量办事和维系感情的一种方式。结婚是大事,花费大,以前大家很难凭一人之力或一家之力举办一场婚礼,于是采取随份子的方式,集合亲朋邻里的帮助完成一场婚礼。这也是我国农耕文明,亲朋邻里互帮互助的体现。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份子钱的含义却有些变味。从力所能及、集中力量,变成了衡量感情厚薄的工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的人情消费也让很多年轻人不堪其扰。
在微博和知乎等平台上,“发小国庆结婚该随多少钱”、“同学结婚,份子钱随多少合适”、“90后随多少”、“如何巧妙的躲避随份子”等相关话题都有很高的浏览量和点赞数,直击年轻人痛点。
2018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45.4%的受访者最近两个月随了3-5次份子钱,84.8%的受访者坦言份子钱让自己有压力,47.5%的受访者将“随份子”看成维持人际关系的方式,43.6%的受访者认为不能凭礼金多少定关系亲疏。
过去,亲朋好友婚丧嫁娶,送上几十元钱或其他礼物就可聊表心意。现如今,100元已经不好意思出手,200元才勉强过及格线,300-500元很平常,上千元礼金也已经司空见惯。2017年,有机构制作了一张“全国婚礼红包地图”,长三角(浙江、上海、江苏)自不必说,山东、北京也不低,就连新疆的份子钱,也是高达600元,份子钱低于500元的地区屈指可数。
时移世易,物价在涨,礼金随之水涨船高也是情理之中。而如果是至亲好友,即使礼金逐年上涨,人们也乐于接受。但随着当下年轻人社交范围的扩大,关系网遍布五湖四海,一些“关系不深”、“巧立名目”的宴请也越来越多。让“打工人”越来越不甘愿掏出996挣来的份子钱。
本文由上海红贝房月子中心编辑整理发布,更多内容阅读推荐:上海月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