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tzsche/ㄋㄧㄑㄜ/尼采伦理哲学摘译简注


 【标准Deutsch/ㄉㄛㄧㄑㄧ/德语[1]

Deutsch/ㄉㄛㄧㄑㄧ/德文属于语法学上所谓“屈折语”,即主要靠词形变化,而不是像(汉语等)孤立语一样靠语序、虚词来表达清楚一个句子的含义。ㄉㄛㄧㄑㄧ文属于语法较为传统的语言,它保留了较多来自古代的静词的格词尾变化以及动词的变位。相对于英语、荷兰语、瑞典语这些日尔曼兄弟语言而言,ㄉㄛㄧㄑㄧ的语法变化相当复杂,但比拉丁语、俄语简单。ㄉㄛㄧㄑㄧ语名词分为三个性,四个格,有单复数之分。名词借由其本身及修饰、定义它的形容词、副词、冠词之变化来表现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功能和意义,称为变格,而ㄉㄛㄧㄑㄧ语的动词需要根据人称和时态、语态而变化,称为动词变位。

1552Martin Luther[ˈmaʁtiːn ˈlʊtɐ]/ㄇㄚㄦㄊㄧㄣ·ㄌㄨㄊㄦ/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ㄉㄛㄧㄑㄧ的一种方言,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成为后来标准ㄉㄛㄧㄑㄧ语的基础。标准ㄉㄛㄧㄑㄧ语在26个常规英语(拉丁)词母之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ɛ]Ö/ö[œ]Ü/ü[ʏ]以及一个特殊辅音

元音通常在下列情况发音为长音:自成音节,在词尾字母时(除了e),跟随着一个单一辅音,在跟随着一个元音的单一辅音之前,双重元音,跟随着一个h。双元音:au[aʊ]eu, äu[ɔʏ]ei, ai, ey, ay[aɪ]

辅音:双重辅音发音为单一辅音,除非在复合词中。以下辅音与英文辅音有别:

b在音节尾[p],其他地方[b][b̥][.]指音节之间的分断,不能连读)

cä, e, i, ö之前[ts],其他地方[k]

cha, o, u, au之后[x],在其他元音或辅音之后或词首[ç],后缀 -chen总是[ç]

chs在词素内[ks],跨域词素边界[çs][xs](一个词由一个或数个词素构成。如come有一个词素,become由两个词素(be+come)构成,becoming由三个词素(be+com[e]+ing)构成。)

ck紧随短元音之后[k]

d在音节尾[t],其他地方[d][d̥]

dsch[dʒ][d̥ʒ̊]dt[t]

g在结尾 -ig[ç][k];在音节尾[k][ɡ][ɡ̊]

h在元音前[h],在延长一个元音的时候静默

j在多数词语中[j],在法语借词中[ʒ]

pf在词首(或在复合词的成员的首部)[f],在所有其他情况[p̪f](齿音p̪发音时,舌尖接触上门牙)

r发音随地域而变化:在元音前[ʀ][ʁ],在其他地方[ɐ];或在长元音后[ɐ],在其他地方[ʀ][ʁ];或在所有情况下[r]

s在元音前或中间[z][z̥],在辅音前或在词尾[s],在pt前于词或音节首部的情况下[ʃ]

sch[ʃ][sç]ß[s]

th[t](除了在咝音后之外都发送气音[tʰ]

ti-tion-tiär-tial-tiell[tsɪ̯],其他地方[ti]

tschtzschzsch[tʃ]tz紧随在元音后[ts]

v在外语借词中[v],其他地方[f]

w[v]x[ks]z[ts]

我们的译注只关心名词,而ㄉㄛㄧㄑㄧ语句子里名词第一个词母总是大写。ㄉㄛㄧㄑㄧ语的词母发音比英语复杂,在《Kant/ㄎㄢㄊ《哲学性神学讲义》译注》[2]中,实体的名字较少,抽象的概念基本上可以由表意汉字翻译,所以不需要ㄉㄛㄧㄑㄧ发音的复杂知识。在以往的译注中,我先列出所译注的语言的汉音元素转写对应,再开始译注;本文参照英语、日语翻译译注相关词汇,通过译注ㄉㄛㄧㄑㄧ名词发音,进一步提示用汉音元素转写ㄉㄛㄧㄑㄧ语发音的事例。

Strauss/ㄒㄊㄌㄠㄙ否认Ἰησοῦς/ㄧㄝㄙㄡㄙ/Jesus的神性】

我第一次读到Nietzsche/ㄋㄧㄑㄜ/尼采的原文,很惊奇为什么他那样“丧心病狂地恶毒辱骂”God/ㄍㄚㄉ/上帝[3],如“罪恶的起源困扰着我,…至于问题的解决…我把此殊荣赋予ㄍㄚㄉ,公平地使他成为罪恶之父。”“ ㄍㄚㄉ自己做完一天的工后,变为一条蛇躺倒在智慧之树下,这样他复原为ㄍㄚㄉ…魔鬼只不过是ㄍㄚㄉ那第7天的消遣。”,还能够当上教授并继续领取退职金。这么高度自由的文明环境得益于没有政治统一的ㄉㄛㄧㄑㄧ各诸侯治下的大学的百花齐放的自由气氛[4],而汉文明恐怕只有在大一统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才昙花一现,出现过几位可称为思想家的人物。

在ㄋㄧㄑㄜ之前,ㄉㄛㄧㄑㄧ学术圈对《新约》福音书的质疑研究颇为盛行,集中体现在Strauß[ʃtʁaʊs]/ㄒㄊㄌㄠㄙ/Strauss/施特劳斯(1808-1874) Das Leben Jesu, kritisch bearbeitet/The Life of Jesus, Critically Examined (1835)[5],承认Ἰησοῦς/ㄧㄝㄙㄡㄙ/Jesus/(ㄉㄛㄧㄑㄧ语更准确)Jesu/耶稣的存在但否认他的神性。ㄒㄊㄌㄠㄙ因此书成名之后经历了各种责难和赞扬,最后出版了辨明和记录《新的信仰以及旧的信仰》,包括“我们还是基督徒吗?”、“我们还有信仰吗?”、“我们关于宇宙的观念是什么?”(分两章)、“我们生活的规则是什么?”[6],也反映出英国(Hume/ㄏㄩㄇㄜ/休谟等)、ㄉㄛㄧㄑㄧ思想界(Kant/ㄎㄢㄊ/康德等)对《新约》的神迹内容以及信仰的态度。“从所有的复杂性和完全的理解方面把对宇宙的解释归于Man/ㄇㄢ/人性(“大写的人”)自身,而不借助于一个创物主、也不需要神迹的编造。”“移除了(基督教)信仰的一些处于堕落状态的支柱,但没有为人类提供新的道德行为准则”[7]。“Shakyamuni/Shakya部落的muni(智者、圣人),可以译为ㄒㄧㄚㄎㄚ智者或ㄒㄧㄚㄎㄚㄇㄨㄋㄧ/释迦牟尼是一个Nihilist/虚无主义者,ㄧㄝㄙㄡㄙ是一个Dualist/二元论者。”“Schopenhauer[ˈʃoːpn̩haʊɐ]/ㄒㄛㄆㄣㄏㄠㄦ/叔本华坚定地站在佛教Nirvāa/ㄋㄧㄦㄨㄚㄋㄚ/般涅槃[8]一边,”“基督教二元论本质上产生出与佛教虚无主义同样的结果”[9]

这些都对ㄋㄧㄑㄜ产生了影响,也为ㄋㄧㄑㄜ攻击基督教做出了铺垫。

【ㄋㄧㄑㄜ的meta-ethics/ㄇㄝㄊㄚ伦理学】

本文不关心ㄋㄧㄑㄜ的人生传奇或“哲学传记”[10],也不感冒他的许多文学、文化方面的写作,对他的重要的道德宗教哲学观也无法全面浏览,而只能就他的一些独创的概念、奇特的说教尝试深入译注一番。

ㄋㄧㄑㄜ的写作很长时间没有引起严肃的对待,他作为一个道德哲学家得到认可和广泛引用,是因为哲学关注从传统的规范论述向细微深层方法论的转换。normative ethics/规范伦理(学)已经被Socrates/ㄙㄛㄎㄜㄌㄚㄊㄜㄙ/苏格拉底、stoic/ㄙㄊㄛㄧㄎ/斯多葛派、Spinoza/ㄙㄆㄧㄋㄛㄗㄚ/斯宾诺莎、Shaftesbury/ㄕㄚㄈㄨㄊㄝㄙㄅㄨㄌㄧ/沙夫茨伯里、Kant/ㄎㄢㄊ/康德等基本上论述完毕,人们转向meta-ethics/ㄇㄝㄊㄚ伦理学,发现了ㄋㄧㄑㄜ[11]。规范伦理学研究什么是“善”、“恶”等伦理学观念;ㄇㄝㄊㄚ伦理学关注人们所说的“善”、“恶”等伦理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从语言分析入手,重新审视既存的规范伦理学的价值观[12]

在“尼采在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席之地”[13],我从ㄋㄧㄑㄜ的《论道德的发源》[14]和他最后的精神回顾《我何以成为现在之我》(或译为《瞧!这个人》)的英译版,对ㄋㄧㄑㄜ的政治思想简略地评价。关于ㄋㄧㄑㄜ对犹太人、犹太教的态度、评论以及德国排犹的影响,众说纷纭(包括汉译的各种说法),套用Talmud/ㄊㄚㄦㄇㄨㄉ/塔木德(犹太法典)的典故,就像进入深奥知识之园的rabbi/ㄌㄚㄅㄧ/拉比们一样,几乎没人正常出来。不过,ㄋㄧㄑㄜ作品的最有名的英译与评述者Walter Kaufmann是犹太人学者,ㄋㄧㄑㄜ的7卷作品也被右翼作家Israel Scheib Eldad译为希伯来语,他们译后都正常出来了(由此获奖)[15]

Berlin/ㄅㄜㄦㄌㄧㄣ/柏林的有名的ㄌㄚㄅㄧOscar Seligmann博士1905年评论道:“ㄋㄧㄑㄜ与犹太!这无疑是所有文化史上最有趣的一章。没有一个思想家向ㄋㄧㄑㄜ那样同时污蔑和颂扬犹太人”。例如,在Unschuld des Werdens (The Innocence of Becoming),ㄋㄧㄑㄜ两面开火:“犹太人生来就是知识人,是欧洲出版业真正的老板,用演员的灵巧施展力量(权力)。所以花束、砖片、对犹太人的捧场、对非犹太人的恐惧的迎合、变节者以及自我怨恨的社会主义者(如Ferdinand Lassalle/ㄌㄚㄙㄚㄦ/拉萨尔与Karl Marx/ㄇㄚㄦㄎㄙ/马克思)都随着抛弃而扩散开来[16]

【《超越善与恶-未来哲学的序曲》[17]摘译】

让我们直接引用晚期(1886年)ㄋㄧㄑㄜ以见识他的哲学批判深度、文学风采和刻薄风格。在第一章“哲学家们的偏见”第5节,ㄋㄧㄑㄜ嘲笑到:“老朽的Kant/ㄎㄢㄊ引诱我们沿着他的辩证旁道引导-正确地说是误导-到他的‘至善律令’,这样的僵硬的和崇高的伪善奇观令人发笑。我们爱挑剔,从观察腐旧的道德论者和道德说教者们的细微诡计中得到不少乐趣。不用说那个‘热爱他自己的智慧’的Spinoza/ㄙㄆㄧㄋㄛㄗㄚ把他的哲学装扮和掩盖起来而转移人们注意力的数学形式戏法,这个病态的隐士的伪装出卖了多少个人的胆怯和脆弱!”。这样的笔伐或许可以获得ㄇㄝㄊㄚ伦理学的资格,却丝毫无损于ㄎㄢㄊ和ㄙㄆㄧㄋㄛㄗㄚ的伦理学贡献。在第11节,ㄋㄧㄑㄜ继续鞭挞ㄎㄢㄊ:“他很得意于发现了人的新faculty/机能,即a priori/ㄚ·ㄆㄌㄧㄛㄌㄧ/先验的合成判断的机能。毫无疑问,他欺骗了自己”。第19节:“Schopenhauer/ㄒㄛㄆㄣㄏㄠㄦ确实教会我们理解只有will/意志才为我们所知、没有增减地完全为我们所知。但是在我看来,在这个方面,ㄒㄛㄆㄣㄏㄠㄦ也只是重复了普通哲学家们被给予的事情:采取大众化的偏见并且夸张了它”。

第二章“自由精神”依然继续前一章的批判,但除了一些新词如will to power/向往力量的意志,没有提供“立”论,这也是ㄋㄧㄑㄜ所有著作的特色。从风格、笔法上看,ㄋㄧㄑㄜ也是后来的西方人文学科“批判”高手如Michel FoucaultEdward Said等的导师。这些后来的知名教授们在狭隘的领域里放纵奔驰,用锋利的笔调驾驭丰富的词汇,但没有提供什么新知识,正是ㄋㄧㄑㄜ痛恨的哗众取宠之徒。

第三章“Das religiöse Wesen/宗教的本质/宗教性的自然(什么是宗教性)[18]”第49节:“古希腊人宗教性令人惊叹之处是出自宗教的巨多的感恩之情这样的挺立在自然以及生活之前的人是非常高贵的人!”第50节:“向Luther/ㄌㄨㄊㄦ一样,整个新教教义对God/ㄍㄚㄉ的激情是农民的、真心的、急迫的类型,缺乏南方的delicatezza/珍肴。这是一种东方式的狂喜,就像一个无功被赦免和提升的奴隶,例如那个在一种攻击方式上缺乏所有忍受(姿势)和愿望的高贵性的Augustinus/ㄚㄨㄍㄨㄙㄊㄧㄋㄨㄙ/奥古斯丁的情形”。第54节:“在根本上,整个近代哲学在干什么?自从Descartes/ㄉㄜㄎㄚㄦㄊ/笛卡尔以来--实际上不是基于他的先例,而是尽管有他的先例所有的哲学家都在一个‘主语和谓语’概念的外衣下攻击古代的灵魂概念,也就是说,攻击基督教信条的根本前提。近代哲学作为认识论上的怀疑主义隐蔽或公开地反对基督教”。第57节:“兴许,构成最挣扎和痛苦的最庄重的概念God/ㄍㄚㄉ和sin/ㄙㄧㄣ将来对我们来说还不如一个小孩的玩具和一个老人眼中的小孩的麻烦重要”。看来,ㄋㄧㄑㄜ的政治思想在诸多社会议题上不那么“保守”,在道德观念的整体评判上也less comprehensively critical/不那么尖锐[19]

第四章“格言与插曲”收录一些有趣、深刻、难听、难解、多重解释的观察,如“人受到最大的惩罚是因为其德行”(第132节)。从道德良心的角度讲,没有德行的人就可以不受惩罚或无从惩罚,而最有德行的人有时因为坚持德行而冤枉受难或就义献身。

第五章“诸道德观念的自然史”与《论道德的发源》内容重叠,嘲笑从Socrates/ㄙㄛㄎㄜㄌㄚㄊㄝㄙ/苏格拉底、Plato/ㄆㄌㄚㄊㄛㄣ/柏拉图以来建立道德的理性基础的徒劳、特别是号称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Utilitarianism/功利主义的道德理性化计算。在道德事务上,凯旋的不是知识/理性,而是本能,它被基督教称为信仰,被ㄋㄧㄑㄜ称为“盲从的群众”(第191节)。在Tacitus/ㄊㄚㄎㄧㄊㄨㄙ/塔西陀和所有古代世界看来是“生为奴隶”的犹太人却自认为是“God/ㄍㄚㄉ的选民”,经过数千年以后出现了道德观的逆转,“世界”这个词成为可耻的用语、“贫穷”成为“神圣”和“友爱”的代名词,等等,这就是从犹太人开始的“道德上的奴隶反叛”(第195节)。在ㄋㄧㄑㄜ眼里,犹太人和基督徒是一丘之貉。“盲从的群众”是“家族、社团、部落、民族、国家、教会”,在群众的糟糕意识面前没有独立的指导者(司令官)或人,如果有,他们必须欺骗自己才能存在,这就是今天欧洲的“指导者们的道德虚伪”现状,只有Napoleon/ㄋㄚㄆㄛㄌㄧㄛㄣ/拿破仑是一个例外(第199节)。“爱你的邻人”始终是次要的、也是惯常的和肆意的幻想,而不如“恐惧你的邻人”重要(第201节)。今天欧洲的道德是盲从动物式的道德,anarchism/ㄚㄋㄚㄎㄧㄙㄇ/自由社会主义的狗牙和社会主义的“自由社会”也是如此盲从动物式的道德,只有一个新的佛教才可能在欧洲挑战这种道德(第202节)。

6章“作为学者的我们”类似对欧洲学术的评论,包括对时政(如近代议会制度)的抨击。在ㄋㄚㄆㄛㄌㄧㄛㄣ眼里,只有代表“German/ㄍㄜㄦㄇㄢ/日耳曼精神”的Goethe/ㄍㄛㄊㄜ/歌德超越了仅仅作为一个ㄍㄜㄦㄇㄢ人(的身份),是一个(独立的)“人”(第209节)。但ㄋㄧㄑㄜ的“未来哲学的序曲”宣言则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实际的哲学家们是指导者和立法者,他们的学识是创造,他们的创造是一种立法,他们对真实/真理的意志是对力量的意志”(第211节);一个哲学家(如果存在的话)将被促使看到人的伟大,…“再问一遍:今天,伟大可能吗?(第212节)

7章“我们的德行”完全属于规范伦理说教,脱离ㄋㄧㄑㄜ的ㄇㄝㄊㄚ伦理学风格,后部分嘲笑妇女平等诉求的肤浅和愚蠢,放入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欢快的科学》中相关的部分更合适。

8章“诸人物与诸国家”评点ㄍㄜㄦㄇㄢ、犹太、Britain(Briton, British)/ㄅㄌㄧㄊㄞㄣ/不列颠、France/ㄈㄌㄢㄙ/法兰西民族以及欧洲的文化名人们。除了Napoleon/ㄋㄚㄆㄛㄌㄧㄛㄣ、Goethe/ㄍㄛㄊㄜ、Beethoven/ㄅㄟㄊㄛㄈㄣ/贝多芬、Stendhal/ㄙㄊㄝㄉㄚㄦ/司汤达、Heine/ㄏㄞㄋㄜ/海涅、ㄒㄛㄆㄣㄏㄠㄦ以及作曲家Richard Wagner[ˈvaːɡnɐ]/ㄨㄚㄍㄋㄚ/瓦格纳(第256节),整个欧洲遍地庸俗,特别是ㄅㄌㄧㄊㄞㄣ人俗不可耐:Bacon/ㄅㄟㄎㄣ/培根总的来说是对哲学精神的攻击, Hobbes/ㄏㄛㄅㄜㄙ/霍布斯、Hume/ㄏㄩㄇㄜ、Locke/ㄌㄛㄎ/洛克一个多世纪以来是对哲学家这个概念的贬值和减损(第252节),尊敬的Darwin/ㄉㄚㄦㄨㄧㄣ/达尔文、Mill/ㄇㄧㄦ/密尔、Spencer/ㄙㄆㄣㄙㄦ/斯宾塞也免不了俗套(第253节)。关于ㄋㄧㄑㄜ与ㄨㄚㄍㄋㄚ的关系,包括ㄋㄧㄑㄜ写的Der Fall Wagner/The Case of Wagner/“ㄨㄚㄍㄋㄚ的个案”与Nietzsche contra Wagner/“ㄋㄧㄑㄜ反对ㄨㄚㄍㄋㄚ”,有许多诋毁ㄨㄚㄍㄋㄚ的论著。我不懂音乐,但试着听了一点两人的作曲,从一个方面理会到他们分道扬镳的缘由:ㄋㄧㄑㄜ是无国籍的西方(欧洲)文明主义者,ㄨㄚㄍㄋㄚ是狭隘的、市民的Deutsch/ㄉㄛㄧㄑ国家(民族)主义者。不过,在这里,ㄋㄧㄑㄜ晚年还是认可ㄨㄚㄍㄋㄚ的音乐成就。

9章“何为高贵?”首次明确阐述“主人的道德与奴隶的道德”对立命题。“高贵阶层最初总是野蛮的阶层:他们的优越不在于身体,而主要在于心理他们是较为完成的人类(也就是意味着在所有层次是‘更为完成的野兽’)”(第257节)。“为了制约互相伤害、互相之间的暴力、互相压榨,为了让一个人的意志与另一个人的意志平等,在某种粗略的感觉上变成了个人之间的好的待人方式,如果可能甚至成为基本的社会原则,一个生命必须是再生的向往力量的意志,不是出于道德或缺德,而是因为它活着,因为生活就是向往力量的意志”(第259节)。“奴隶的道德本质上是功利的道德。按奴隶的思考方式,一个好人在各种场合必须是无害的人:善良的本能,容易受骗,或许还有点傻,un bonbomme(法语“一个伙计”)。爱的激情这个欧洲特产绝对出身于贵族,如众所周知,是Provence/ㄆㄌㄛㄨㄣㄙ/普罗旺斯的诗人-骑士们的发明”(第260节)。“今天的教育和文化还有什么目标?在我们的非常民主的,也就说平民的时代,‘教育’和‘文化’必须从本质上说是欺骗的技艺”(第264节)。“高贵的灵魂的崇敬是为了自身”(第287节)。

【超越基督教】

ㄋㄧㄑㄜ出身于牧师之家,他对基督教的反叛无法跳出基督教的社会文化基础和万有引力。ㄋㄧㄑㄜ在佛教里看到了对基督教的超越:“Sharply differentiating itself from Christianity, it puts the self-deception that lies in moral concepts behind it; it is, in my phrase, beyond good and evil./尖锐地不同于基督教,它把道德观念中的自我欺骗置之度外,照我看来,它超越了善与恶”[20]

ㄋㄧㄑㄜ读到了一些印度经典的译本,例如;“感觉与精神是工具与玩具,在它们之后是Self/真我[21]他统治着,也是Ego/自我的主人。我的兄弟,在你的思想和感情之外,站立着一个强力的指挥官,一个不为人知的智者他就是真我”[22]。但他对佛教经典没有直接阅读,所以对佛教的论述停留在基础的概念[23],但他有限的佛教知识没有限制他的发挥,也给后来的解读者们自由引申的空间。ㄋㄧㄑㄜ知道Buddha/ㄅㄨ_ㄉㄚ/佛佗坚决地拒绝Being/ㄅㄧ-ㄧㄥ的神话,而ㄅㄨ_ㄉㄚ的伦理正是导向一个理想的极其健全、高度健康的状态:Nirvāa/ㄋㄧㄦㄨㄚㄋㄚ/般涅槃、涅槃那、涅盘那、泥盘那、泥洹、波利昵缚男(意译为圆寂、灭度、寂灭、无为、解脱、自在、安乐、不生不灭等)[24],所以ㄋㄧㄑㄜ声称自己是“欧洲的ㄅㄨ_ㄉㄚ”[25]

对于基督教的批判是理性启蒙运动以来的基本倾向,ㄉㄛㄧㄑㄧ最早的理性哲学家Leibniz/ㄌㄟㄅㄋㄧㄗ/莱布尼茨在“论科学的分类”中说:“科学就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物理学或自然哲学,…第二种是实践哲学或伦理学,它教人获得良好和有用的事物的办法,并且不仅给自己提出对真理的认识,而且还有正当的事的实践。最后第三种是逻辑学或关于记号的知识”[26]。而以伦理学为专题的写作通常被视为天鹅之歌,是作者总结一生思考的最后的绝唱,革命理论家Kropotkin/ㄎㄌㄛㄆㄛㄊㄎㄧㄣ/克鲁包特金死后由他的同志们整理出版的大作《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27]可能是最后的规范伦理学专著,却完全没有提到ㄋㄧㄑㄜ,倒是对ㄌㄟㄅㄋㄧㄗ赞许不少:“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对于斯宾诺莎与洛克两人的批评,他的将神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的企图,以及他在调和天主教和各种新教教义及苏格兰学派与英吉利学派的伦理学的思潮的计划中,都含有不少增益知识的材料,…他的广博的才智,他的长于解说的能力,[28]

【作为译注初步的结尾】

本文初步目的是以汉音元素译注ㄋㄧㄑㄜ哲学的伦理学方法论特征,提示进一步准确、正确翻译、注释ㄋㄧㄑㄜ思想的用语。ㄋㄧㄑㄜ无疑回归了Σωκράτης/ㄙㄛㄎㄌㄚㄊㄝㄙ/Socrates/苏格拉底以来哲学对道德伦理的直接关注[29],特别扩展了ㄇㄝㄊㄚ伦理学的范围;不过,他的伦理哲学的影响基本上局限于基督新教的欧洲,在19世纪后期欧洲的思想史上留下印记。新教以外的世界对于“God/ㄍㄚㄉ死了!”的警世之言无动于衷,世界对于他的误解放大了他的虚荣才华,对应《超越善与恶》第290节:“每一个深刻的思想家害怕被理解甚于被误解。后者损害了他的虚荣,前者伤害他的心”[30]一个真正的深刻的思想家,除了敬畏(不朽的)God/ㄍㄚㄉ,无需害怕世界。

在“Kant/ㄎㄢㄊ《哲学性神学讲义》译注”一文[31],除了名词发音,没有ㄉㄛㄧㄑㄧ语言知识并不妨碍通过英译本译注ㄉㄛㄧㄑㄧ哲学原作。本文进一步试验用汉音元素翻译ㄉㄛㄧㄑㄧ名词/概念的效用,至少在哲学领域,不需要专门制定转写ㄉㄛㄧㄑㄧ词母的汉音元素对应表。

《新约》第四书Ιωάννης/John/ㄧㄛㄢㄋㄜㄙ/约翰福音开首:ν ρχ ν λόγος, κα λόγος ν πρς τν θεόν, κα θες ν λόγος./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在起初已有圣言,圣言与天主同在,圣言就是天主(天主教译本)。λόγος/ㄌㄛㄍㄛㄙ一词含义丰富,包括“理性”等哲学含义,特别是Plato/ㄆㄌㄚㄊㄛ/柏拉图学派认为神创造世界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世界从本质上是理性的,而管理世界的理性之神或神圣理性就是ㄌㄛㄍㄛㄙ。ㄌㄛㄍㄛㄙ还出现在《新约》启示录1913κα κέκληται τ νομα ατο Λόγος το Θεο/“他被称为God/ㄍㄚㄉ的ㄌㄛㄍㄛㄙ”,此处ㄌㄛㄍㄛㄙ还带有“诚信”、“正义”、“审判”等含义。[32]英译为Word也有道理,而一个词的翻译/转写就是一个reword/重新ㄌㄛㄍㄛㄙ的过程,一个词的生成是神圣的诞生,它的翻译/转写是一种神圣的洗礼。这也是用汉音元素译注经典的意义和本质。

[赵京,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2021921]



[2]赵京,2020624日。

[3] 赵京,尼采在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席之地2010525-26日。

[4] David Friedrich Strauss, The Old Faith & the New,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1997. Introduction, viii.同时,除了ㄋㄧㄑㄜ以外的几乎所有的ㄉㄛㄧㄑㄧ学术界都是热烈的ㄉㄛㄧㄑㄧ民族主义者。

[5]我在大学期间看到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的汉译《耶稣传》,但没有读进去。

[6] David Friedrich Strauss, The Old Faith & the New,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1997.

[7] David Friedrich Strauss, The Old Faith & the New,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1997. Prefatory Postcript, xxviii, xxxi.

[8]又译为涅槃那、涅盘那、泥盘那、泥洹、波利昵缚男,意译为圆寂、灭度、寂灭、无为、解脱、自在、安乐、不生不灭等。当有佛教的修行者过世时,许多人会尊称他们进入涅槃或圆寂了,而涅槃也经常被一般人认为是死亡的同义语(赵京,佛教基本概念翻译的新尝试2016121日)。

[9] David Friedrich Strauss, The Old Faith & the New,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1997. Are we still Christians? Pp.70-71.

[10] Julian Young, Friedrich Nietzsche -- A Philosophical Biograph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11] 例如:Michel Foucault, “Nietzsche, Genealogy, History”, 1971. J. T. Wilcox, Truth and Value in Nietzsche: A study of his metaethics and epistemology. Ann Arbor: Univeristy of Michigan Press. 我只是读到The Oxford Handbook of Nietzsche, ed. Ken Gemes & John Richardson, Oxford Univeristy Press, 2013.对这两文的引用。

[12] Roy Jackson, Nietzsche – The Key Ideas, pp. 54-55. Great Britian: Hodder Education, 2014.

[13] 赵京,2010525-26日。

[14] Zur Genealogie der Moral(1887)应该译为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道德的谱系,Kaufmann 译为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诸道德观念的谱系,汉译为《道德学的谱系》,不准确。

[15] David Ohana, Nietzsche and Jewish Political Theology, Routledge Jewish Studies Series, 2019, p.24 & p.275.

[16] Siegfried Mandel, Nietzsche and the Jews: Exaltation and Denigration, Prometheus Books, 1998. Introduction: p.7 & p.23.

[17] Beyond Good and Evil, translated by R. J. Hollingdale,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73-1990; revised reprint 1990 with introduction by Michael Tanner.汉译也译为《善恶的彼岸》,赵千帆译,大家出版,2015年,我没有读到。

[18] 括号里的用于译自Walter Kaufmann, Basic Writings of Nietzsche, The Modern Library Editon, 1966-1992.这个译本基本上与Hollingdale译本雷同。

[19] Maudemarie Clark, Nietzsche on Ethics and Poli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Introduction.

[20] The Antichrist, §20. translated by H. L. Mencken, 1918.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这里的书名与《圣经》中的Antichrist含义不同,与其说敌视基督,更接近anti-Christian/反对基督教的。

[21] Self就是印度经典中的Atman/ㄚㄊㄜㄇㄢ,意译为真我:真正的自我、自我的灵魂、自我的真理,即梵我一如中的。第65颂解释ㄎㄚㄇㄚ对心灵提升或堕落的意义:“让一个人靠Self(真我、大我)提升自己self、而不让自己堕落,因为自己是真我的朋友,也是真我的敌人。太初,此世界还没有存在,只有ㄚㄊㄜㄇㄢ/Self,一方面,它是宇宙的终极真理,另一方面,它又是我们的内在主体真理atman。探索我们自身的梵与atman,正是人生体验的终极目的,也是通往解救/永生的知识之路。如果说人类对宇宙的终极真理只能学习、认识、体会微小的点滴,每一个人都可以不断地靠近ㄚㄊㄜㄇㄢ/Self/真我(赵京,《ㄇㄚㄋㄨManu法典》试译引子,20161210日;Bhagavad Gita《ㄅㄚㄍㄚㄨㄟㄉ·ㄐㄧㄊㄚ天神之歌》翻译点滴,20161215日;Upanishads《ㄨㄆㄚㄋㄧㄒㄧㄚㄉㄜ奥义书集》的翻译笔记,20161020日)。

[22] Thus Spoke Zarathustra, Part one: Of the Despiders of the Body. Trans. R. J. Hollingdale, Penguin Books, 1961.

[23] 川鍋征行「ニーチェの仏教理解」『比較思想研究 』第8 pp.44-46.

[24] 赵京,佛教基本概念翻译的新尝试,2016121日。

[25] Antoine Panaïoti, Nietzsche and Buddhist Philoso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作者具有关于ㄋㄧㄑㄜ和佛教的广泛知识,可能是最深入的研究。

[26] 赵京,莱布尼茨伦理观的自由主义扩展,20141018日。

[27] 巴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6月版《巴金译文全集》第10卷。

[28] 赵京,莱布尼茨伦理观的自由主义扩展,20141018日。

[29] 赵京,新译希腊哲学的初步导引,2017921日。

[30] Beyond Good and Evil, translated by R. J. Hollingdale,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73-1990; revised reprint 1990 with introduction by Michael Tanner.

[31]赵京,2020624日。

[32] 赵京,《新约》主要名词新译初探,20188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