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春节过后,在笔者的所在社区周围及后续在其他的相关生活片区,依稀看到了很多的社区团购服务提货供应点,有的是已经是现成的加盟便利店,在门道口专门有个位置是社区提货点,还有是一家专门经营学生用品的门店在门口也排出了几个箩筐,装了一些物品,采用了纸质登记单进行社区消费者自提的方式进行社区团购业务拓展,笔者所看到的点应该就是社区团长的集中点。同时在相关的媒体报道上也看到了某些区域的市场行政单位对比较出名的几个社区机构进行了相对应的处罚,处罚的原因是有部分的社区团购企业利用本身资本、资金优势,大量开展销售上的消费者补贴,吸引粉丝、影响了一线个体弱小的经营者的经营,在某些范围及程度上扰乱市场的价格秩序,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行业内外的大面积讨论。
同样的在接近30年的职场生涯接触中,有过很多类型的企业线上线下或者融合的从业经验,也有短暂的创业经历,在企业从业及自身创业经验中,因为岗位的不同,涉及的领域涵盖过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规划、品牌策划、市场营销、连锁经营加盟等,也因为关注的范围长度、宽度的不同,对于以上看到和相关资料分享的社区团购,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的几方面考量分析。
首先是消费者确实有需求上的变化,现如今的消费者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在消费行为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在是仅限于线下的门店或者实体购买商品,已经融合了线上线下消费习惯,比如线下的门店或者实体购买的商品可能已经没办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生活习惯,可能这一波的消费者是比较偏好这个口味或者这个类型的商品,但是这一波的消费者线下生活工作范围内有没办法完全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自然会转移到线上平台进行寻找来开展自己的消费行为,有了意向消费,自然会涉及到消费支出,每一个消费者心理的角度自然是用最低的价格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或者服务,除了平台的正常促销或者类似积分抵扣等等,对某一商品或者服务有共同意愿的消费者联合起来进行捆绑打包团购,和商品或者服务销售方进行价格或者优惠力度的争取,达到自己消费行为完成,当然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是供应链及利益分配的考验,一个商品或者服务通过与最终意向消费者直接沟通,促成买卖交易,从商品或者服务的流通方式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原来的商品或者流通方式设置的供应链和各环节利益分配也进行了彻头彻尾的变化,以笔者前文所看到的社区便利店和经营学生用品的个体门店,原来他们的收益可能仅仅是在商品从批发到零售的一点点价格差(而之前他们还要付出加盟费或者门店租金)唯一的收入就是商品或者价格差,通过作为社区团购的最后一公里供应服务,他们还可以得到承担社区团购供应链最后链条的服务收益,让这个点,成为一个复合经营的场所,通过提供社区团购消费者消费便利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和潜在消费者的沟通机会,为门店原本提供的其他商品及服务增加销售的可能机会,毕竟目前实体店类似的竞争也比较激烈。
最后是社区团购的竞争层次,正如前文所说的,如果社区团购竞争的层次是从一线个体弱小,维持生计经营者的经营中去分一杯羹或者排挤他们的生存空间,那么这样的社区团购竞争是处于不公平或者行政层面上比较不认同的,因此社区团购的经营者或者企业,在设定这样的社区团购行为上,要认识到这个是一场持久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设置经营模式,因为社区团购不仅在于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务,更要从更高的维度来看社区团购的时代意义,对社区团购基础设施,包含数字化的建设,对市场、消费品流通渠道的迭代及重构,为整体消费者消费升级提供实现的可能,不仅仅是在社区的某个便利店或者经营点门口排几个箩筐那么简单。
想渗透到社区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团购需要多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