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已经不是第一遍了,每读都有新的感受。可谓是屡读屡新。很佩服那些能背诵者和出口就是“之乎者也”者。也曾尝试过去背那些儒家经典,但是,始终不能如愿。这辈子看来也没有希望能背出那些传诵千古的好文了。只怪自己记忆力太差了,这确是无奈之举。
不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自己还是能读之朗朗上口。
大千世界,知识海量,究竟应该学什么,能使我们时常“习”之?能使我们“不亦说乎”?什么样的朋友来了,会使我们快乐呢?不能被人理解 ,自己会不会产生怨恨?自己有没有君子的肚量?
对于这三句话的理解和解释太多了。
孔子说这三句话,提出以学习为乐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探讨、互相学习,做到人不知而不愠,这是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儒学在本质上是极具精神性的,它强调的就是对人的欲望的转化,将人对物质的渴求通过勤于学习加强反省;它要求人们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道德上的优越感,从而自然、心安,达到自我实现这种精神上的满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行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他们照样可以生活的很快乐,而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这不是他们所需要的。
好一个“安贫乐道”!不过“安贫”决不应是追求清贫,甘于清贫,拒绝富有。而只是我“贫”,我不“怨”而已。人皆有利心,追求富贵是无可指责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按儒家学说,应源于人生价值观,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富且贵,每个人都向往的,且都在为之拼搏着。符合道义的敛财,又有几多?“不义”——关键还是在取财手段。自古至今,颜渊这样境界的人是不多的。人人为颜渊,反腐就是多此一举了。
生活中的我,信奉的是:对于财物,做到“取之有道”,对于生活,只能是在自己经济许可的范围内活的洒脱些。“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