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讨论动植物的区别衍生的话语
喻建国
有两位医生在为病人动手术之前,在讨论着一个问题,动、植物究竟怎么区别。两人各执一词后又都自嘲了一下:“以前学的生物学都忘了。”那位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却发话了:“其实很简单,马上在手机上搜一搜百度,答案马上就有了。”
手术开始了,两位医师聚精会神地工作着,而躺在手术台上的那位病人因为是局麻,他却一直在思考着答案。“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主为运动。植物是生物界中的另一大类。多以无机物为养料,一般有叶绿素,没有神经,没有感觉。”
过了两天,那位病人在病房里查阅了百度。由于指代的不同,对动植物的表述也就不同了。“动物多以有机物为食料,一般都有神经,有感觉;植物多以无机物为养料,一般有叶绿素,没有神经,没有感觉。”“动物细胞只有细胞膜,而植物细胞却多了一层又厚又硬的细胞壁。“植物分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有30多万种。而动物就没有这么多。”
“地球上的生物分为三界: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若再分类便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细菌不属于动物,而属于微生物。”“生物界可以分为五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统称为真核生物界,细菌则属于原核生物界。”人类还在改变丛林法则。
在地球上人类是动物界中数量很大的一种,动物界中素来是按丛林法则来生存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资源有限,只有强者才能获得最多。
人类又是地球上拥有社会性最多的动物,人类已经认识到生物共存的重要意义,保持生态就是这种认识的一种行动。人类还在改变丛林法则方面不断做出新的贡献,用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会对自然界带来一次促发,自然界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最近发生了一起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小群北徙,共有15头像参与,摇摆于公路上,还一路入村入宅,践踏农田,人们为了不伤人不伤象,费了好大的劲,直到现在事情还在进展中。
再说持续已经两年的新冠状病毒对人类的侵害,让整个人类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现在还衍生了新冠状病毒的变异毒株,正在向人类猛扑。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研究并制造出疫苗,并运用一切人类研究出的科学手段来保卫人类的生存。
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任何生物也是在不断变化中,人类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进步和发展就是这种变化的集中反映。恰当共存,这是非常重要的。大树和大树下的草地以及藓苔互为依存,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图像。愿更多美好的图像在地球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