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希腊
苏格拉底
理性主义:先天而来;轮回:教育即回忆
经验主义:知识由后天积累
色诺芬:哲学家,历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分工思想
分工产生于人们天赋的差异
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
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分工的副作用:终身从事单调的职业,粗俗的技艺伤害人的身体,精神,不能参加社会活动,国家事务
重农思想:重视农业,鄙视商业和手工业
幸福观:一种满足的状态
物质财富能够满足物质欲望;供给能够满足需求;收入满足支出;强调节制
效用和欲望成正比;欲望和满足程度成反比
《经济论 》
“经济”概念的提出
经济=家庭+法律;经济-家庭财产管理-提高效率
《雅典的收入》
市场机制作用:价格变化-供求变化-资源配置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柏拉图:哲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家
财富思想
财富的三种形式:精神,肉体,一般物质财富
财富伦理:财富的价值与德行有关
公有财产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财产共有
分工思想
分工与正义
正义:按天赋分工并形成职业,上帝赋予人们不同的天赋,要求人们从事不同的行业
分工与国家的产生
需求的多样性-分工-交换-城市和国家
亚里士多德:哲学家,思想家
经验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
”自然“观念
上帝创造万物,赋予其本来的性质和作用,按照事物本来的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
财富
功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超过需要便不自然。需要有限;欲望无限
获得财富的手段
经济:自然的手段,为了满足需要,以满足生活需要为度
货殖:交换的目的为获得货币,起点和终点一样;无限的;不自然的
货币和利息
货币本为交换媒介,作为生息工具则不自然
价值思想
物的两种用途:使用和交换
交换的产生,人具有社会属:政治和经济
政治:认识政治动物
经济:交换:人的社会属性的实现形式
交换原则:公平
等同性或同一性
效用的等同
劳动成本的等同
对私有财产的辩护
私有财产能有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财产公有并不导向社会公平
私有财产能够培养人们节制和慷慨的美德
实施财产私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私有财产能带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