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规划研究


产业园区规划研究

一、我国产业园区各发展阶段特点分析

发展阶段

产业状态

建筑形态

园区配套

运营管理

驱动要素

第一代园区

 生产加工

工业厂房功能单一

土地经营—园区主要通过“三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等形势进行土地一级开发,为园区企业提供土地供应。

园区本身服务纯开发商思维,典型“租售模式”,园区服务仅停留在物业管理、园区安防、卫生、停车等最基本服务。

成本驱动在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通过提供优惠的土地价格与廉价的劳动力等成本因素驱动,使得园区成为中国对外开发的窗口。

第二代园区

技术研发

多用建筑研发楼、制造厂房,满足多功能用途

标准厂房开发—园区除提供土地经营外,开始进行标准厂房开发,通过厂房租赁、厂房出售、厂房定制等形势,为园区企业提供生产厂房供应。

企业基本服务政府型园区为主,为招商需求,为企业提供一系列基本服务,包括企业的行政手续代办、园区招聘会、企业的专业咨询服务等。

产业链配套驱动—通过在园区或园区周边布局核心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驱动核心产业发展,实现园区经济的整体提升,产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

第三代园区

产业升级

绿色园区大量新节能建筑,强调与环境的兼顾、友好

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搭建融资、技术研发检测、公共检验检测、公共信息、公共展示平台;行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综合公共配套服务。

企业增值服务关注企业的成长,涉足销售服务、采购服务、研发服务、品牌服务、融资服务等增值服务,助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服务驱动—通过提供综合配套服务,涉及人才、研发、咨询、培训、技术、金融等服务型因素驱动,提升园区产业价值链,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凸显。

第四代园区

产业链群

产城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建筑群,打造生产、工作、人居、休闲、娱乐为一体产业新城

智慧型园区除了园区物理空间配套完善外,通过移动互联网,提升园区虚拟空间配套,即线上连接、线下经营的企业社群;营造全球链接的社交空间,形成内外开放、资源整合的产业生态圈。通过智慧园区平台建设,可以将分散的各种园区资源和功能平台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并放大各种资源和平台的价值,打造有生命力的产业园区。

投资孵化服务园区运营主体 “以时间换空间”来“赌未来”,介入入驻企业实体经营,为其提供创业孵化、股权投资、公共平台,与企业共同成长,建立全产业链的服务收益模式。

创新驱动—构建园区创新服务体系,通过产品设计、产业发展服务、智慧生态环境等措施,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创新网络,强化全球创新资源链接,打造创新型园区,

 

二、我国各代产业园区特点分析总结

第一代以生产型为主的产业园,以简单粗放式的土地开发为主,没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同时只具备基本的管理职能。因此,第一代产业园功能单一,缺乏生活氛围,生态环境薄弱,与城市相割裂,与环境相冲突。

第二代效率型的产业园,有了初步的土地开发规划,并能选取特定的产业形成聚集效应,园区的管理模式以招商为主,并初步具备了社会管理职能,体现了科学、数字化与标准化的实施;

第三代产业园以强调园区的自组织形式,打造“体验型、人文型、循环型”三型合一的产业园区。注重使用者的体验感,以可大可小、可分可合的模块化产品,营造了人性化的互动共享空间与氛围,同时以复合化的功能实现了8小时工作之外的延伸,满足人们办公与生活的多种需求,并积极打造绿色的生态环境,注重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氛围。

第四代产业园致力于产城人融合的发展之路。园区从建造时就以前瞻性的规划和产业定位实行“招商先行”,避免盲目建造导致“园区空心化”。园区以高适应性的产品营造了个性与品质的形象,以复合的功能集群满足新知识经济时代的生活需求。园区不仅实现了内部功能体系上的有机融合,更以多级配套体系实现了与周边区域的互动,以自身的发展带动周边的产业共振。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公平共享的开放空间和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使传统的产业园区实现了兼具园区与城市双重属性的飞跃。

 

三、智慧产业园区规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