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图》礼治天下——王建平传拓作品赏析


  

振长策而御宇内,兴礼教以安宙心。

 

居庙堂之上者何以顺应天地而治天下?唯德感上苍尔。德在内,唯至诚。德在外,唯至礼。礼者,德也。

 

恒古至今,兵强而德弱者天必弃之,商纣强秦之恶汉人鉴之。兵弱而德强者民必拥之,武王周公之德汉人崇之。

 

德者以孝为先,是以汉以孝立国。孝者以礼为先,是以汉武尊儒崇礼。

 

《礼记》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仲尼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拜谒之礼,所以明长幼尊卑之序也。

 

自仲尼至强秦,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民如刍狗,礼不下庶人,是以天下大乱。强秦以法兴国以武灭六国反转瞬即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汉皇覆秦而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遂以孝立国,礼自天子诸侯下至庶人,以礼孝为先大治天下。乃奠定大汉四百余年基业。汉人拜谒之风遂渗入乡野,有史料石刻画作传之后世。

 

远追千古,近察当世。当今宇内礼仪之学荒疏,尊长之序颠错。呜呼,吾礼仪之邦而民失礼久已。

 

汉之古郡南阳,有书香世家之子,王氏建平者,天赋秉异,书画皆为大家,传拓之学独步天下。亦有倡礼孝兴家国之志,导世风振天下之心。

 

王建平是乃餐风露宿,披星戴月于展馆、古籍,寺庙、古建、碑林近四十年,遍访先贤遗存,荒野碑刻。成就斐然。其作品震惊学界。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及世界顶尖博物馆特做重点收藏。为国内外收藏名家大师所追捧,所获赞誉奖项多不胜数。且独创“软立体汉画像石彩色拓片制作工艺”获得吾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003111.X),填补装裱技术史上立体装裱之空白,奠定中国翘楚于汉画领军之位。建平之汉画像石拓片立体如石刻原貌,色彩如新作,使汉画之研究真实、完整、清晰举步飞跃。

 

建平自此声名远扬于四方八极,有海外日、韩、美、英、法等诸国者广为邀约于世界顶级展馆彰显于世。传拓极为清晰传神复原汉画像石原貌,官、学、民皆为震骇,惊为天人之作。

 

建平时常犹自独叹,何以倡礼孝以兴家国,导世风领振天下?

 

世上传世经卷多也,然当下兴急功近利之风,礼仪之规荒疏于表象。世人多有置高堂于不顾而卑膝于权贵鞋履,学府多有置学术于不顾而屈从于官宦淫威,医者多有置良心于不顾而施索金换命之术,商贾多有置诚信于不顾而做背信弃义之行。

 

礼者,孝之始也。孝者,德之本也。德者,法之基也。法者,民之规也。无礼则不孝,无孝则无德,无德则无法,无法则无矩。

 

无礼则国将不国,民将不民,德行法度溃殇于世,千金之子横行无忌,淫威官宦巧取豪夺,耄耋高堂垂泣于郊。

 

建平常自思惟,吾独步天下之技,媚俗则足以富贵于世,然赤子之心却烂弃于名利之场,百年繁华反遭后世唾弃,此吾不为也。重现经典以教化世人,虽披肩发衽呕心沥血但德者不孤也。

 

建平乃从汉画石刻教化之经典入手,传拓复原了诸多经典之作。《拜谒图》为其一,展出即技惊四座,无数大家为之题跋立传,国家邮政也垂青此作,发行诸多邮票、储值卡、纪念封等助力传世。

 

 

《拜谒图》从行止礼仪场景而来,画中六人依礼而或坐、或立、或拜、或谈、或躬、或侍。传神于举止眉目之间,仪礼于身形次序之中。线条粗犷、简明、古朴、优美、大气、肯定。

 

场面隆重庄严而不显凡俗,仪礼谦恭有让而不见狂傲。色彩鲜明又显大气,冠冕服饰各现身份,眉目简洁但显恭让,主次有别个个传神。人物各自独立亦能分别成画,简单之中亦能见恢弘。画中汉朝气势于粗犷中显露霸气,汉画像石之精髓立显于方寸之上。建平独创之彩色传拓于此汉拓中格外醒目,现精神而不现俗繁,现鲜明而又现庄重。

 

国之内汉画像石多也,亦多有大家传拓,而建平此彩色汉拓实为经典复现于当世,一为汉,一为今,经典复又经典也。

 

至此可谓:‘传拓不识王建平者,门外之人也。汉拓不识《拜谒图》者,妄谈之人也!’传拓艺术至此又立高峰,后人必仰之望之拜之而。余辛丑年初,幸瞻仰此作,乃幸甚至哉手舞足蹈,察作者王建平生平,是为文。

 

姚尧辛丑年二月二日记于淅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