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夜饭几点吃
图片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泰益丰周易会馆李亮德先生说: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几点吃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当你一家人都团聚了,一起望着窗外的烟花,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时候。
二、年夜饭食谱
图片
图片
1、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图片
2、饺子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图片
3、长面
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图片
4、年糕
春节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于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绎为年年高升之意。
图片
5、鱼
春节吃鱼可是有讲究的,预示着年年有余,所以春节吃鱼是过年的一项习俗。
三、吃年夜饭的讲究
图片
01
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
02
年夜饭上一盘鱼大家都约定约成的不动一下筷子,图一个年年有鱼(余)的好彩头。
03
过年成年人还不宜喝汤,意思是成年人总在外面奔波,外面汤汤水水的总不好。
04
一盘冬笋炒肉象征着“节节高”,大家爱吃不爱吃都要吃一点。主要用黄花菜、豆腐干、冬笋、香菇、肉丝等炒成的“和气菜”端上了一后,大家也都要象征性地吃一点,尤其是兄弟姐妹、婆媳妯俚,仿佛吃了这道“和气菜”来年大家一切都和和气气起来。
05
到了晚上10点多钟,该是接灶神的时候,大人们便来到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厨房灶边,象征性地放一挂鞭炮,算是接了灶神。
06
吃饭期间讲话的内容也有许多的说法,不能哭,不能吵架,吃完了不能说“饱”,要说“充实”,饺子在煮的过程中破了还不能说“破”,要说饺子煮“挣”了,含有挣钱的意思,不要谈论什么死亡生病等话题等等。这里教大家一招,过年期间一切事情都以说吉祥话办吉利事为准,总是不会错的。
07
避免说出“破”、“输”、“败”、“死”等不吉利的字眼;
08
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四、祭祀祖先的禁忌
图片
01
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
02
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
03
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
04
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
05
南方人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不得安宁。北方人相对这种观念比较轻。
五、除夕守岁的禁忌
01
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
02
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
03
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
04
忌打碎器物,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05
除夕的禁忌极多,也极其重要,集中地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平安、祈盼幸福的心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