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晨雾图》赏析
峨眉山晨雾图 杨志立作 1.93米x9.7米纸本 2020年12月 现藏于杨志立艺术馆
墨竹,是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门类,它是中国文人画的发端,也是中国写意画技法的发端,它发源于五代时期蜀王王衍妃子李夫人,成熟于北宋文同,由苏东坡完善其理论体系开创湖州竹派。
北宋以后几乎所有的中国画画家都要画竹,因为文人画是用墨竹绘画的书写方式写出来的,只有用写的方法才能追求到形以上的东西。形之于文人画它只是神的载体,中国画是通过形追求的是情、趣、气、韵、神、意境、禅意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形神兼备和明代以后的得意忘形都是艺术家追求的目标。
峨眉山晨雾(局部) 杨志立作
墨竹自北宋以后,历代都有写竹的高手主要领军人物有:文同、苏轼,李衎、高克恭、赵孟頫、管道昇、吴镇、顾安、李士行、柯九思、倪瓒、文徵明、唐寅、王绂、夏昶、石涛、蒲华、郑板桥、吴昌硕、吴湖帆、余中英、启功等等。千百年来有很多优秀的墨竹艺术家大都是沿着文同、苏轼所创的墨竹表现形式进行创作,但除吴昌硕外有创意并发展了湖州竹派表现形式的卓越墨竹画家的确不多,更多的是功夫不深,个人面貌不足,或者文化、艺术、书法方面修养不高,甚至于落入俗套,作品很难流传后世,用黄胃先生的话来讲:墨竹一艺自文与可始,元不如宋,明不如元,每况愈下。
峨眉山晨雾(局部) 杨志立作
与可诞辰千年后,四川又出了一位墨竹画家杨志立,他四十五年不改初心,继承并发展了湖州竹派的表现形式,自创古今没有的雾竹法、意象雪竹法、霁雪法、肌理雪竹法、红墙雪竹法、朱竹墨石雪竹法、泼墨雨竹法、逆光月竹法、四季通景长卷法等,终于使湖州竹派这棵老树开出了灿烂的新花。
峨眉山晨雾(局部) 杨志立作
《峨眉山晨雾图》是杨志立先生研习墨竹艺术四十五年后为纪念自己晋六十寿辰创作的。他用传统的书写形式创造出古今没有的雾竹法巨制。该作品系高一米九三,宽七米九的纵向立竿横幅巨制,作品表现的是蜀地山中竹林间常见的雾中之竹,场境正如北京诗人马春先生诗云:剑南多雾气,写竹倍生资。时似高人隐,忽如神笔移……画面初看简单疏朗,细看则是借白色雾气巧妙留白的满构图布局。画的左边自题草书长跋: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录东坡祖师题文同墨竹记于锦官城墨君堂,杨志立,七郎。钤印:志立书画、墨君堂、墨三昧、崇尚自然、与可有约千年后、杨氏墨竹。
峨眉山晨雾(局部) 杨志立作
《峨眉山晨雾图》作者是用元明时期的小写意技法人站在纸上悬臂书写而成,主竿用笔如刚劲有力的篆书,竹枝富有弹性如行草,竹叶错落有致如写行楷。此巨幅雾竹不仅要考验作者站在纸上悬臂书写的高难度,它还要求创作者必须具备相当的笔墨功底,熟习竹之结构,成竹在胸,在处理和把握画面整体关系,疏密关系,层次关系,虚实关系,呼应关系等等的同时,还要留意雾气的存在,要在恰如其分的位置留白,因为杨志立先生为了不削弱作品的文人画气质,始终以书写的形式写出雾竹,画面的雾气感全是留白留出来的而不是用简单的烘染方法画出来的。画面浓淡相生,虚实相应,层次丰富,精气神具足,气局和平中正“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近听疑有声”。画面没有作者年轻时的那种怒目金刚之霸气,而恰如低眉菩萨之祥和。
画面左边自题长跋的草书,不愧是兴公启蒙,启功鞭策出来的书法,既有传统又有个性,沉着潇洒一气呵成,书法与绘画风格妙趣天成相得益彰,视之如听优美的旋律,“音如石上泻流水”。
《峨眉山晨雾图》意境清雅高洁,空灵毓秀,虚处藏真,竹林之间的留白使画面顿生灵气,静若仙子,超凡脱俗,仿佛让人感受到宇宙之真气充斥其间。画中之景与空间布局融为一体虚实相生,实处反虚,虚虚实实相映成趣,无画处皆成妙境,空白处的空间产生无穷无尽的连想和缓缓流动气韵,令人顿生领鹤独行,扫叶煮茶,读书调弦之入境渴望。
杜诗云: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蔡律 2021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