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建筑发布2021年1-11月经营情况简报,期内公司新签合同总额累计达到30049亿元,突破3万亿大关,同比增长6.8%。其中,建筑业务表现可圈可点,实现新签合同额26413亿元,同比增长8.1%;
细分来看,房屋建筑19686亿元,同比增长2.7%;基础设施6619亿元,同比增长28.7%;勘察设计108亿元。分区域来看,公司境内业务实现25,330亿元,同比增长9.8%;境外业务实现1,083亿元。实物量指标方面,在建施工面积共计163,0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1%;新开工面积34,2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竣工面积19,3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4%。
此外,公司新购置土地储备1,513万平方米,期末合计土地储备11,386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疫情”时代,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增长压力不断加大。中国建筑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状态来之不易。中国建筑认为,集团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实现企业平稳发展,聚焦“一创五强”战略目标,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集团化经营,市场布局和资源匹配进一步优化,境内境外一体经营,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强化平台支撑能力和风险防控体系,展现了中国建筑的强大力量与综合竞争实力。
而且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公司所处行业基本面有望迎来拐点。一是上周召开的重磅会议提出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夯实明年基建稳增长的预期,基建相关产业链有望直接受益,尤其是建筑央企,有望迎来估值修复预期,价值提升引力加较大。二则,“房住不炒”总基调虽然再次提及,但本次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并重提“因城施策”,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政策边际回暖。
资料显示,中海地产作为中国建筑旗下的主要地产平台,在于1992年在港交所上市,始终处于中国房地产企业领先地位,是我国一众央企房产巨头中利润最高的企业,也是香港唯一拥有全牌照的顶级承建商,公司连续十四年获“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公司品牌”,品牌价值蝉联行业第一,业务遍布纽约、伦敦、悉尼及中国内地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家战略区域开展房地产开发业务。此外,中海地产旗下还有独立上市平台——中海宏洋,主要布局于有潜力的非一线城市,有望在房地产回暖的带动下,基本面进一步好转,带动中国建筑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提示:上述信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仅供参考!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