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的终结之七


 

 

项梁在东阿县大败章邯,引军队向西,到定陶县,再败秦军。李由拼死拼命地抗击起义军,而自己的家人与亲人,都被秦朝的二世皇帝下命令杀害了。项羽、刘邦率军队在雍丘大败秦军,斩杀了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太守李由。李斯一家都遇害了,从此再没有后人了。项梁接连胜利,更加轻视秦军,有骄傲的情绪。宋义向项梁进谏言说:“打了胜仗,主将骄傲得意,士卒放松戒备,变得懒惰,绝对会失败。现在士兵们有些惰性,而秦军的军力得到了补充,我为你担心害怕。”项梁没有听宋义的话。还安排宋义出使齐国,免得他在身边,唧唧歪歪,惹人烦躁。宋义在路上碰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田显,说:“你是不是想见武信君项梁?”田显说:“是的。”宋义说:“我认为武信君项梁必败,你如果不急着赶去见他,就能免死。如果急着赶去见他,就会有灾祸降临。”秦二世为了镇压楚国农民起义军,发动全部兵力增援章邯,攻打楚军。秦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武信君用鲜血验证了“骄兵必败”这句话。

 

接连下了几个月的雨后,项羽与刘邦两人率军队进攻外黄县,由于敌人很会防守,久攻不下,只好撤离,转攻陈留县。项梁兵败战死的消息传到项羽军中,军心十分恐慌。因为在楚国军队中,士兵们认为项梁是最会打仗的,现在他都战死了,那么证明敌人很会打仗,并且十分强大,这是恐惧的原因之一。项梁是起义军的首领,现在群龙无首,楚军士兵不知道今后将怎么办,这是恐惧的原因之二。项羽、刘邦与将军吕臣军队向东方向转移,为了避敌人的锋芒,把楚怀王熊心从盱眙县迁居到彭城县,以此县为楚国的临时首都。吕臣率领一支楚军驻防在彭城县东,项羽率领一支楚军驻防在彭城县西,而刘邦率领一支楚军驻防在砀郡。魏豹攻下魏地,从秦军手中夺取20多座城池,楚怀王熊心立魏豹为魏王。后来,楚怀王合并吕臣与项羽两支楚军,自任为军队最高统帅;任命刘邦为砀郡最高长官,封武安侯,统率砀郡的军队;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自此,楚怀王熊心掌握了楚国的最高权力。楚怀王的一些决策引起了项羽的不满。最后,项羽火并宋义,才掌控了楚国的军队。

 

章邯打败了项梁,残灭了楚国的最精锐的部队,认为楚军不足为患。于是秦军渡过黄河,向北攻击赵国,大败赵军。然后,秦军军队至赵国首都邯郸,强制迁徙赵国百姓到河内郡居住,把邯郸城池夷为平地。张耳与赵王歇逃至巨鹿城,秦军将领王离率军围困。陈余征得常山兵几万人,在巨鹿城北,想要援救城内赵王歇与张耳。章邯的大军在巨鹿南棘原。赵国多次请求楚国援救。高陵君田显为赵军请援兵在楚,他去谒见楚怀王时说:“宋义谈论武信君项梁时,说他必败,后来事实证明,果然军事失败。宋义能在没进行战争时预料到失败,可见他很懂军事。”楚怀王召见宋义,与他议事,对他的观点很欣赏。楚怀王把宋义封为上将军,军队一把手;项羽为次将,军队二把手;范增为未将,军队三把手。命令他们三位将军率军救援赵国。并且让诸将都归属于宋义管理,号宋义为“卿子将军”。宋义等于是替代了项梁的位置。刚开始,楚怀王与起义军的众首领有个口头约定:“先平秦国的人立为国王”。当时的情况是,秦国强盛,军事取得了节节胜利,楚国诸将没有机会进入函谷关,攻击秦国中央政府。项羽怨恨秦国杀了他的叔叔项梁,因此振奋精神与刘邦一起军向函谷关。但是,楚国一些年纪大的将领对项羽喜欢屠城杀人不满,看不惯项羽的行径。现在项羽想要出兵攻函谷关。秦国的主力军队在章邯的领导下进攻赵国,因此,函谷关的秦军比较少,防守比较薄弱。项羽只要进攻函谷关,成功灭亡秦朝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项羽就可以按约定称王。这些楚军老将,不想让项羽成功,于是向楚怀王进言说:“项羽为人,剽悍又狡猾,曾经进攻襄城县,襄城的人,全部都被坑杀,他所经过的地方,都要破坏与毁灭。楚国多次进攻秦国,陈胜、项梁都失败了。还不如派遣德高望重的人,仗义西进,然后使秦地百姓晓谕我军目的。秦地百姓被秦二世压迫与剥削已经很久了,受的苦难很深很久了。现在我国派德高望重的人,对秦地百姓不侵害、不残暴,就容易夺取秦地,灭亡秦朝。不能够派遣项羽去攻秦地。只有刘邦是个宽大心怀、德高望重的人,可以派遣他去。”楚怀王听信这些老将军的话,不批准项羽的要求,而是派遣刘邦去干夺取秦地的大事,收集陈胜、项梁的残兵败将让刘邦管理,进攻秦国。刘邦率领这支军队,到阳城县与杠里县,攻秦军,打败了他们。

 

齐王田荣因为楚国、赵国不肯杀掉田假、田角、田间,而怀恨在心,所以,不肯援救赵国。但是,田荣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属下田都竟敢背叛他,出兵帮助楚国,救援赵国。因为田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秦国只要灭亡赵国,接下来就是灭亡楚国,再接下来就是灭亡齐国。齐王田荣因为私人恩怨而忽略了灭暴秦的大业,是因私忘公。刘邦在成武县打败了东郡郡尉所率的秦地方军队。

 

宋义军至安阳县,故意逗留46天不进军。项羽心里很不舒服,对宋义说:“秦国围攻赵国,情况很紧急,应该快速引军队渡黄河,楚军在外攻击,赵军在内响应,让秦军腹背受敌,一定能够打败秦军。”宋义驳斥说:“不对。我们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把别人打败。现今秦军攻打赵国,战胜了士兵就会很疲惫,我们利用秦军疲军这一弱点,打败他们。如果秦军战不胜赵国,我就引军队向西灭亡秦国。因此,不如让秦军与赵军斗个你死我活。打仗我不如你,出计谋你不如我。”明明是宋义害怕秦军强大,不敢进攻,反而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秦军只要灭亡赵军,虽说会疲惫,但是可以用赵国降军对付楚军,还可以坚守城池,休整恢复士兵战斗力。殊不知,秦军灭亡了赵国,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楚国了。宋义作为军事最高统帅,贻误战机,还阻止项羽救赵国。宋义下军事命令:“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不听命令的,都杀了。”这道命令是宋义针对项羽请战而下的,等于是在威胁项羽,你敢出兵救赵军,不听我的命令,我就杀了你。两人政见不同的矛盾进一步升级。宋义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田荣,他亲自送儿子到无盐县,还搞了个欢送宴会。天气寒冷,再加上大雨滂沱,楚军士兵又冷又饿。而宋义父子吃好的,喝好的,一点也不体恤士兵们。在宋义的心里,儿子比打败秦军的楚国士兵们重要得多。楚军停滞不前,而军中缺衣少粮。楚国士兵们不满的情绪流露出来了。宋义是军队最高统帅,不利于项羽执掌楚国军政大权;宋义私心很重,不关心与体恤士兵;项羽得罪了宋义,宋义迟早会设计除掉他;宋义不救援赵国,会使得灭秦大业毁于一旦,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让项羽下决心除掉宋义。他对士兵们煸动这种不满情绪说:“作为军队将领应该齐心协力攻击秦军,现在却长时间留在这里不进军。今年老百姓欠收,又贫又饥。供应军中的粮食少得可怜。我军士兵吃些粗劣的食物,军队现已无军粮了,他却搞宴会,吃好的,喝好的。他不引军队渡黄河,在赵地解决军粮问题,与赵军齐力攻打秦军,还说什么‘承其弊’。以秦国的强盛攻击赵国,必然能打败赵国。赵国失败了,秦国更加强大,有什么‘敝可承’?况且我国军队刚失利不久,楚怀王坐不安席,把灭秦的大业交给宋义,把楚国的军队交给宋义管理,国家的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他不体恤士兵而自私自利,不是国家的臣子的做法。”项羽点燃这种愤怒的火焰后,准备找个机会干掉宋义。当然,要让宋义没有察觉,要乘其不备而痛下杀手。以前,项羽起事之前干掉太守,也是乘其不备,现在他准备故伎重演一遍。再者,宋义是上将军,项羽自己要受其管制,这让他不能独揽军事大权,没有军政权力,想要实现自己的志向,那是一句空话。项羽利用早上朝见上将军宋义的机会,在帐内拔剑砍下了宋义的人头。当然,军中有人暗中支持项羽这么做。项羽发布军事命令:“宋义与齐国通谋,反叛楚国,楚怀王暗中命令我诛杀他。”这种假借楚王的命令,能让项羽具有斩杀宋义的合法性,不会使诸将不服而杀他。当时,杀宋义的时候,参加朝见的诸将们目睹了这一幕后,都害怕而臣服,没有一个人敢做声,都说:“拥立楚怀王的是项氏,现在将军诛杀叛乱分子正当、合理。”然后,诸将一起共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诸将其实都对宋义的懦弱,还有自私,都非常不满。所以,当项羽杀宋义时,诸将都偏向于项羽这一边。项羽安排追兵追杀宋义的儿子宋襄,赶到齐国的地盘时,追兵杀了宋襄。项羽又派遣桓楚把宋义不攻秦军、不体恤士兵,暗通齐国谋反的事情向楚怀王汇报。楚怀王熊心知道自己是项家所拥立的,没有项家,就没有他楚怀王的荣华富贵,他当然不敢得罪项羽。因为项羽已杀宋义,掌控了楚国的军事大权,而且抗击秦国,还得依靠项羽。所以,楚怀王对项羽假借他命令杀宋义一事,作聋作哑,还安排使者,委任项羽为上将军。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