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稿《1921年的鲁迅》见刊今天(1月21日)《中国报》C9版(纸质版)。而在网络版上,还配发了我与鲁迅先生长孙周令飞的合影。
1921年的鲁迅,刚过不惑之年,这一年仍属他的“北京沉默”时期。在教育部工作的鲁迅,继续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业余从事翻译与创作。
翻译方面,俄国作家的《工人绥惠略夫》,被鲁迅翻译后,连载于1921年7月至12月的《小说月报》。另一位俄国盲人作家爱罗先珂的童话,也被鲁迅翻译。鲁迅把对人物的温情敬意,注入译写当中,使译本叙事显得异乎寻常。
创作方面,1921年1月,鲁迅创作了小说《故乡》,5月刊于《新青年》杂志9卷1号上,小说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景象,写出了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层层压榨下的灾难深重。
这一年,鲁迅还创作发表了中国现代意义上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阿Q正传》,这篇小说,不但赢得外国文学家的好评,例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罗曼·罗兰就说过:“阿Q的可怜的形象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