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才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稀缺资源要素


 

孙冶方说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对客观经济过程做科学分析,并指出经济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参见:项启源,《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3页)。即使在特殊的十年时期,孙冶方坐了七年牢,也不曾动摇其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争鸣和商榷不断。晏智杰教授的《灯火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和卫兴华、胡代光、吴易风等教授的观点商榷,这是很好的现象,争论中往往可能会使得理论体系更加明晰。本文所讨论的,是基于孙冶方和薛暮桥等的观点针对企业家才能的浅析。薛暮桥主张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企业家才能放在各种生产关系中进行分析,探索对其对应的评价,还是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一、企业家才能是企业各种资源要素禀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企业家才能的重要性,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政治经济学,都一致承认,这一点无需太多的论证。乔布斯和苹果,比尔盖茨和微软,马云和阿里巴巴,曹德旺和福耀汽车玻璃,宗庆后和娃哈哈,中外案例,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案例,不一而举。

二、企业家才能是怎样形成的

企业家才能的形成,是一个必须正面论证的问题。是天生的吗?宗庆后创业之前,在工厂劳动了十几年。马云创业前,在学校当老师。王健林创业前,是一个办公室的主任。任正非创业前,刚在原单位被开除。牛根生创业前,应聘保安被嫌弃年龄大。这些人是如何成为企业家的呢?大环境和外因条件肯定是必要条件,但未必充分,因为大环境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从个体来说,这些人也不是三头六臂。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企业家是市场竞争进行淘汰后胜者为王产生的,不是课堂里考试产生的。当然,课程学习也很重要,MBA课程对培养跨国企业中高层,提高企业绩效和利润方面确实有用(参见:《兰彻斯特战略在中国》,沈宗南、张京宏 著,世新大学出版中心,ISBN978-957-8462-71-7 20083月。腾讯课堂,《兰彻斯特战略在中国,市场经理和融资经理必修课》,http://zhangjinghong.ke.qq.com ,2021,但这不是我们说的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才能的形成从内因条件看,肯定是需要持续的学和习。学是知道,习是做成。学得到的是信息和智慧,习得到的是信息和智慧应用后的成果。这两者之间,隔着一个太平洋。为什么这么说?学和习之间,有一个执行主体的问题。好比都学了空气动力学,麻雀就可以去练习飞翔,黄牛就不行,因为没有翅膀。

既然有麻雀和黄牛的区别,那么大众创新和万众创业,从哲学上看,是否可行呢?并不是每一个人在其知识构成和性格习惯经历经验方面都适合成为企业家。有的人单纯,一做生意就被骗,特别是前些年一些从部队拿了复原费用的一批军人,以为商业实践和部队一样令行禁止,许多人被骗的衣不蔽体,多不胜举。

三、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定价

企业家才能应当获得怎样的利润报酬?以微软为例。1981DISK系统推出,128名员工,利润5000万美元; 1995WIN95推出,17000多名员工,利润60亿美元;2000 WIN2000推出,利润230亿美元。真正造就了比尔盖茨个人的财富。包括国内的现在的平台比如拼多多,真正富裕的只能是一个原始创始人。这里需要分析的是,企业家才能在分配中几乎拿走了利润的90%以上,几万员工加起来,不过拿打工工资。脑力劳动打工的报酬在2020年疫情之后呈现衰减趋势,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找个非公务员的一般公司工作,也就是三四千块钱,一个初中没有毕业但会骑电动车送外卖的小青年送外卖每月可挣七八千块。

四、理论研究面临的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应当把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定价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稀缺资源,如何用好企业家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又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实现共同富裕。税收政策也是双刃剑,对企业家直接的所得税收的太高,挫伤其积极性,撂挑子了咋办?税收不调节,贫富差距过大,一方面社会稳定受挑战,2014年泰国的政变就是前车之鉴;另一方面社会资源的虹吸效应必然造成扭曲性的政府管控失控。这些都是问题。

五、小结

本文的目的在于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出台合适政策管控,是需要集体研究的。若不研究,一方面先富的不断移民和转移财富到境外,并无意按总设计师期望的那样去带动后富,另一方面财富不断外逃,政治腐败屡禁不止,也影响大国的自信和进一步富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