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茅台类要瓦解,为什么茅台类一定会闪崩?


  为什么我一直认为茅台类个体要瓦解?首先贵州茅台从三年前的200元一路飙升至最近的2160元,但是无论是机构还是所谓的专家,还利用自身的话语权在大谈特谈茅台是核心资产,灌输还会上涨的思想,但是受制于疫情,茅台的消费需求是下降的,但是得益于货币的宽松,加上公募资金,私募资金不敢把自己巨量的资金投资于中小盘,而把大量的资金集中在极有限的板块,特别是白酒板块,而后是新能源汽车板块等。不断利用持有比例大,资金体量大来持续性炒作,以至于90%以上的投资者都看不懂目前的茅台股价了,但是他们还是一直上涨,但成交量一直温和,同时由于比价因素,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乃至业绩亏损的白酒,黄酒等一概炒作;而且新基金发行的火爆,不断把场外资金引入到白酒,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热点行业,短期赚钱效应明显,但随着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基数变大,未来可能出现闪崩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

   我总觉得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市场里,不能总是一种声音,要有不同的声音碰撞,来彼此约束,但是目前市场的掌握话语权的声音还在一味的唱多已经飞上天的白酒蓝筹,而且据报道历史上多出现互联网泡沫,科技泡沫,鲜有蓝筹泡沫,真应了那句风水轮流转。其实细想蓝筹泡沫难实现是很困难的。因为蓝筹体量大,需要资金多,而且在不断拉升过程中也需要资金去支撑,超级主力使用的就是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子,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先拉升,而后通过不断发行基金来拉场外资金继续吹泡沫,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边界和边际的,不能上天的。即使贵州茅台类是行业的标杆,可以享受一定的风险溢价,但溢价不应该很高,更不应该没有天花板,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货币宽松,而且一部分资金流入到资本市场,但疫情过后,一方面宽松的货币就会边际收紧,另外一方面流动性就会从资本市场回流到实体经济,届时资金松动带来塌陷,闪崩是可怕的。

   我们还应看到新年几天的指数大涨,完全是有茅台类个体拉升所致,但市场是有4000多个个体的,不是只有那几十个所谓的核心资产有价值。我想只要他不亏损,并每年保有一定的业绩增长,在市场里就应该有价值,但毕竟市场的资金是有限的,同时即使把场外资金不断的引进来,但随着个体股价的上升,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去支撑,否则极容易出现闪崩,所以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很多次的看到庄股闪崩的情况,而茅台类的本质就是庄股,就是基金联合坐庄,未来估值泡沫不可能被消化,只能通过闪崩来杀估值,另外市场每周都是新股上市,也决定着对于广大的市场,资金总是不宽裕的,所以轮动是主旋律,风水轮流。但轮动就需要资金转移,这就必然出现高估值往低估值切换,这就是茅台应该会崩,也必须崩的主因,否则将把整个市场引向极端即大量的场内场外资金流入到白酒板块,一方面其它板块持续失血而使价格持续下跌,持有者亏损累累,另外一方面资金不断流入白酒板块,板块未来积聚的风险更大的

   其实我认为实现市场的平衡是实现市场行稳致远的关键,而且也有利于市场指数的上升和回归,因为仅仅依靠白酒,新能源汽车板块很难持续推动指数上升,只有各个板块的权重且业绩好的个体都能先后有个轮动底部抬高的过程,那么市场的指数必然会稳步上行。如何实现呢?我认为市场要以价值,估值为重,比如宇宙行工商行以及其它的四大行,每年的利润是非常丰厚的,估值是很低的,但是近10年鲜有大的资金关注。为什么贵州茅台市盈率都拉升到60倍了,但工商银行才几倍的市盈率,同样的体量,但如此大的估值差异,显然市场没有建立正确的投资导向。我认为在各行业,各板块,如果遇到低估值的个体了,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应该把它当初无风险的投资机会去抢筹,如果这种理念建立了,底部的个体被抢筹,底部的抬高既赚了钱,又推动了市场的指数上升,实现各板块的协调发展,难道不比唯有几十只独大更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发展吗?

  我的理念是市场长期健康运行的核心因素是价格,价格非理性上涨的要平抑,价格处于历史底部而又业绩可持续的应该引导倡导机构和个人去抢筹,这样的市场才能人人有份,才能引来更多的场外资金,推动市场指数不断攀升至4000点,5000点,6000点,而对茅台类的个体我认为估值要崩至一半,把资金引导并润及到其它低估值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