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关税和盐税(八)


           二、盐税
  盐税(或盐专卖)在在我国可以说是自古有之,历史是相当的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便开始搞起了盐专卖制度。到了民国时期,盐税也是国民党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在税入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要整个民国时期,为了保证盐利收入,国民党政府,对盐税进行了多次的改制。以下我们将有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有关盐制与盐税情况,介绍如下:
  ()国民党政府统治初期整顿盐税
  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为了财政需要,即着手于“改善税制”工作。1929年恢复了北伐时期终止的食盐稽核制度,建立场警组织,以防止盐税的走漏。
  19313月,国民党政府为整理盐务、减轻盐税、剔除积弊,由立法院制定新盐法,经国民议会代表议决后,于同年5月公布。凡七章三十九条。主要内容为:制盐须经政府许可;盐场由政府根据全国产销状况限额生产,即实行量销限产;实行就场征税,废除专商引岸制,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从量征税,税率为食用盐每百公斤征五元,不得另征附加,渔盐每百公斤征三角,工农业用盐免税。19313月还规定:盐税附加由中央统一征收。更改六区税制,将高税区税率酌情减低,低税区则提高税率。同年41日起各场税每担又增加三角,以作为磅亏的弥补。
  1932年,改革盐务机关,由盐务稽核所兼办盐务行政,掌握盐税征收,稽查盐斤收放。7月起通令划一税率,并合盐税为三种,即正税、销税和附税。正税包括场税和中央附税,交于场区;销税包括销岸税和中央附税,交于销岸;附税系地方加征的附加税,各地征收。
  1933年,再度划一税率,将轻税区税率提高,重税区降低。计增税区为十一处,减税区为六处。增加的多,减低的少,实际还是增税。
  19341月起改用新称,新称比旧称小十分之二。凡各区盐税每担在十元以上者,一律减为十元,其在十元以下者按原订税率施行。
  1931-1934年间国民党政府对盐税作了五次整理,从实质上看,与其说是改善税制,以求公平负担,还不如说是增加税收。如名为平衡各盐区税率,实则将低税区税率提高,所减之数远不及提高之数,调整后的各盐区税负仍然十分不合理,盐税税率仍不统一。如长芦盐区冀岸四十三县,每担税负达八点一三三元,山东盐区运销日本食盐每担为零点零三元,二者差之甚远。一般产盐区每担为五六元。与八点一三三元也有较大差别,可见调整盐税后,距税率之统一,差距尚远。
  其中附加税各地还有很多名目。以19352月税率表中所列附加名目为例,中央附加税在鄂岸盐区漳南等十五县中就达六元五角。冀西岸四十三县的地方附加税计有四元四角三分三厘,名目有七种之多。而当时征税最高者为三点七五元。多数地区附加税均超过正税。此外,改用新秤的结果也使盐掊提高百分之二十。
  由此看来五次整理盐税,以合理负担为名而行增加盐税之实。而征收手续也并未简化。盐税属人头税性质,盐税增加,实际上是抬高盐价,也就是使每个人都负担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无力购买者,只得淡食或食有害身体健康的硝盐,引种现象尤以河北、山东地区为严重。
  国民党政府统治初期盐税在税入中占第二位,一般为税入总额的百分之二三十左右。此期盐税收入如下所列。
   
  年度   税项收入   盐税收入   占税入的%
  1927     4650            2080           44.7
  1928     25930          2950          11.4
  1929     46170         12210         26.4
  1930     53500         15050         28.1
  1931     61520         14420         23.4
  1932     58300         15810          27.1
  1933     65940         17740         26.9
  1934     47760          20670       43.3
  1935     38530          18470      47.9
  1936     105730        24740      23.4
  资料来源:1927年数字、1928-1933数字分别见《财政年鉴》第21197页。1934-1935年数字见《财政年鉴》续编第三篇107111页。
  从绝对数看,盐税是逐年增加,1936年与1927年相比,十年中增加了十倍。由此可见盐税在国民党政府初期财政收入中地位之重要。
  新盐法公布后,并未改变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盐政的局面。新盐法中规定中央设盐政署和稽核总所。盐政署及所属机关掌理盐务行政、场警编制、仓库管理及查验收放事项,稽核总所掌管盐税征收,稽查盐斤收放及编造报告事项。而盐务稽核所及其所属分所均由外国人操纵,到1934年止稽核所外国人约五十人,在他们之下再设会办、协理。帝国主义支配中国盐政多通过他们来完成。另外他们还通过输入外盐来控制中国市场,日本控制东北后还利用东北盐输入华北。这种输入多为私远,至使中国的盐税遭受严重损失。如19345月长芦盐税收入只有九十多万元,比1933年同期减少七十多万元。由引可见此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盐务的控制不但未减弱,反而加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