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下)
四、 重庆市、四川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顶层设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蔡律摄
2020年6月16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璧山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关于全力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璧山)建设的决定》和全会决议。璧山区委书记蓝庆华强调,要行大势,聚力打造“两区一地一田”。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对主城都市区提出“产业升级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试验田、高品质生活宜居区”的目标定位。置身于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版图之下,璧山区将立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定位,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成渝地区实现“两中心两地”目标贡献力量。绿树掩映的重庆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蔡律摄
郁郁葱葱、风景优雅、诗意盎然、生态气候环境十分优越的华蓥山。蔡律摄.
对川渝经济有独到观察与研究的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杜和平在考察广安市时指出,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后,广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集智聚力谋规划,主动对接促发展,特别是在合作共建毗邻地区产业园区方面,思路清晰、举措扎实,行动快、成效好,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
2020年4月13日,重庆市市委书记、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陈敏尔主持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会议。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唐良智,领导小组成员出席,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提出,要坚持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科学城规划与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城市规划等的衔接,促进“多规合一”,实现联动发展。
2020年4月15日,中共重庆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年7月10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
2020年7月13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主持召开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找准切入点抓好省委全会精神落地落实,加快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实效。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任组长。省委副书记、省长、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尹力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主席、领导小组副组长柯尊平,省委副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邓小刚出席。
与此同时,重庆市、四川省人代会的报告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做了统筹部署:
2020年1月11日在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重庆市长唐良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对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高度重视、对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大力支持、对重庆发展的亲切关怀,是赋予重庆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使命,是重庆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对标对表抓落实,沉心静气谋发展,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紧扣目标定位,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把握原则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抓住战略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2020年5月9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尹力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川渝一盘棋”思维,抓住机遇、勇担使命,唱好“双城记”,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与重庆协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中心两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科学做好规划编制。积极参与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谋划好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路径。推动编制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规划。支持达州、广安、遂宁、资阳、内江、泸州等地与重庆区(县)加强合作,新建一批新区、合作区和示范区,推动川东北渝东北、成渝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和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共同实施一批支撑性引领性重大项目。
推动重点领域先行突破。加快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成南达万、西渝高铁四川段和南充至重庆潼南、内江至重庆大足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做好渝昆铁路四川段等项目建设,打造成渝1小时通勤圈。推进成渝地区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西部金融中心、西部科学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加快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推进通关一体化。联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环境优美、生活方便、安居乐业的高品质宜居地。
五、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高达五层、共20条匝道黄桷湾立交是重庆交通快速发展的缩影。蔡律摄
成渝中线高铁原规划 来源:网络
中国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完好的四川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空气清新,宛如仙境。白鸽起舞 石天权摄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任务和时代使命。围绕中央“一极(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两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两地(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要求抓落实。
2020年3月17日,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党政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上。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提出切实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提出相关“工作机制”“发展规划”“支持政策”“合作项目”“具体事项”。
十四五规划
当前正是“十四五”规划的编制“窗口期”,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纳入国家、四川、重庆的“十四五”规划,有利于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三个重大”落实实施。
重大项目
重大项目中,提到要加快推动出渝出川重大通道建设,补齐基础设施领域短板。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七大重点领域”中,第一项即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国家出台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的先行,仍将是两地合作的重中之重。
重大政策
围绕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举办国际大型展会、推进科学城建设、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共建合作产业示范园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是争取国家政策、创新突破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区域影响力的有力手段,
重大改革
力争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方面加快取得突破,将民生领域改革作为协同改革的优先内容,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这些领域的改革创新,将释放新的发展动能,特别是民生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医保等等,真正让“产城人”转变“人城产”成为可能,有助于提升区域的人口和经济承载力。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个“协同”,协同推动规划编制、协同建设重大项目、协同完善重大平台、协同深化重大改革、协同完善推进机制。彭清华指出,当前川渝合作进入了战略引领、高位推动、全面深化的新阶段。我们将牢固树立“巴蜀一家亲”理念,切实强化“川渝一盘棋”思维,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新时代四川改革开放的牵引性抓手,以重大战略协同为统揽,以成渝相向共兴为引领,以毗邻地区合作为突破,与重庆市齐心协力、相向而行,举全省之力务实推进、有效实施。双方协同推动规划编制,形成“1 N”规划政策体系,共同争取把事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川渝两地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纳入国家规划。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党政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通报了《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四川重庆两省市共同争取国家支持的重大事项》和《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重点任务》等文件。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决策后,重庆市、四川省自上而下,各级政府、机构、企业乃至普通百姓都非常重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热词。在直辖市、省级层面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四五”规划编制,川渝联手协同争取重大项目等到国家重大政策支持外,各区、市、县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已成为川渝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2020年3月10日,重庆市潼南区与四川省遂宁市签署《推进遂宁潼南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生态保护、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七个方面加强合作,合作协议涉及具体事项38条。截至2020年7月,重庆毗邻区县与四川毗邻地级市共签订协议11份,这数字将很快被刷新。
2020年4月1日重庆市北碚区与四川省绵阳市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交通路网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联动、文化旅游交流融合、商贸会展合作交流以及干部人才互派交流等八大领域加强合作,强化相互促进、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第一个与四川非毗邻地级市签署的协议,截至7月,重庆非毗邻区县与四川非毗邻地级市共签订协议7份。
近日,重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若干重大改革举措》,对两地协同推进的重大改革进行部署。《举措》的印发实施,开创了全国省级层面跨区域全面深化改革合作的先河。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并分别与四川省政府、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高,期望值也高,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任重道远,切忌“面和心不合,同曲不同调”,相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会纳入政绩考核,务实兴邦,这是亿万人民的祈盼!
蔡律 2020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