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假期(86):年后第一次进城
2020-3-26
今天应该是年后第一次进城。
我们的处境还算自由,进出小区只需要打卡和测体温;还可以去滇池边走路,给海鸥喂食。最近两周我们去了东川和师宗。
“第一次进城”还是感觉很新奇。路上车不多,人不多,秩序井然。路边的花朵竞相怒放,像是在等着游人的检阅。
先去看了东寺塔和西寺塔。塔还在被关着,只能远观,不能近前。塔前广场的小吃街已经开放,一家卖小锅米线的生意好到爆,食客在门前坐了一圈。我似乎闻出了那种酸浆米线的味道,流出哈喇子。我们出门前才吃了早点,现在还不到吃午饭的时间。我得留着肚子去吃云海肴。
去年十二月份上旬,亚亚两口子到昆明,邂逅了云海肴。回去后亚亚对云海肴的菜品和服务一顿夸赞,让我兴趣大增。十二月底,我们去了武汉群光广场楼上的云海肴,果然是地道的云南菜,菜品和服务都值得表扬。
这次回昆明,计划中有一餐就是在云海肴。昆明好吃的东西和地方太多了,得好好筹划。云海肴最吸引我的是个旧烤猪脚。我很少吃肉,所以要吃点好的。后来疫情来了,年前去不了,过年期间去不了,年后很长时间也去不了。明知去不了还是打了几个电话,明知对方也确定不了还是要问问什么时候开业。其实我对吃的兴致已经不高,装得这样上心其实只是一种心理需要。
云海肴由几位年轻人创立于2009年,其中的主创是位昆明的小伙子。他们的店子最先开在北京的后海。发展很快,在全国建立了上百家连锁店。2017年他们将注册地及总店搬到了昆明的南强街。
南强街似乎走出了疫情,一派生机盎然。花枝招展的游人,让人眼花缭乱的店铺,各具特色的小吃。很方便就找到云海肴,就在南强街的中部。他们家的生意已经很好了。里间都坐满了。
我们点了几个熟悉的菜,烤猪蹄,烤罗非鱼,土豆泥,小瓜,豌豆尖豆腐汤。服务倒是很热情,只是又做迎宾,又负责上茶,还负责点菜,还负责结账的小姑娘太忙。有时要等。上菜也慢,一道菜吃完要等着下一道菜。味道和品相也不如武汉群光广场那家。后来小姑娘一个劲儿道歉,说现在师傅少,只有四位,所以上菜慢。我有些怀疑,做菜的可能不是师傅,而是学徒。不过,我没有说什么,而是表扬了他们。在这疫情期间,能吃到这样的就很不错了。
饭后走着去昆明老街。
先去了钱王街,去了马家大院。院子对面一丛三角梅,真是非常奇妙的美丽。在云南,到处都有三角梅,花期长,色彩艳丽。从来没见过眼前这样奇妙的颜色。这是一丛五彩的三角梅,鹅黄,纯白,粉红,淡蓝,几种颜色交汇。应该是特意培植出来的。那种大红大紫的颜色看多了会觉得有些俗艳,而这五彩的混搭给人的是淡雅素净的感觉。而且,那花瓣有素绢的感觉,更让人觉得雅致。云南的花,似乎可以遂人心愿地美丽。
又去了甬道街,那里有聂耳故居。聂耳(1912-1935)老家在玉溪,他父亲是医生。后来他们家搬到昆明,就在甬道街开业行医。聂耳在这个小小院子出生,生活了八年。重修的聂耳故居像是个模型,房间,楼梯,院子都比正常情况小了一号。站在聂耳像前有些感慨。在那样一个激越动荡的时代,人的生命活力似乎会激烈地迸发,像聂耳这样的英才,才二十三岁就写出了“义勇军进行曲”这样伟大的作品。
又一想,我们这个时代也很不错啊,也能为年轻人的成才提供有利的条件。创建云海肴的那几位年轻人,当时也只有二十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