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塑料问题也是个全球性的难题。
据权威人士介绍,一个塑料瓶降解的平均时间是450年,几乎所有被制作或丢弃的塑料制品至今仍以某种形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垃圾慢慢降解,分解成微小的碎片,可能进入动物和人类体内。
让人更加担心的是,一方面是塑料垃圾的难以降解,而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垃圾回收体系面临挑战,环境、土地、人力成本已经难以支撑传统的体系,行业面临转型。目前,中国塑料废弃物产量每年8000多万吨,废弃率高达45%-55%,但回收及再生利用增长率却低于5%。
可以看出,塑料垃圾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6月30日起,麦当劳中国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近千家餐厅的堂食及外带率先实施,消费者可通过新型杯盖直接饮用不含固形物的冷饮,例如可乐。而珍珠奶茶、麦旋酷等含有固形物的冷饮,以及麦咖啡冷饮,目前仍将配备吸管。
今年5月麦当劳中国发布全新品牌理念“因为热爱,尽善而行”,今天宣布的逐步停用塑料吸管则是在这一理念下提出的首先环保举措。根据麦当劳中国方面的说法,公司将在食品包装上进一步减塑,逐步停用塑料吸管。
中教数据库小编很疑惑,这么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减塑行动,麦当劳为何一马当先?
事实上,麦当劳中国在减塑上持续行动,拿塑料吸管“开刀”也并非一时兴起,吸管属于小件塑料,特点是体积小难以回收利用。
而为了停用塑料吸管,麦当劳也可谓绞尽脑汁,经过了近两年的开发及调研,诞生了约10个版本,才确定了这一次的“无吸管”杯盖,它自带饮嘴,不用吸管也能有舒适的饮用体验。
我们一直在提倡减塑,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毕竟塑料产品已经深入我们的行为和意识了。
意识是一种很根深蒂固的东西,就像投稿方式一样,人们用了好久才开始改变纸质版投稿,而改动电子版投稿,现在中教数据库提出一个“智能投稿直通车”可以让作者自主上传稿件,然后根据系统推荐的刊物进行精准匹配投稿,稿件直接进入智能审稿系统进行审稿。相对传统传统电子版投稿,中教数据库的这种投稿方式更便捷,也更精准,只不过大多数作者还不太习惯。
说回减塑行动,但是当一个快餐品牌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减塑”等名词挂上钩,造成的宣传效应就很惊人了。
麦当劳中国将停用塑料吸管行动,单单新浪财经推出的一条微博,点赞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0w+。设计一个包装,加上一个标语,用一个创意链接,收获的却是10w+的宣传量。
当一个外国品牌在中国推行环保,提出要构建“美丽中国”,带给中国顾客的,又会是怎样的感动呢?
麦当劳这一手营销,不仅获得了顾客的赞誉,还为公司赢得了大量的宣传量,赢得了效益,更是将整个公司的工作性质推向绿色环保,可谓是一举三得,是非常成功的营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