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前景:微粒社会和微粒人
未来已来,也带来了新的变革。
数字化的“运算”和“算计”无处不在......
我们不得不去关心,也不得不去面对。
德国的克里斯多夫·库克里克写下《微粒社会》一书,提出了许多问题,很有启发性。
1.微粒社会
这种新型的社会是高度解析的,而且不再关注平均值,因为它有了更好的东西:高密度的、更详细的认知。这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世界观以及我们对自身的理解。
这种新型的社会我称之为:微粒社会。
这场新型的“解析—解体”将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随着我们感知现实精确度的提高,现实本身也在发生变化。
2.三种革命
这个新世界的轮廓可以用以下三种革命描绘:
• 第一种即差异革命。
• 第二种即智能革命。
• 第三种即控制革命。
3.双重进程
这种新型的“解析—解体”也就不难理解了,它描绘了一个双重的进程:一方面是对我们人以及我们身边发生的所有现象的数字化高度解析;另一方面是制度的解体,这些制度是在粗粒化的世界中发展起来的,现在却因为没法跟得上形势而显得碍手碍脚。
4.“理性人”变成“微粒人”
由于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将越发模糊,我认为,我们倾向于放弃将自己理解为理性的人,而将自己塑造成不可揣度的、玩世不恭的、易受干扰且会干扰他人的人。我们将从“理性人”变成“微粒人”——这是一个决定性的转变,随着这个转变的发生,我们将会在这个数字和程序算法的世界里发展出一种新的人性形态。
5.微粒社会图景
人们可以用一幅大大简化的图景描绘微粒社会:此前的社会好像由无数的台球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学会将其构建成一个可以负重的结构。现在这些台球逐渐地由微小的铅丸替代,这将急剧地改变社会的集聚状态和静力学结构,同时迫使我们找寻新的路径,以便在这些细小的微粒中建构一种稳定的秩序。
6.结构变革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彻底的结构变革,而这种结构变革是不可能由个体行为者负责的。
我们迎面走向的,不是人性的丧失和机器人化,相反,我们所走向的,是对人类更精确的认识。新型机器和新的程序算法正在向我们发起挑战,为了能够成功应对,我们必须改变自己,而我们的优势恰恰就在这里——我们是能够重新创造自我的人。
7. 微粒人的特征
你大致可以将自己设想为这样的微粒人:
你将不再是个性的,而是独一无二的。
你将生活在一个更加不平等的世界。
你将受到全新标准的评价。
你将分散你自己。
你的收入将更多或者明显更少。
你在没有机器帮助的情况下将无法理解自己。
你将生活在一个更加简单的环境中。
你将受到不同于其他所有人的对待。
你将变得更加敏感、更加不可预测以及更加玩世不恭。
前景很美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