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控股集团资讯:新冠疫情,对企业非常之大,对实体企业的冲击无疑是最近投资市场里面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而疫情到底对国内的制造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冲击,影响到底有多大?
据太一控股集团获悉:仅仅是七天时间,国内影视票房80亿左右,餐饮零售损失6000亿左右,旅游市场损失8000亿左右,仅仅这三个行业对国内经济造成经济损失达到万亿。
疫情下制造业首当其冲
第一波冲击出现在春节后。在过年之前,黑电制造业还是可以接到许多订单,这些订单按照计划是春节后开始生产的。但由于国内疫情爆发,春节假期基本推迟了两周,复工复产也比较困难,还有大部分工人不能按时返工,为了赶工,企业被迫招聘新人培训上岗,增加工时工资。上游原材料因为复产困难导致供应不足,价格波动也比较大,这些都增加了生产成本。但在危机中,一线品牌企业在的竞争优势也凸显出来了。例如在原材料 供应商 ,上游厂家会优先确保一线品牌商的需求。
第二波冲击将出现在五六月份。很多原本应该在一季度下的订单消失了,因为国外疫情的蔓延,大家对未来的需求比较悲观。所以等到把春节前的这批订单生产完之后,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将大幅下降。所以,家电行业很多公司都在计划裁员,包括美的、海信等龙头公司。
接下来的第三波冲击会有多大?订单会什么时候回暖?这些答案都需要接下来观察6、7月订单的情况才能确认。拿黑电来说,中国电视机产业供大于求,一年约2亿台的产量,占全球产量70%,国内消化5000万台,剩下的1.5亿台的需求还是要靠国外。现在,1.5亿需求暂时回不去,销量可以预期短期内下滑幅度比较大。
但可以肯定的是,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一定会有反弹,因为人们对家电的需求不会消失。家电的需求实际上代表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现在人们都习惯用洗衣机,应该没有人想为了省一台洗衣机的钱天天去手洗衣服;我们习惯了吹空调,天热了我们不可能为了省一台空调的钱不吹空调;家家户户都用电冰箱保存食物,人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冰箱;新楼竣工房子装修,首先需要安装的是厨电,不管你会不会经常做饭,厨电是必须要和房子配套的;还有很多小家电,比如一些料理机、消毒机等,都是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生。黑电的境况可能尴尬一些,在手机、电脑等普及之后,对电视的刚需就并不那么强。
再来看行业的结构性情况,不同的细分行业和企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总体情况是,内需型企业受到的冲击会小于外需型企业,一线品牌受到的冲击会小于二线品牌。我们把时间拉长一点看,中国家电行业的第一次大型的产能出清大约出现在2011—2013年,那时家电业产能过剩,大企业小企业日子都不好过,但小企业更糟糕,很多小企业因为成本、品质、环保等问题倒闭,国家为了刺激需求启动家电下乡计划。但这个痛苦的时期熬过去之后,优势的企业完成了转型升级,挤压式分享了原来的市场蛋糕,日子过得都比较滋润。
2018年,受贸易战影响,市场一度也很悲观,但实际上,这些家电龙头的业务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因为家电在国内有非常大的消费市场。现在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企业生产面临困难,会有一批竞争力弱的企业退出,产业集中度会提升,而能够熬过困难的时期的企业,就会享受瓜分剩余蛋糕的红利。其实,优胜劣汰,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这个过程一直都是在持续进行的,是产业发展的常态,只不过每一次危机都加速了这个进程。
综上,中国制造业在高端的层面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产业集群和响应效率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国际产业链想要与中国完全脱钩是不现实的。在疫情的影响下,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会更加凸显,有机会获得挤压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