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难处与尴尬
喻建国
人间常见有些人常常用一些低级笑料嘲讽欺辱别人,这种人的心态属于次成熟心态。由于这些人的存在,常常会将原来顺畅的场面迅速转化为难处的局面,将舒运的场面转变为尴尬的局面。这些人的谈话中饱含着低级人文内涵,满蘸着卑劣情绪,充斥着歪理邪道。可是这些人丝毫不感觉自己的不逊,总还以为自己占理,大言不惭,滔滔不绝,甚至是声色俱厉,不可一世。
在一个小时空范围里,人们的运作处处遇到麻烦,甚至遇到非常棘手的事情,谈不拢,说不合,全是阻梗,这种局面就是难处局面。在一个小时空范围里,若是在场的人多为操次成熟心态的,难处局面就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在难处局面中,次成熟的充满歪理的含有恶作剧色彩的文化因素在其间发酵,饱含低级人文内涵的满蘸卑劣情绪的使人产生恶心痛觉的文化内容在其间横行霸道。
尴尬原为南方方言词汇,在客家话和吴语中常有所见,后来扩延至普通话中,所指为让人觉得窘迫的情景,个体在其间处于万般窘迫中,不知如何是好,发怒和摔破都很难实施,真是不知所措,万般无奈,难以处置。个体神色自是极不自然,难遮鬼祟。《说文·尢部》有曰:“尴,尴尬,行不正也。”画出了尴尬的囧相。段玉裁注:“今苏州俗语谓事乖剌者曰尴尬。”操次成熟心态的人就经常制造尴尬局面。而且还会继续采用戏谑将许多人内心的卑劣、肮脏、丑陋与沆瀣加以肯定并加以勾出。
幽默登场,随带谐趣,内中尽藏高尚的富含哲理的含有些许喜剧色彩因素的文化素材,内里全是富有深刻人文内涵的充满诗情画意的使人产生舒心欢悦的文化内容。幽默是一种满布欢笑的运作,就在一个字的发音,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不起眼的表情,一段普普通通的发言,一声呐喊呼啸,幽默的出现蔓延了一股立竿见影的调适气雾,一种奇特的作用就在该时空中如同爆炸一般极其快速地迷漫铺撒开来,难处的因素被一一化解,就像话剧舞台上的迅速换景一般,一下子出现了一个顺畅的空间,难处空间不知怎地已经烟消云散,尴尬已然不见踪影。
人在世间要投入对高尚的富含哲理的含有些许喜剧色彩因素的文化素材的叩问,满含敬意地打听或询问这些文化素材的所在和出处,尊敬地加以请出,了解其真身,明晰其真身。在这些素材中还有一项儿童情趣,儿童情趣中其实蕴藏着高人雅士的情趣,还包蕴着耄耋启示的漂浮。好多此心安处即仙境,更懂得一切无常。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儿童情趣的内涵值得人们好好挖掘,它里面的幽默更是层出不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指条路吧,多么幽默,杏花村中自有无穷无尽的幽默。
续呼其兄子竺等曰:"吾志雪国难,以报所受,不幸至此。汝等努力自勉,便奉匹磾为主,勿有二心。"